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佳玮
2020-08-01·阅读时长8分钟
大家提到关羽,都会想到那个痛心的画面:大意失荆州。关羽都是因为自傲、大意,把荆州丢了,荆州一丢,整个蜀国也就开始没落。甚至很多人都说:“看《三国演义》,关羽一死,三国演义都没意思了。”就好像三国格局改变的所有责任都在关羽身上。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羽失掉荆州是不是真的因为“大意失荆州”?先别急着下结论,我们先来梳理一下这个过程,到底是在怎样的情境下关羽丢的荆州?
公元218年,曹操派了征南将军曹仁,让他镇守荆北,专门对付关羽。那年十月,宛城的官吏和百姓受不了徭役之苦,于是宛城守将侯音结合关羽,开始反叛曹魏。第二年正月,曹仁回去平叛,就屠了宛城。
当时,曹操在西线,与刘备面面相觑;汉中,夏侯渊刚刚死掉。这个时候,关羽抓住时机,从江陵出发北伐了。关羽出征时,南郡太守糜芳留守江陵本部。这里有个细节,关羽出兵之前,南郡城中起了一场大火,烧了军需,关羽本来要找糜芳的麻烦,问题是糜芳是刘备的小舅子,是糜夫人的兄弟,他的职位跟关羽算是平级,所以关羽也没法动他,只说了回来会收拾糜芳。记住这个细节,后面会再次提到。
这年春天,关羽北伐,以少打多,打得曹仁一路北窜。关羽自江陵北上,突进五六百里,围住了襄阳城,渡过了汉江。曹操当时刚从汉中败归,手头人力有限,夏侯渊又死在汉中。没办法,曹操只好先让于禁、庞德七军出战,再让徐晃凑了支军马,去宛城接应。
值得一提的是,汉中一战,曹操丧了夏侯渊,丢了汉中地,鏖战近年,当然元气大伤,但蜀汉那边,其实也“男子当战,女子当运”,人民都得上战场了,真是山穷水尽。所以,刘备赢了汉中之战,称汉中王后,派了费诗去关羽处,假节钺。这意思很简单,给关羽便宜行事的权力,等于默许他自行北伐。
到那年八月,大水暴涨,关羽打出了著名的水淹七军。擒了于禁,斩了庞德。单是俘虏,关羽就活捉了三万之众。按关羽当时兵力,应当尚不足三万之数。因为几年前与东吴争三郡时,倾巢而出,也不过号称三万人而已。先打曹仁,兵力相去不远,打得曹仁退避;再破七军,光活捉就是三万,实在是惊人大捷。于是关羽威震华夏。整个三国,就关羽这一次打出了威震华夏。
当时我们说曹操就是这么尴尬,他自己因为汉中一战,身体非常虚弱,曹家大将夏侯渊已死,未来的大司马大将军曹仁被关羽围住,魏国外姓第一将于禁被擒,徐晃不敢当关羽锋芒驻军原地,还被属下骂;张辽和夏侯惇都在东线,眼看关羽兵锋,离首都许昌不远了。
曹操终于紧张,打算迁都了。要知道,哪怕是官渡之战,袁绍大军压境时,曹操也没考虑过迁都这件事。实际上,以关羽当时军力,并不能当真深入到曹魏心脏区域,但关羽很聪明,他发动了曹魏腹地的各种反曹势力,一起闹起来,虚张声势。如果当时曹魏迁都,那么黄河以南很可能都会被关羽和刘备拿下。好在当时蒋济和司马懿不糊涂,赶紧献计献策,劝曹操别动迁都这念头。但也可以说,当关羽开始威胁许昌,曹操开始害怕的时候,那实在是曹操漫长人生里,曹魏最接近动摇的一瞬间。
于是三国历史上最关键的转折时刻之一到来了:之前还在合肥想“偷咬”曹操一口的孙权,就在关羽打得非常顺利的时候,忽然向曹操示意,愿意倒戈一击,背后袭击关羽。曹操也不笨,第一反应就把孙权跟自家私通的消息,告诉关羽,引发关羽的疑虑,意思是:“你看,孙权已经出卖你了,你也不要围城了,赶紧回去吧。”
