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曾经风靡全国的“顶流”饮品,为什么没人买了?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11-01·阅读时长17分钟

178人看过
养乐多退潮了,新一代的益生菌“健康产品”依然层出不穷,改头换面后,它们就真的有效了吗?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近日,日本养乐多本社宣布,在华23年的广州第一工厂,将于11月30日关停。消息一出,引发无数人的童年回忆。但这不是养乐多第一次“撤退”。去年12月,运营了20年的养乐多上海工厂就已停产。

学会看配料表的消费者们发现,曾经以为代表健康的养乐多,甚至是最不推荐的D级饮料,属“限制摄入”范畴。但养乐多退潮了,新一代的益生菌“健康产品”依然层出不穷,改头换面后,它们就真的有效了吗?



文|何枫

编辑|王海燕

崩塌的“健康神话”

直到今天,仍有不少人将养乐多误认为国货。

这个日本品牌的故事实际始于上世纪初。1935年,日本的一位医学博士把一株对肠道有益的乳酸菌制成了饮料,养乐多Yakult由此问世。几十年里,养乐多持续通过宣传肠道健康知识来推广产品,还招募了一大批家庭主妇担任直销员,并使用独特的小包装让其产品形象深入人心。渐渐地,“每天一瓶养乐多”成为许多日本家庭的消费选择。日本的一项调查显示,98%的受访者看到这个小红瓶就会联想到养乐多。2002年,养乐多登陆中国内地市场,同样靠着反复强调“100亿个活菌”,成功让家长们一边禁止孩子喝可乐、吃薯片,一边却主动购买养乐多,认为它“对肠胃好”。

《请和这样的我恋爱吧》剧照

靠着独特的营销打法, 2019年,养乐多全球日销量高达4000万瓶,净利润达21.16亿元。不过随后,养乐多的市场份额便开始走下坡路了。2024年,养乐多在中国内地最高日销量443.9万瓶,相比2019年少了近4成。今年第一季度,广州益力多日均销量149万瓶(主要覆盖广东和海南市场),仅为2021年同期的一半。一年之内,养乐多又相继关闭上海和广州两家工厂。

这个红了近百年的“健康神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崩塌的?

早在疫情期间,养乐多就因宣称益生菌可防治新冠病毒被罚款45万元,相关话题一度冲上热搜。但更重要的,恐怕还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学会了看配料表。当人们仔细审视养乐多的包装时,一个尴尬的事实浮出水面:排在前列的并非牛奶,而是水和白砂糖。

100毫升养乐多,蛋白质含量仅为1.2克,含糖量却高达15.7克,远超同体积的可乐10.6 克)。一天喝2小瓶,就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单日添加糖不超过25克”的建议标准。

根据上海试行的饮料分级制度,养乐多经典款被划为最不推荐的D级,属“限制摄入”范畴,有网友调侃,“肠道还没开始运动,血糖先飙起来了”。即便是2016年推出的低糖版本,其含糖量仍然不容小觑——每100毫升含碳水化合物8.3克,糖4.5克。

连喝可乐都要选无糖的年轻人,难以接受一款高糖小甜水打着健康的旗号大行其道。曾有乳制品业内人士直言不讳:“乳酸菌饮料的本质,就是水++奶粉+乳酸菌。消费者以为自己喝的是发酵奶,实际上喝的,是带了点奶味的糖水。”

《何以笙箫默》剧照

在糖水之下,甚至养乐多主打的“100亿活性益生菌”卖点同样值得商榷。知名团队“老爸评测”对其做过模拟实验。实验发现,养乐多的实际活菌数量是4.8亿 CFU/g,比宣传倒是还要多5倍,不过在进行人体模拟“消化”之后,活菌数量锐减至9CFU/g,也就是说,能活着进入肠道的只有总量的0.02%,对健康的实际效果到底如何,也缺乏权威的验证。

新的“益生菌智商税” 

养乐多退潮了,益生菌的概念却比以前更火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是,2023年一项调研指出,87.6%的中国人存在肠道健康问题,这些人当中的61%,选择通过益生菌进行调节。

不光各大乳饮企业相继推出冠益乳、畅轻、每益添、优益C等各种益生菌饮品,选择多样、口味丰富,甚至饱受争议的现制酸奶品牌 Blueglass,也凭借长如“输液单”的营养成分表,吸引了不少为“通畅”效果买单的顾客。与乳酸菌饮品“单一菌株+固定包装”不同, Blueglass主打“千亿活菌 +功能成分”,但它们本质上都在做健康概念的包装—— 前者贩卖“肠道运动”的承诺,后者兜售“即时通畅”的慰藉。

《很想很想你》剧照

咖啡茶饮行业也盯上了益生菌。瑞幸今年推出的乳酸菌美式和乳酸菌冰茶,尝起来像“带咖啡香的养乐多”,茶颜悦色不久前上线了即食益生菌条,任意饮品都可以叠加“600亿活菌buff”。

这个新风口正以更精细的方式渗透进年轻人的“朋克养生”日常,一边熬夜点外卖,一边寻求即时健康补救。天猫健康平台上,益生菌品类连续三年保持双位数增长。欧睿国际报告也显示,中国益生菌消费规模正以每年11%12%的速度增长,预计2026年将突破1377亿元。

那么问题来了:益生菌调节肠道的神话到底有几分真实?答案可能要让你失望了。

首先,益生菌在人体内的存活情况并不理想即便生产时活菌数达标,在储存、运输乃至经过人体胃酸的途中都会大量死亡,有检测表明,多款婴幼儿益生菌在经过模拟胃肠环境后,存活率仅剩不足1%。除非借助成熟的“冻干+包埋”技术,否则它们很难在肠道定植。

《小棉袄》剧照

其次,其通便和止泻效果也甚微。一项涵盖31项研究的汇总分析显示,服用益生菌人群出现腹部绞痛、大便偏软或胀气的概率,甚至低于服用安慰剂的组别。换言之,“益生菌助排便”的心理暗示,可能远大于其实际效果。

事实上,绝大多数益生菌的“神奇功效”经不起推敲。为降低成本,用普通乳酸菌冒充特定功能菌株已成为行业潜规则;所谓的“复合配方”,往往只是基础菌种与膳食纤维的简单混合;而那些被品牌广为宣传的“科学实证”,不少是企业资助的定向研究,结论自然被精心修饰。以宣称能减肥的双歧杆菌B420为例:一项为期6个月的试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B420组最终仅减重不到1公斤,腰围减少约2.4%

所以不变的真相是:真正的肠道健康,是无法通过某一杯被神话的“万能饮品”获得的,它只源于日复一日的均衡饮食与规律作息。在现代饮食结构中,高盐、高糖以及含有多种添加剂的超加工食品摄入过多,已经导致人体肠道微生物多样性下降。我们所能做的,是尽量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它们不仅有助于顺畅排便,还能增加肠道中有益菌的比例。不过,如果你喜欢益生菌饮料的风味,为了味蕾,适量选择低糖版本也未尝不可。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小雅 / 审核:小风


招聘|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发表文章52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6162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中读签约机构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