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鸣
2018-02-23·阅读时长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373个字,产生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本组图片:英国NBT芭蕾舞团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的《仲夏夜之梦》剧照 )
演出尚未开始,演员们都已上台,台上灯火通明。这是一间布置传统的舞蹈排练厅,舞者们三三两两分散于各处,做着拉伸、旋转、跳跃练习,这一情境一下子与人们对《仲夏夜之梦》的惯性想象拉开了距离。故事发生地从雅典被移植到了“二战”后的英国,一个四处巡演的芭蕾舞团,即将由伦敦北赴爱丁堡进行新戏《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首演,全剧一开始便展现了他们临行前的最后一次排练。排练很不顺利,几乎陷于停滞,几对舞者之间矛盾重重,除了舞团的艺术总监、首席舞者等之外,还加上了如今观众们已经不很熟悉的舞蹈教习(Ballet Master)一角,正在人们努力辨认和对应莎士比亚笔下那些本就复杂难缠的三角恋爱关系时,舞蹈教室的巨大玻璃窗缓缓从空中降下,镶有训练把杆的面板改换排列角度,一列冒着蒸汽轰隆前进的火车倏忽出现。舞团登上了这列夜班火车,“飞翔的苏格兰人号”开进了隧道,变成了原著中的魔法森林,观众们终于在黑夜中嗅到了“梦”的味道。
这一版《仲夏夜之梦》是2014年国家大剧院新春演出季的重头戏,也是英国北方芭蕾舞团(Northern Ballet Theatre,简称NBT)2003年的旧作。彼时,戴维·尼克森刚刚接任NBT艺术总监两年,在他接手之前,这一英国历史上的老牌芭蕾舞团正陷于群龙无首、收入匮乏、优秀舞者纷纷离职的状态。就在英国人以为NBT大势已去的时候,《仲夏夜之梦》问世,获得了当年奥利佛奖的提名,并成为NBT迄今为止最卖座的剧目之一。“看经典剧目的观众们总是期待能有点儿惊喜,但又不能脱离熟悉的范围太远,《仲夏夜之梦》恰好达到了这一平衡。”尼克森说。
上世纪80年代,尼克森自己还是一个舞者时,就曾经跳过《仲夏夜之梦》中的奥伯龙一角,那是著名编舞家阿什顿完全按照门德尔松的配乐而编舞的一个52分钟的版本。90年代,他在美国俄亥俄州大都会芭蕾舞团担任艺术总监的时候,编过一版《仲夏夜之梦》。“不过那一版相对传统,不如NBT的这个版本有趣、富于戏剧性。”尼克森说。
发表文章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22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