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第二波关税攻势下,做鞋的莆田人,在寻找新出路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今天·阅读时长24分钟

44人看过
“关税是国家之间的问题,过多讨论也解决不了,只能想办法去应对。”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记者|程靖

编辑|徐菁菁

在中国传统制鞋重地福建,莆田、晋江等城市拥有大量鞋企,他们中的不少人依靠美国订单生存。

2025年4月10日,特朗普再度对中国进口产品加征关税,达到145%。早在2019年特朗普首个任期中发起的第一轮贸易战中,美国鞋服等消费品企业高管就曾在美国国会作证,警告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对中美“供应链脱钩”的巨大风险,表示在中国服装和鞋类占美国进口市场42%和69%的情况下,中美合作多年形成的供应链难以转移和替代。

本刊采访了两位来自莆田的制鞋企业家,他们都平稳度过了2019年特朗普发动的第一次贸易战。但面对如今来势汹汹的第二波攻势,他们都不得不从制造和销售等方面寻找新的出路。

去印尼

2025年4月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宣布将对中国进口产品的关税从125%再增加20%,达到145%。加税政策出台前后那段时间里,蔡宇航一直被美国客户催促:如果不立即将生产线转移到印尼,他们将不得不寻找新的代工厂。

蔡宇航是莆田沃特体育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公司除了自主品牌“沃特”外,一半的业务是国内外品牌做代工(OEM)。给蔡宇航下通知的,是美国专业泳装品牌速比涛(Speedo)。蔡宇航告诉本刊,十多年前,速比涛找到沃特,为该品牌的沙滩注塑鞋代工。由于中方产品质量稳定,美方销量好、结款又及时,双方合作至今。如今沃特每年为速比涛制造100多万双沙滩鞋,营收五六千万元,占沃特整体营收的35%。

沃特公司是蔡宇航的父亲蔡金辉在1993年创办起来的。由于靠近台湾,莆田这座福建沿海中部城市从上世纪80年代起吸引了大批台商投资建厂,成为耐克、阿迪等国内外品牌的代工基地。后来,鞋类加工成为了莆田的支柱产业。“莆田”几乎成了“运动鞋”的代名词。

《奔跑着》剧照

蔡金辉建厂的1993年,莆田已是年产鞋超过1亿双的“鞋都”了,他购入了当时福建省唯一一套二手的台湾制鞋流水线,投资300多万元建了厂。2001年,蔡金辉开发了自主品牌沃特,还请篮球运动员王治郅进行过代言。

但自主品牌的经营并不总是容易。北京奥运时代带来的体育用品消费热潮在2010年左右开始退去,大量运动品牌出现库存积压,加上新兴电商的打击,许多品牌出现经营困难。蔡宇航说,2010年筹备上市后,沃特被银行抽贷,加上各个省市加盟商多达2亿多的欠款,导致资金链严重紧张,品牌被迫暂停经营,旗下华丰工厂也随之停产,“后来因为人品口碑、生产品质和服务好,很多老顾客重新找过来,我们招募了新股东,重新组建了华丰公司和沃特品牌,双管齐下,逐渐让公司恢复了元气。”

沃特公司的生产线

2018年,还在第一个总统任期的特朗普对超过35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征收7.5%至25%的关税,但此时这些商品清单尚未包含鞋类。2019年,特朗普公布了第四批关税清单(List 4A),对出口至美国的鞋类产品加征15%的关税,到2020年2月又降至7.5%。

蔡宇航说,那时候一些做利润低但出货量大的美国商超品牌订单的同行,已经被迫将生产线搬到了越南、柬埔寨等国。越南、柬埔寨自21世纪初期开始承接中国转移出的纺织与制鞋产业,如今已有成熟的工厂和工人群体。其中,越南已是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鞋类出口国。而柬埔寨的相关行业也在蓬勃发展,根据《2024年世界鞋类年鉴》,柬埔寨在2023年全球鞋类生产和出口排名中分别上升至第11位和第9位。

蔡宇航也应客户要求去两国考察过,但沃特为速比涛代工的沙滩注塑鞋,成本价七八美元,在美国销售价大约二十多美元,仍有利润空间。加上美国政府政策对植绒鞋底有一定的关税优惠,那一波加征关税并不“致命”。“客户让我们让利,我们就让了几个百分点。”蔡宇航说,那时客户都觉得在中国生产“也行”,也就没有跟随部分同行脚步把工厂搬去东南亚。

视觉中国 供图


2024年底,特朗普再度胜选后,蔡宇航感受到了客户的忧虑。“客户开始感觉到中美关系是个定时炸弹,说好就好,说差就差。”进入2025年后,“定时炸弹”果然“爆炸”了。2月1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中国进口产品加征10%的关税,对墨西哥和加拿大产品加征25%。两天后,人们意识到“关税武器”是冲着中国来的,因为特朗普在两天后(2月3日)就宣布针对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加税政策暂停30天。2月4日,针对中国的10%关税政策生效。一个月后(3月4日),特朗普再次对中国产品加征10%的关税。那时,蔡宇航接到客户消息,对方再次希望沃特让利,蔡宇航便将出厂价降低了5%。

