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鸣
2018-02-08·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710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卡尔维诺
1985年9月,卡尔维诺在美国访学时突发脑溢血,手术也未能奏效,几天之后便溘然长逝,只活了62岁,这被认为是他未获诺贝尔奖的主要原因。
当时抢救他的主刀医生在接受报纸采访时说:“像卡尔维诺这样精密而复杂的大脑组织结构他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令人想起关于爱因斯坦的大脑的传奇。有趣的是,尽管是个作家,卡尔维诺的一生似乎都与自然科学有脱不了的干系:他的父亲是农学家,母亲是植物学家,弟弟是地质学家,他有两个化学家舅舅,娶了两个化学家舅妈,他自己曾经说过:“我是科学家之子”,“在我们家唯有从事科学研究才算光彩”,“我是家中唯一从事文学工作的败类”。他的童年是在父母管理的植物园里度过的,先是在古巴,后来在意大利圣雷莫,天天和植物园里的植物、昆虫、野兽待在一起。“动物园里的动物对他的启迪,不亚于城市里的居民。”他一辈子都在关注生物学、天文学、化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新研究。
事实上,在文学方面卡尔维诺启蒙得很晚,他的小说处女作《通往蛛巢的小径》发表时才24岁,尚未肯定文学作为自己一生的志业。然而,这本小说获得了意大利“里齐奥内”文学奖,受这个奖鼓舞,他继续创作。十年之后,他发现自己还在写,他说:“这个时候即便自己不这么认为,别人也已经把你当作家了。”而卡尔维诺的作家生涯很成功,到40岁时,他已经可以脱离在出版社的日常工作,以自由作家的身份来写作。
发表文章2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121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