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04-19·阅读时长13分钟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满眼碧绿的春季菜饭(作者供图)
1.北漂的南方人,吃点春天不容易
刚来北京的时候,能吃到的春天时令基本只有上市期不到一个月的香椿,和不满一周的槐花。而且由于它俩都不是我老家常见的春菜,来的头一年我都不知道怎么烹饪,还是北京土著教我:香椿切碎炒鸡蛋就行,槐花直接做馒头呀!
可我是南方人,不会发面。北方春天跟我的交情,就只剩下了香椿。
还是好几年后,我才从老乡口中得知在北京南边的大红门,藏着一个浙江温州人开的菜市场。“那边都是建材城,一般都是温州人在做,所以就成了一个’小温州’。菜场定位不好找,你就下大红门地铁站以后问就行。” 朋友还专门嘱咐我,“去一趟不容易,你要是去提前跟我说,我告诉你我要啥,你帮我也带点回来。”
这个温州菜市场,藏在一个名叫“鑫江南便民服务中心”的门牌下面。其貌不扬,进去以后却“豁然开朗”。偌大的地下菜市场,从南方的春笋百合盘菜,到剥好的蚕豆豌豆毛豆,还有冰鲜的小黄鱼、手做的猪肉糕…一家家看过去,能让南方人热泪盈眶。甚至这里卖东西的方法,都跟南方一样,你可以要一小把葱,也可以让老板帮你把鱼切成片。当然,价格自然也是比北方普通菜场贵上一倍,新鲜程度也比不上老家。但能看见活得,新鲜的,甚至能买得到,在当时对我来说,已经是无法想象的快乐。
北京大红门的菜市场(作者供图)
去完的第二天,我就激动地给身边各类亲朋好友发信息,我说来北京这么多年,这次终于可以给大家安排一次完整的“春味大赏”。
也是那次,我意识到原来很多北京人在这座城市生活了一辈子,都不知道大红门有这么个神奇的菜场。而我们南方人熟悉的芋艿、芜菁、芦蒿,也真的不在北方人春季的味蕾里。看着北京土著面对温州菜市场里场琳琅满目的春天面露难色,我默默跟自己说,南方的春天就是来了北方,大概也不会有市场。
这里有属于自己的滋味,而我既然选择了北漂,就要学习融入这个滋味。想吃家乡的滋味,还是网购吧。毕竟除了自己和少数老乡,还有谁会在北方的春天,渴望一口马兰头的清香?今年这种春菜大爆发的便利,当年的我可再也想象不到。
2. 春菜走出南方,是一个大型计划
《去有风的地方》剧照
《小森林》剧照
3. 吃上鲜的下一步,可以是吃得起鲜么?
关掉app后,我坐在沙发上,有点不知如何思考。
能在春暖花开,气温回暖的季节吃到家乡的春菜,是我过去八年北漂最大的心愿。当年连续倒地铁,来回耗费4个小时从大东边去到南边的大红门,也是为了能够拥有将春天吃在嘴里的快乐。如今愿望终于实现,而且得来完全不费工夫,我应该高兴才对。而且农民因种植小众野菜,可以获得更多收入,更是值得奔走相告的好事。
可我作为普通消费者,又不能无视电商超市里马兰头9块钱200克,草头12块钱250克的价格。
它们乍一看不贵,但单位是克。换算成斤,一斤马兰头就是22.5元,一斤草头更是要24元。炒过草头的都知道,一斤草头摘完老叶硬根,再炒出来可能成品吃不了两口就没了。这也是野菜的“问题”,不经吃,需要很多很多才能勉强做出一顿。但这也是野菜的优势,它们长得肆意。我想起小时候跟爸妈去栖霞山挖荠菜,也是如此阳光明媚的4月天,就是山林里,草丛边,它们随处可见,不仅不要钱,还漫山遍野都是。
南京菜市场里各种各样的春菜(作者供图)
在今年北方,当春菜集体进入爆发期,它们也同时变成了比车厘子蓝莓这些中产水果还贵的存在。这两天我还刷到海底捞把春菜做成礼盒,“苹果丝瓜”“鸡腿芥蓝”“乌蒙山水果清芹”“武夷山脉千丝脆笋”,四套小盒,每盒不足200g的分量,价格卖到了30元。也难怪网友已经开始戏称这些春菜是“中产蔬菜”。
我发了个信息给我妈,“今天楼下马兰头多少钱一斤。”
“5块钱吧,最多6块。早上你爸嫌贵没买,说一会儿收摊前看看能不能再便宜一点。怎么啦?”
“没什么”,我咽了咽口水,快速打出,“我也下单了马兰头,北京竟然有卖的了你敢信?说不准晚上我们可以隔空随一个。”
南京的春菜(作者供图)
当然,我真正想说的其实是,你们买点摘好等我,我晚上回来吃饭。
排版:初初 / 审核:雅婷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撰稿人
发表文章525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972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