但直到那时,蔡宇航还认为,只要客户能继续在中国生产就是好事。同行们出海去的越南、柬埔寨,在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中也没能幸免:4月2日,特朗普宣布对柬埔寨进口产品征收49%的关税,在当时甚至比针对中国的34%还要高;越南进口产品关税也高达46%。尽管特朗普在4月17日宣布对两国关税实施90天的暂停,但客户认为美国的强硬态度让两国不再保险。

蔡宇航最后选择了印尼,主要原因是客户认为印尼更“稳妥”。外界认为,印尼在美国宣布加征32%关税后采取了相对务实的态度,不仅承诺不会对美采取报复性关税措施,还将寻求谈判并进口更多美国产品,如小麦、棉花、石油和天然气。

尽管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是外贸企业要面临的常态,但蔡宇航说从未遇到过今年这般变数,“今年关税一涨,是你让利几个百分点都救不了的。”蔡宇航说,就连那些曾经转移至越南、柬埔寨的同行,也准备搬到印尼了。他估计,在莆田做美国订单的鞋企有上百家,“只要做美国的订单,就得想办法转移,不然你就可能失去客户。”

新工厂选址在印尼泗水(Surabaya)。泗水是位于爪哇岛东部的印尼第二大城市,市区人口超过300万,整个大都会区人口接近1000万。印尼也已是继中国、印度和越南后的全球第三大鞋类生产国。泗水所在的东爪哇省,多个城市(玛朗、诗都阿佐等)都有鞋类制造中心,有足够的制鞋熟练工人,可以减少前期投入生产时产品报废的几率。此外,泗水来自福建的华裔人口众多,根基深厚,甚至早在20世纪初就创立了华人足球俱乐部。

《走进工厂》剧照

蔡宇航说,他们与深耕泗水几十年的仙游华侨共同投资建厂,不用担心与当地政府的磨合,“我们只要再单独设一个注塑车间,加上针车裁断(通常指鞋类和服装制造中,通过工业缝纫机进行缝制和裁剪的一体化工艺),投产就比较快。”

蔡宇航原本的计划是将速比涛的生产线慢慢转移去印尼,“今年先转移30%,2026年转移剩下的70%。这样有个过渡,对我们来说也稳妥些。”但特朗普将关税加征至145%时,客户再也等不了了,“他们明确告知我们,他们今年6月起所有的新订单都要从印尼发出。”在客户的压力下,新厂的建设进度加速,机器已陆续搬过去,“目前正在招聘,也准备启动打样。”蔡宇航说,一条新生产线的建设成本是200万元人民币左右,若未来要扩大规模,还要有新的投入。

蔡宇航说,注塑鞋的生产线转移到印尼后,除了印尼原产的橡胶外,网布、弹力布、注塑底(包括聚氨酯(PU)、热塑性橡胶(TPR)、EVA等)等原材料都要从中国进口,一个40尺集装箱的原材料将增加2000美元左右的运费,分摊到每双鞋上会增加5%的成本。制鞋的周期也会拉长,“增加了原材料从中国到印尼的时间,为期一个月左右。意味着美国客户下订单到他们收到货,从原本的旧款60天、新款90天,未来会变成旧款90天、新款120天,客户目前还能接受。”

“这是国家之间的事情,

我们只能想办法应对”

进入制鞋领域前,莆田人黄逢春曾做过鞋服类电商。2017年时,他发现中端运动鞋这块市场的相对空白,“销售价60~80美元的耐克、阿迪达斯等品牌占据了绝对优势,但价格比他们低、60美元上下的运动鞋,市场还没有多少竞争。”

开始创业后,黄逢春发现若订单量小,很少有工厂愿意接单,两个因素相加,他决定做“工贸一体”,即一边成立品牌索罗芬“Soulsfeng”,通过跨境电商销售出去,同时也在莆田做制造。黄逢春告诉本刊,放在莆田,他的企业规模算是“中小”,工厂约20人,每当研发了新品,他们就会生产三五百双来测试市场,若效果好就请其他工厂大量代工,否则就自己加工。

《走进工厂》剧照

一开始,黄逢春就将市场定在欧美。公司经营至今,美国市场占其六七成份额。有着3.4亿人口的美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Runrepeat数据显示,美国虽然只有3亿3千多万人口,但买鞋买出了全球鞋类市场份额的五分之一以上,市场规模占据全球第一。一个美国家庭平均一年要用314美元来买鞋。在运动鞋这个细分类别里,美国也是“全球第一”:2023年全国销售额约149亿美元,占美国鞋类市场约三分之一。IndexBox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人购买了2.04亿双运动鞋,仅次于中国的2.33亿双,相当于美国人均购买了0.61双,在全球各国中位列第一。

