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个年龄大约五六岁的男孩,当他看到妈妈给奶奶打好水,并蹲着帮奶奶洗脚那一幕,便铭记于心。于是某一天晚上,小男孩端着一小盆水颤颤巍巍走到妈妈面前,说:"妈妈,我帮你洗脚……"
看到这则电视广告的很多人,相信都会被小男孩端盆前行颤颤巍巍的背影感动而落泪。尤其是那位妈妈,我相信她流的眼泪一定是最多的,因为那是看到儿子如此懂事乖巧而喜极而泣的热泪。
高尔基说:" 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但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件大事了,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日常生活中,当我们看到一个孩子的言行举止,便可大致推断其父母教养的高或低。

2
一次杭州旅行时,我无意中发现同团的一家五口甚是引人注目。说好奇是因为这家人是由一位妈妈带领的四位家庭成员组成(包括85岁爷爷,80岁的奶奶,以及一对22、23岁年龄的双胞胎儿子)。
两位老人上下车、行走都是由两个孙子搀扶。只见两位帅哥形似神更似:个子都是180cm 以上,一身运动装束彰显着青春的活力。他们白净帅气的脸庞上那副黑框眼镜,更增添一丝书卷气。而身为带头人的妈妈则始终背着一个不大的小包跟在他们身后走。
不论是搀扶老人过马路,还是下雨为老人撑伞,看着这对双胞胎大男生细心照顾爷爷奶奶的场景,我深深感受到他们的行为应该是那种习惯性的自然而然,而绝非逼迫之下的随便应付。
在我们所乘坐大巴车开往景点的路途中,只见坐在前排的一个大男孩还时不时提醒后排的妈妈,别在快速行驶的车上看手机,以免加速眼睛过度疲劳。而就在我们一路步行的过程中,一个大男孩一直搀扶着行动不太方便的爷爷,另一个则边替妈妈背包,边关照身旁的奶奶。
当看到这其乐融融的五口之家互相关照的一幕幕场景,我对这个家庭的敬慕之情便油然而生,心想:这位妈妈真是教子有方!孩子们日常的行为举止,岂不都是父母平时言传身教的结果吗?
原来以妈妈为核心这一家五口,是专程从相隔四、五千公里之外的北方边陲小城--漠河组团而来,是特意来践行这次杭州之旅。此刻,对于这趟"天堂之旅"的表层意义已渐渐被淡化,而由其引发的深层涵义便是给予孩子们再一次深刻又难忘的"身教之旅"。

3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我从杭州返程的航班上,所遇到的另一番场景。因为天气原因,返程的航班比预计起飞时间晚了三个多小时。而终于等到飞机起飞那一刻,我的心才稍微静下来。
就在飞机刚起飞大约半小时,一阵阵小孩的大声哭闹立刻打破我周围环境原有的宁静。原来是我前三排的一个2岁左右小男孩,他为了达到能下地玩的目的,使出小屁孩对付父母一贯好用的招数:一声更比一声高的哭泣。果然奏效:脚一落地,哭声骤止。
孩子在过道来来回回玩乐大约十多分钟,待被妈妈抱起的那一瞬间,响亮的哭闹声又骤然响起。也是从那一刻起,孩子哭闹声和着飞机马达的轰鸣声,像是二重奏一般一直陪伴着大家的整个行程。
最令我感觉奇怪的是,孩子在哭闹的整个过程中,他的父母却丝毫没有想把孩子哄好的任何作为或各种尝试,只是任由那小家伙任性哭闹,如同在自己家里,可以恣意撒欢胡闹。
给我最深的感觉:"在国内航班上,一个并不宽敞的公共场所,这样一对年轻父母竟能无视他人感受,而任由自己小孩哭闹耍泼,我真是头一回遭遇如此"淡定"的父母,真是奇葩,我也是醉了!
4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幼儿在公众场所大声喧哗or无理取闹,父母越管,哭闹越欢,常弄得年轻父母异常为难。可此时此景,无论如何,为人父母者当采取"有为而治"就很重要。
我在一本书中曾看到这样一句话,一个人一生中一定要养成两种习惯:一是养成某种习惯的习惯,二是不妨碍他人的习惯。
为人父母者,如果连自己都不晓得孩子日常大量习惯性行为,是否会妨碍到他人时,又怎么教会孩子逐渐养成"替他人着想"的习惯呢?可想而知,由这类父母抚养长大的孩子,日后会成长为怎样的人就不言自明了。
人们常说:幼小的孩子是最最敏感的。当孩子还在牙牙学语时,他们试图不停地用眼看、用手触、用嘴咬等方式去探索他眼中这个奇妙又新鲜的大千世界,更会把父母一言一行都牢记于心。然后就进入不断地探索、模仿、失败、再探索、再失败、最后成功的循环模式。

所以,孩子是父母的翻版,而父母的素养在很多时候会在孩子身上体现地淋漓尽致。如果想要孩子彬彬有礼,为人父母者必须先做到,要想孩子视野开阔,父母也必须先有开阔的视野。一句话: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努力让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会给予孩子一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对于每个为人父母者,当我们走在正确引领的路上时,我们国家的未来才大有希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指日可待。
因此,"身教重于言教"便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当我们为人父母者都做到、做好了,我们就能深刻体会其惊人的伟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