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邢海洋
2018-02-23·阅读时长10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018个字,产生1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邢海洋 )
写过很多封面,再也没有一个比《22条军规》写得容易的了。之所以容易,是因为我做过一段证券分析师,技术分析是老本行。与谢衡、谢九“二谢”合写这个封面,分配我的也正好是技术分析的部分。那个封面,我写的导读,开篇就是“射击之星”,一个专业的K线形态名词,用这个充满意向的词汇开门见山,正好勾起读者的好奇心。
其实即使再拗口些,读者也会对这个题目感兴趣。那是个疯牛奔腾的时代,牛市已经开始奔跑,从千点跃上两千点,到了我们决定写这个封面的时候正跨越三千点。社会上到处都是股市的赚钱神话,有的同事轻描淡写,说他爱人早就满仓买入,引来大家的一片羡慕,办公室里本不关心股票的同事们都开始向我们打听股票的事儿。可同事们多中文或新闻出身,先天对钱的事情不敏感。在讨论会上,主编还以编辑部同事们的“钱商”打比方,说既然我们已经写过宏观经济、写过社会变迁对股票的影响,又没有预测股票能涨到哪儿的本事,何不普及炒股票的知识?当时我还想,知识没有时效性,是固定了的内容,书本上都有,我们的读者会否愿从杂志上获得?选题会上最后商量的结果是,写知识,但应该通俗易懂并结合当时的股市动态。
也正是那种奇怪的牛市环境,赋予了这期封面价值。本来,中国股市在这轮牛市前是很少受到白领们,或有正当职业的人关心的。在净土胡同工作的时候,马路对面新开了一个证券营业部,营业部就是胡同口的几间大平房,外立面是巧克力色的墙砖,两个大玻璃窗能看到里面摩肩接踵的人群,门口是个自行车场。我没事常去那里看股票行情,看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股市火爆的时候,交易大厅外的门厅里烟雾缭绕,老股民们要么穿着邋遢,要么面有菜色,除了证券部的工作人员,很少有职业装束、面色红润的年轻人。当然,这样的环境和我们净土里的办公室很搭配,我们这儿人来人往,也都和胡同串子似的。但恰逢此次牛市,互联网普及了,白领们不必灰头土脸地挤在大妈们中间炒股了,这时就有了普及些股票知识的需求。
发表文章50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994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投资物语专栏,还关注地理环境变迁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