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4·阅读时长20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0334个字,产生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天才,而非怪胎
按照某种精神分析论的说法,推动Facebook这项伟业的最终动力就是扎克伯格内心关于外向接触本能受挫的焦虑——否则如何解释一个寡言少语的哈佛二年级编程狂人能够准确地抓住后工业时代人类疏离隔绝,渴望交流与情感共鸣的需求?正如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所言,整个网络文化“既是一张地图,同时又是一个症候:它不仅投射出全球未来的图景,这个图景往往只是现在各种倾向的扩大。它还通过自身形式表达了那个现在的结构”。换句话说,扎克伯格手中的权力并不仅仅来自庞大的用户群和广告收入,而是成为某种信仰的联系:“Facebook的贡献在于帮助我们与那些愿意联系的人共享一切。”《纽约书评》文化批评专栏作家、英国小说家扎迪·史密斯对本刊记者说,“联系就是目标,其手段、其内容以及通过其最终形成的社会关系都变得无关紧要。”通过去年10月上映、由好莱坞著名导演大卫·芬奇执导的影片《社交网络》和成为2010年度《时代》周刊封面人物,扎克伯格从一名深居简出的硅谷新极客大亨变成了某种超级文化英雄。他身高并不出众,只有5英尺8英寸(1.73米),身材纤细,布满雀斑的狭长脸蛋上长着一个罗马人式的高鼻子,一双丝毫看不出情感波动的浅蓝色眼睛和一头乱蓬蓬的棕色卷发。与电影《社交网络》中描写得一样,他喜欢穿宽松的短裤搭配凉鞋,上身总是穿一件GAP套头衫。
然而,在达斯汀·莫斯科维茨和克里斯·休斯等大学室友以及Facebook创立合伙人看来,扎克伯格并非一个患有社交恐惧症的怪胎,只是他的谈话方式独树一帜:其最终诉求和电脑程序一样,尽可能迅速有效地传递信息,而非某种旨在联络感情的消遣。“进入谈话,马克就会像机关枪一样,又快又密,专注于某个目标,然而一旦他感觉信息传输告一段落,就会突然陷入沉默。反过来,如果你的观点不够犀利,不够有说服性,他会习惯性地抿起嘴唇,将视线转移到远方某个不可预知的点,从而使得他的表情看起来像一位睥睨天下的罗马君主。”Facebook集电子邮件、即时通讯与短信于一体的Messages服务项目负责人安德鲁·波思沃斯回忆说。2003年,他曾在哈佛大学开设过一门人工智能发展趋势的课程,而扎克伯格刚好是其班上的学生:“马克并不是故作傲慢或者粗鲁,他只是试图通知你,谈话已经不是对这段宝贵时间的最佳利用方式了。”
发表文章606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88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