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维瓦尔第(1678~1741)

作者:朱伟

2018-02-08·阅读时长5分钟

707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998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维瓦尔第

文艺复兴直至巴洛克前期,意大利始终主导着西方音乐的潮流,直到巴赫与亨德尔出现。

而在维瓦尔第之前,意大利主宰西方音乐史发展的伟大人物,可以列出一个长长的名单:比如罗马乐派的代表帕莱斯特里那(Giovanni Pierluigi da G. P. Palestrina,1525~1594)、威尼斯乐派他的前辈加布里埃利(Andrea Gabrieli,1510~1586)、蒙特威尔第(Claudio Monteverdi,1567~1642),那不勒斯乐派的代表斯卡拉蒂父子(Alessandro Scarlatti,1660~1725;Domenico Scarlatti,1685~1757),波伦亚乐派的代表科雷利(Arcangelo Corelli,1653~1713)、托雷利(Giuseppe Torelli,1658~1709),还有在创新和声上才华横溢的维诺萨王子杰苏阿尔多(Prince of Venosa Don Carlo Gesualdo,1560~1613)等等,群星璀璨,很多很多。与他们相比,维瓦尔第的才华并不特别出色,但他的幸运是,综合了他上时代与他这时代意大利作曲家之长,在巴洛克时代有了极具他自己特色的浪漫创造。另外,他留下了一部家喻户晓、几乎人人都喜欢的作品:《四季》。

维瓦尔第属于威尼斯乐派的第三代作曲家。威尼斯乐派是围绕庄严的圣马可教堂产生的一个从文艺复兴一直延续到巴洛克晚期的音乐流派。威尼斯乐派的创始者应该是维拉尔特(Adriaan Willaert,1490~1562),他是一位佛兰德作曲家,1527年来到圣马可大教堂当乐长。A.加布里埃利是他的学生,后来继任圣马可大教堂的乐长,围绕他们形成了威尼斯乐派的第一代。因为圣马可大教堂有两台管风琴,两个唱诗班,这个乐派强调丰富音色对比的和声效果。蒙特威尔第算威尼斯乐派第二代代表,他不仅在圣马可大教堂当了30年乐长(1613~1643),还是威尼斯共和国的音乐指导,他又把威尼斯乐派的复调、和声的创造力发展到极其辉煌的境界。在蒙特威尔第之后,巴洛克时期的威尼斯乐派的第三代作曲家,主要体现在器乐上的革命与创新,他们包括马尔切洛(Alessandro Marcello,1669~1739)、阿尔比诺尼(Tommaso Albinoni,1671~1750)、加卢皮(Baldassare Galuppi,1706~1785)等,维瓦尔第成为第三代的代表,因为他不仅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小提琴协奏曲,而且还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协奏曲类型,为巴洛克时代器乐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文章作者

朱伟

发表文章12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547人

《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意范儿

意大利精神中的42个角色

166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