与此同时,徐晃获得了十二营增的援,已经形成巨大的兵力优势,于是徐晃对关羽发动了会战,以著名的“长驱直入”之战,赢了一阵。当时,曹仁、满宠、徐晃等军队合击之下,关羽放弃樊城,退过汉水,但依然控制着襄阳。
如果到此地步,曹魏倾尽全国之力也只能和关羽打成对峙之局。曹魏出动三到四倍兵力,精锐尽出,也不过是救下了曹仁和樊城,关羽还是能吃掉襄阳。
可是,孙权悄悄出动了。
前面讲过了,关羽北伐前,糜芳和傅士仁已经捅过篓子,但糜芳是国舅爷,关羽也只能留他守江陵了事。关羽在樊城获得了假节钺的权威后,等于有了尚方宝剑,但也不可能撤糜芳之职,只能跟糜芳说:“还当治之。”糜芳怕关羽回来秋后算账,于是就应了孙权的劝降。本来关羽在荆南,经营江陵、公安十年之久,坚固之极;如果糜芳和傅士仁死守,东吴哪怕偷袭,未必能速取荆州。但糜芳出卖了江陵,关羽失了根本,军心离散,自然就无力回天了。关羽只能丢了荆州,永远退出了历史舞台。
这就是襄樊之战。这里云集了防守、进攻、围城、驰援、水战、野战、背盟、结盟、外交、偷袭、内奸。你可以想象到的战争模式,这里都有。当然,这里有很多经典故事:曹仁的刚直据守、于禁的临难投降、糜芳的莫名背叛、孙权的插刀盟友、徐晃的持重耐心、关羽的傲视天下。
在乱世,每个人都能得到自己的自由。每个人都做出了一种,似乎是合理的选择。每个人都在动态中变化:关羽从反击到进攻;孙权从观望到背叛;曹操从动摇迁都到反杀成功。这是战争,更是人性。
但是无论如何,关羽这一次是真的厉害,他以不到三万人的兵力,光活捉的战俘就有三万。他的对手阵容华丽无比,包括了曹仁、于禁、徐晃这几位最顶级的人物。他围困了曹仁、干掉了于禁,对抗着徐晃,逼着曹操谋划迁都,而在他背后,还有整个东吴在“捅他的刀子”。对付他的,除了孙权,还有吕蒙和陆逊这两位大都督级的人物。
关于在“威震华夏”后不到两个月,就被两个国家的精锐绞杀了。说到这你就明白了关羽大意失荆州整个过程。我们来重新整理一下事件顺序:
—刘备离开荆州,令关羽全权负责荆州事务。
—孙权与刘备有过领土争端,也就是单刀赴会那次。但已经靠湘水之盟,把领土纠纷解决了。
—公元 219 年,关羽获得假节钺权限,北伐曹仁,一个不小心打出了卓越战绩,以不足三万兵力,打得曹魏十余万人乱七八糟。围襄阳,淹樊城,困曹仁,擒于禁,斩庞德,吓得徐晃不敢动,吓得曹操要迁都。
—吕蒙装病,关羽调动荆州军马北上增援。
—吕蒙与孙权背刺盟友,突袭荆州。
—士仁与糜芳投降。关羽腹背受敌,殒落。
人们都说关羽大意。可是这里头有他多少责任呢?在许多情况下,不是不大意就能解决的。因为有些情况,完全是出其不意。关羽失荆州这件事里就有两大意外:
第一个大意外是孙权居然在这种局势大好的情况下,做出背刺盟友这种勾当。两弱抗一强,中途背刺,太奇怪了。哪位如果说关羽大意,没有提防孙权背盟,请注意,所谓的盟友,如果需要全心提防,算什么盟友?何况先前湘水之盟,都谈好了的。结果孙权这样背刺,完全不讲信用。
第二个大意外是糜芳与士仁忽然投降了,这更加不是关羽能左右的了。有人会说关羽不该用这两个人。问题是糜芳和士仁不是关羽用的,是刘备用的。关羽当时的权力,如果这俩人犯了错,关羽可以罚;但他俩还没犯错呢,关羽是不可能凭空免掉他们的职务的。糜芳是糜竺他弟弟,刘备的小舅子。到公元219年,他跟刘备也超过二十年了,是老部下。糜竺当时虽然不领军,但刘备对他足够好。糜芳当时是南郡太守,这是刘备的任命,关羽免不了。士仁是广阳人,当时为将军,住公安。广阳是北方幽州地,士仁也是刘备的北方旧部。
