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潇
2018-02-08·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750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1951年,两位模特穿着高跟鞋走在威尼斯圣马可广场
在亚平宁半岛,人们调笑说,高跟鞋的发明者是一个爱吃醋的意大利丈夫。为了杜绝“不正当关系的发生”,他让年轻漂亮的妻子穿上又高又重的厚底鞋。这种双脚悬空的厚底鞋,看似稳当,实则比细跟高跟鞋更难穿——因为没有给足弓留出空间,它非常不适宜行走。穿上这种鞋的女人,就像是上了岸的人鱼公主,每一步都似踩在针尖上,疼痛让她无法远走,回不了海洋。
詹姆斯·莫里斯谈论威尼斯妇女,称她们“十分端庄,又十分虚荣”。对于衣物的喜爱植根在威尼斯人的骨血之中,加上古时妇女缺乏社会地位,她们的兴趣除了孩子便是穿衣打扮——这促使了许多奇装异服的诞生。在这些令人惊异的穿戴之中,令詹姆斯·莫里斯最感荒唐的还是风靡于威尼斯贵族之间的高木屐。它们在极端的时候可以高达20英寸(50.8厘米),贵族妇女不得不由两个仆人搀扶,方能蹒跚。这种鞋子的出现,使得高度成了全社会的向往,也形成了一种传统,“使现代威尼斯妇女拥有了在任何情况下、鞋跟都要高得不可动摇的决心”。
一个事实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当年威尼斯人对于鞋子高度的热情:鞋子绝非自发明那日起便陡然增高3英寸。高跟鞋是在“不劳动”成为可能之后才出现的,此时的社会必然有了阶层之分,换言之,它代表着“阶级”。在古埃及,平民均赤足,唯有贵族可以穿鞋。在古罗马,有一种被称作Kothorni的厚底鞋,在戏剧舞台上十分流行。演员穿上不同高度的鞋子,代表不同的阶层。即使被引导成了风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高跟鞋也只是贵族的时髦,流行在宫廷之中。
发表文章19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73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