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东北人:本来不幽默,都是被冻的

作者:三联生活实验室

2022-10-28·阅读时长3分钟

3086人看过
你总能一下认出身边的那个东北人,只要他们一张嘴说话。

 


 



你总能一下认出身边的那个东北人,  只要他们一张嘴说话  。在过去几十年间,随着东北人的大规模外迁,东北话的幽默因子已经被播散到了各个角落。

 
东北话会传染,只要听上几次就能沾染上半永久的大碴子味儿,  但想学到精髓却不容易  ,因为那里面夹杂着太多出其不意的比喻、活词活用的形容,和雅俗共赏的歇后语。
 
“而且,东北人随便说点什么,还总能押上韵。”
 
 
 
幽默是东北人的天赋,主动承担起活跃气氛的任务,就变成了东北人的天职。

“只要一场聚会里有一个东北人,那肯定不会冷场。”

 
 
总有人把东北话上升到语言艺术的高度,试图解开其为何如此幽默的谜。周扬,一位来自黑龙江的配音演员如此解释道:
   
 
“人太冷,一出门手脚蜷缩都在一起,一见面就是,干哈呀,吃啥玩意啊,猪肉炖粉条啊,他是咧着嘴说话的,调值就低。”
 
冷,是每一个东北人都忘不掉的感受。大雪封门的冬季,土地长不出庄稼,唠嗑就变成了熬过寒冷农闲的利器。  在美式脱口秀还没萌芽的时候,东北人已经围在炕头说单口喜剧了  
   


“一到冬天就没吃的,一没吃的就吃土豆白菜,一周换七种做法。”这是一个东北人最艰难的记忆。
 
也正是因为如此,东北人天生乐观。他们早已习惯了大自然的苛待,  东北话中的活泛和诙谐,是在用语言跟困难周旋。

即便被生活打趴下,也要讲个笑话  。这是东北人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生活热情和生存智慧。
 

 


 


东北人就没有“水土不服”这一说。  坚韧、皮实,在哪都能活,因为哪都比东北暖和。

如今,东北人迁徙的  足迹遍布北上广、海南,和西双版纳  

“现在的三亚,做东北菜的饭馆,跟做海南糟粕鸡的,数量已经不相上下。”
 
在北京大学上学的东北人小宋如此评价:东北人的接受范围极广,“可以喝70度的热茶,也可以吃零下20度的冰淇淋”。
 


自己漂泊离乡,使得小宋对东北年轻人的迁徙热潮更加心有所感:“大家都心照不宣,基本都不会留在东北。”
 
东北经济衰退了十余年,曾经的工业重镇,如今被戏称“  重工业烧烤,轻工业喊麦  ”。

从“东北文学”到《漠河舞厅》,流行文化将东北塑造成了一个萧瑟、苍凉的抽象符号,用以  指代一切落后于时代的诗意和失意  

大众传媒迷恋这样的幻想,也在消费这样的幻想。当下的东北,和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的真实生活,却被渐渐忽略了。

 

同在北大上学的东北人小巩早已察觉到了这一趋势。“反正他们现在就感觉,东北得带点苍凉,带点苍凉就很东北,越是在这种迟暮中爆发生机,他们越喜欢看。”
   


聊到关于东北的记忆,小宋和小巩说起了年轻人的离开和一首叫做《松花江上》的歌。在这首歌里,“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的下一句,不是“那里有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而是“那里有我的同胞”。



如果说东北话是进入东北语境的门槛,那么马大帅、范德彪、乡村爱情和班宇就是最受欢迎的东北文化输出。

但东北除了幽默和苍凉还有什么,恐怕我们还知道得太少。


【今日互动】
你觉得最好玩的一句东北话是什么?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实验室

发表文章49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317人

Never Bored城市Cool Guy生活样本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