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链接社交共同体:Facebook交易场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4·阅读时长2分钟

480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245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马克·安德森 )

“我创造了Napster,你是肖恩·帕克?”在电影《社交网络》中,Facebook首任总裁如此登场,对于大多数没有亲历互联网泡沫破灭时代的年轻一代而言,别说肖恩·帕克,曾经单枪匹马掀翻全球唱片业的Napster都早就被遗忘了。可正是肖恩·帕克引导了Facebook从车库式开发到公司化运营的转型,还将早期互联网程序员那种舍我其谁的精神传统,传递给了马克·扎克伯格。

另一个Facebook的精神导师则是马克·安德森,这位网景浏览器之父,现在是Facebook董事会成员,更是“硅谷”众多与社交关系相关创业项目的天使投资人,Twitter、Foursquare、Rockmelt,他几乎参与到所有热门社交架构的创造之中,在他看来,构筑社交网络的新一代创业者,将2000年之前互联网疆界的大无畏精神带了回来。而马克·扎克伯格和Facebook,能够从众多的社交网络中遥遥领先,并且凭借这种人多势众的社交规模效应,向Google所代表的上一代互联网巨头发起挑战,除了商业和技术的内在规律外,肖恩·帕克和马克·安德森等前辈所笃信的互联网精神,打破旧秩序的创造主义精神诉求,鼓舞人心的用户参与创造机制,才是以Facebook为首的社交互联网模式能够快速崛起的动力源泉。

网页与网页之间的联系,不再是简单的代码“连接”,而是两个不同关系人对于同一网页的共同“喜爱”。自媒体不再是Web2.0的唯一模式,150的巴顿数和六度关系理论,在社交网络架构下得到了充分释放。人的要素,前所未有地被放大了,这种放大,对应着2000年以前雅虎时代的网络管理员至上,对应着2005年Google横扫的机器算法至上。尽管Facebook并非无懈可击,每个人的所有真实想法,并不可能完全被移植记录到社交网络之上,并且过度的信息透明,彻底模糊了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之间的物理界限。但是社交网络依旧充满活力,这种活力来自于先天性的降低信息噪音,来自于毫不设防的新一代人生观与现实世界的有限隐私认同,来自新社交关系下的不对称权利关系重写。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6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88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Facebook交易场

链接社交共同体

86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