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鸣
2018-02-08·阅读时长7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833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意大利制琴师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1644~1737)的画像
大部分人都以为,小提琴起源于意大利。或许更为准确的表述方法是,小提琴作为一种近现代乐器,定型于意大利。直到8世纪末9世纪初,历史学家们还尚未在欧洲发现小提琴这一类弓弦乐器的踪迹,古希腊和古罗马人使用过竖琴一类的拨弦乐器,但是手指拨弦发声与琴弓拉弦而摩擦发声的原理完全不同。据考证,最初的弓弦乐器诞生于印度,阿拉伯人有一种叫作“Rebab”的乐器,被认为是今天提琴家族的始祖。由于历史典籍记载的缺乏,小提琴的发展史在16世纪之前都是不甚清楚的。很有可能最开始演奏小提琴的乐手们是自己给自己做琴。可以推断的是,中世纪的小提琴主要用来给人声和舞蹈伴奏,音乐功能简单,演奏技巧也很原始,基本上完全在第一把位上演奏,声音也还不具有后来小提琴声音的典型质地。那个时候小提琴作为一种世俗和民间乐器,在诸多乐器中的地位并不高,最高贵的当属拨弦演奏的鲁特琴。
16世纪中叶,正是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小提琴在意大利现身,有点横空出世的味道:卷涡的琴头、形状大胆的F音孔、曲线优美的琴身、华美耀眼的涂漆。这些都使它脱离了普通手工品的地位,进入了艺术品的行列。1529年,意大利画家费拉里(G.Ferari)的《天使合奏图》上,画有类似小提琴的东西;1533年,文献中第一次出现了“violino”的称呼;1550年,来自波隆纳的画家的好几幅画上,不约而同地出现了小提琴。可以说,“小提琴”(violin)这个名字确确实实来自意大利。它夹在下巴下面、放在肩上的演奏方式,把它和夹在腿间演奏的维奥尔琴(viol)区分开来。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小提琴在G、D、A弦之外,增加了一根E弦,这意味着音域大大向上扩展,并且在音乐上提供了许多新的可能性。E弦如今已被看作最能代表小提琴性格的一根弦,它的歌唱潜力如此明显,声音贯穿力又比其他弦强得多,恰好符合了当时歌剧在意大利诞生之后,声乐中越来越多地运用高音的时代需求。
在有史以来第一批歌剧之一《奥菲欧》(1607)中,意大利作曲家蒙特威尔第便在第二幕的咏叹调中明确指示要使用小提琴。小提琴的声音要像歌剧女高音一样,达到歌唱般的优美效果,成了那个时候的审美标准。意大利北部成了小提琴的制作中心,尤其是布雷西亚和克雷蒙那小镇,这两个地方诞生了小提琴制作的两大流派,其中克雷蒙那流派诞生了迄今为止无人能超越的两位小提琴制琴大师——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和瓜内里·德尔·基苏,出自他们之手的小提琴如今被简称为斯氏琴和瓜氏琴。
发表文章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21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