刘备当时汉中王,能封的职位有限。魏延那时不过镇远将军,赵云不过翊军将军,而士仁是货真价实的将军,地位并不低。按糜芳与士仁在刘备麾下的资历,很可能都超过二十年以上。他们在关键时刻忽然反水,谁能想得到?关羽是在公元 219 年,刚获得前将军假节钺。但假节钺只是配合他此前董督荆州事,是没权力任免糜芳和士仁的。
所以这两大意外让关羽措手不及。关羽的失误,大概在于:第一,他北伐之前,未必能想到:我本想去随便打打,不小心打出了大胜仗,就一时待在前线回不来了。不小心就围住了襄阳,打了曹仁,灭了七军,擒了于禁,淹了樊城,包围曹仁满宠,吓得曹操想迁都。想捡皮夹子,结果打成了正规战,于是围点打援。
至于孙权背盟、糜芳和士仁投降,都属于突破下限的无耻勾当。这已经不是关羽大意不大意可以决定的了。因为孙权和糜芳他们这么做是损人不利己的,属于又蠢又坏。
所以,关羽栽了,是栽在很多意外的不可抗力。比如谁都想不到孙权会在关键时刻背后捅刀子,孙权这方面一向神出鬼没,反复无常,刘备、曹操、曹丕都被他坑过。还有一个意外是,吕蒙死前居然真有力气做最后的远征偷袭。因为吕蒙定荆州后不久就死了,他当时应该是真的生了病,谁能想到吕蒙在生重病的情况下还能做出临终一击?
当然会有人说,“孙权背盟,糜芳和士仁投降,主要怪关羽对他们不好。”说句大实话,孙权历来神出鬼没,刘备对他好的时候孙权还是会背盟。曹操对孙权还可以的时候,孙权还是会花样百出。孙权的背盟是谁都不会想到的。至于糜芳和士仁投降是完全突破底线的,如果说关羽平时对他们不够好,他们就有投降的理由,也很不合理。曹魏那边,张辽和李典不睦,但是在合肥之战的时候,两个人不计前嫌一起打孙权;杨仪和魏延不和,但诸葛亮还活着的时候,他们俩还算团结;甚至蜀汉,诸葛瞻和姜维关系也不好,但是曹魏打过来的时候,诸葛瞻和姜维都为了蜀汉战死了。他们没有因为跟同僚关系不好就投降,就去当汉奸。所以,说糜芳跟关羽关系不好,就有理由卖城投降的,属于撒泼打滚了。
所以,关羽失荆州,首先来自孙权无底线的背盟偷袭,来自糜芳无底线的卖城。这时候回头责怪关羽轻慢,就是强行给你找理由。
从大的格局来看,关羽失去荆州其实跟他的性格没有决定性关系。关羽如果是个性格很好的人,你觉得孙权就不会背盟偷袭了吗?不一定吧。实际上孙权跟曹操、曹丕、刘备分分合合,折腾了许多次,曹操、曹丕、刘备都摸不准他的套路。至于糜芳和士仁,还是那句,受着刘备的厚恩,当着国舅爷,因为觉得被关羽轻视所以投降,听上去也很荒谬吧?所以,关羽的死,从孙权与吕蒙背盟偷袭的一瞬间就决定了。人的性格与选择会影响一部分命运,但在大时代的利益争逐里,其实是非常非常小的一部分。关羽不是大意失了荆州,而是死于孙权以及糜芳和士仁完全没有底线的背叛。不能说一个人遭遇了没有底线的背叛,还怪他性格差,这就有点本末倒置了。
好了,这节就聊到这。三国这个话题,光我一个人讲没意思,我也出了个题,请你来聊一聊:都说“性格决定命运”,战乱时期,关羽的性格可能对他命运没有起到决定性的影响,那么在现代这个和平年代,你觉得性格能决定命运吗?为什么?
有想法,就在留言区写下来吧。
发表文章28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356人
自由撰稿人,出版小说、散文集、人物传记、译作共计四十余本,有温度的人气青年作家。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