除了市场规模大,在许多外贸企业看来,美国人的生意比欧洲好做得多。黄逢春提到,欧洲国家各国人口相对较少,语言文化各不相同,加上欧洲国家对本国市场有较强的保护措施,不仅有关税、QICC(质检合格认证)等基本政策,还有针对环境保护和顾客安全提出的名目繁多的法规,如包装法、安全法等,导致新产品进入欧洲市场时的审核流程长,有时长达6个月,而美国相应的周期只有一个月。蔡宇航估计,莆田有100多家同行企业做着面向美国市场的生意。

于是,黄逢春经营的Soulsfeng品牌用售价50美元左右的“普货”运动鞋进入中端市场。他向本刊分析,由于品牌中有“feng”这样的汉语拼音,顾客一看就知道是中国品牌。品牌认知度低,意味着公司需要投入更高广告预算,每双鞋售价中的30%都贡献给了电商平台的推流,但如此一来,每双鞋仍能有100元左右的利润。公司成立至今,每年都能做到三五千万的营业额。黄逢春记得,2019年特朗普的第一轮贸易战中,公司出口的鞋每双多加1美元关税,对整体销售没有太大影响,“产品做一些创新,价格定高一些,对美国消费者来说仍有吸引力。”

黄逢春还有另外一种产品,走的是高端市场。2020年,客户和黄逢春提到了一个需求:冬天穿靴子冻脚,鞋子能不能做成发热的?黄逢春做了市场调查,发现还没有太多品牌涉及这个品类。但鞋子一旦涉及到电子元器件,研发就有了更大的难点。据黄逢春介绍,发热鞋包含发热元件、控制系统、鞋底和鞋面形成的保温结构等等,首先要保证鞋子的发热片发热量足够、体积小、确保安全性和稳定性——发热片被人踩在脚下,人在不停运动,怎样保证元件不坏就成了难题,“第一年的鞋子做出来,有顾客反映,穿着穿着就不发热了,我们就要做改进。”黄逢春说,公司每年花营收的1/10来做研发,现在发热鞋已经进化到了第3代,售价能做到200美元一双。一些钓鱼客、卡车司机等有户外需求的顾客对加热鞋反馈很好,但由于公众对这一功能性产品还没有消费意识,品牌要推广,因此每双鞋的推流成本要20美元。但加热鞋售价高,广告成本约占售价的10%,远低于“普货”鞋。

Soulsfeng的发热鞋

2025年的关税上涨让黄逢春意识到,公司如果能改变策略,调整生产和销售布局,还有生意可做。

黄逢春说,在美国负责品牌进口的贸易公司也是“自己人”,因此关税作为成本,都是公司自己承担的。例如,按照一双“普货”鞋出厂价若按6美元申报清关,税率30%时(4月5日)关税为1.8美元;现在税率为145%,关税达到8.7美元/双。算上15%的亚马逊平台佣金,以及物流成本,“对于普货来说,关税已经把利润空间都挤掉了。”

但走高端市场的加热鞋依然有戏可唱。黄逢春说,他现在的做法是降低普货运动鞋的广告推流,如此一来,普货销量减少了50%;加热鞋服广告成本占比较低,利润空间大,他不会降低推流,而是加大加热鞋的销售占比,希望今年能从2024年的20%增加到50%。

不过,夏天来临,加热鞋不可避免地进入季节性低潮。黄逢春说,公司也已经开始增加国内市场的销售,同时以德国作为试点,开发加热鞋的欧洲市场;同时会用冲锋衣、战术裤等功能性产品来维持工厂的运转。

他坦言,索罗芬在冲锋衣等户外服饰上,价格和国际知名品牌比几乎没有竞争优势,但必须用这些产品来维持工厂的运转,“否则你到了要做加热鞋服的时候,员工不能临时去招吧?”

在关税战愈演愈烈的同时,莆田市政府推出了《关于支持鞋服企业稳外贸稳生产的若干措施(第一批)》措施,从财政金融支持、提高融资担保额度、减免房租、支持企业参加出口信用保险等手段来帮助企业。蔡宇航说,在特朗普宣布对中国加征关税到145%的第二周,莆田市政府举行了招商会,希望将国内品牌对接给莆田的鞋企。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企业就是这样一天天做下去。蔡宇航说,“特朗普的任期还有几年,中间可能有变数,但客人等不了。……关税是国家之间的问题,过多讨论也解决不了,只能想办法去应对。”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秋秋 / 审核:小风


招聘|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发表文章525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976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中读签约机构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