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青生
2023-08-21·阅读时长5分钟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给国人的美学课》,我是北京大学的朱青生。在这里,我邀请你们和我一起进入视觉与图像的世界。这个世界既与文物有关,也与图画有关,与考古有关,也与博物馆有关。
在旧石器时代,人们开始一方面发展着生产和使用工具的能力,工具在进化。另外一方面,也在反过来不断促进着自我的进化。人类的进化是在旧石器时代的过程中逐步完成的。根据现在人类学,应该叫做体质人类学的研究,我们已经都接受了这样的一个基本结论,就是人类发展到旧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完成了进化。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的人跟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实际上是一样的进化水平。后来的发展只是文化的发展、文明的发展,但是作为肉身的身体,已经进化完成了。
当然最近的研究又有一些新的变化。过去我们比较注重晚期智人,就是跟我们是一样的人,在欧洲叫做克罗马农人(Cro-Magnon),这是在法国的一个称呼,就是与我们一样的人。克罗马农人在之前就灭掉了一个人种,我们称为尼安德特人(Homo neanderthalensis)。
▲克罗马农人头骨模型 上海自然博物馆
今天有很多体质人类学的讨论,我们在这里不细说,但是根本上来说,最后的一次人类自身的进化,可能覆盖了前面一个人种。我刚才之所以反复讲这个事,就是因为后来的克罗马农人是否全部替代了尼安德特人,或者是否继承了尼安德特人的一些状态呢?现在又提出来一些新的讨论。讨论的根据是什么?我们要问这个问题。
其实根据就是,不知道人类的语言是如何进化和发展的,但我们却知道人的图像能力是怎么进化和发展的。因为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克罗马农人所生活的时代,就发现了洞窟壁画。当然这是要有一个特殊的创作环境和特殊的保存环境,才能遗留至今。
所以在法国南部的拉斯科(Lascaux)洞窟和西班牙北部的阿尔塔米拉(Altamira)洞窟,里面竟然保存了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壁画。这个时代天气很冷,我们叫它冰河时代。现在的争论是,是否这些壁画全是克罗马农人创作的,是否尼安德特人也开始创作了?这是一个问题。
▲野牛 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
我们再来看这些图画,他们画得是如此逼真,有时还能画出质感,而且能画出透视,画出结构。结构的意思就是比如画一头野牛,他能把野牛蹄子的每一个结构变化、关节都画出来。所谓透视,就是牛的两只角,如果你从侧面看,你会发现两只角都往前,他能把两个角的弯度,就像我们今天看到真实的牛一样的,不是朝两边分开来,而是都朝前插过去。
当时被发现的时候,尤其是阿尔塔米拉洞窟被发现的时候,大家都不信,说这怎么可能呢?因为这些都是距今一万年之前的东西。因为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对于西方人来说,要具备这样一种写实的能力,模仿、造型的能力,用图画再现的能力,要到希腊的古典时代才具备,不可能那么早就会有。
▲受伤的野牛 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
后来经过一些考古论证和发掘,多重论据都证实了,只是人们把这种能力忘了。也就是说,人类的图像能力曾经在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普遍具备过。但是没想到,到了一万年左右,冰河时代的冰川融化了。我们在很多文化记忆中会发现,比如西方的《圣经》中有大洪水的传说,中国有“大禹治水”的传说,这些都说明人类的记忆中有一个进化阶段,是冰河时代结束了,海平面上升了约90米,淹掉了许多地方。这样一来旧石器时代就结束了,人类就慢慢进入了新石器时代。
但是在新石器时代,人类无论在地球的哪一个角落,都从来没有发现过具备这种图像的写实能力,就是说人们再也不会把一个野牛牛蹄的结构画得如此准确,毛色质感如此逼真,牛角的透视如此正确。
但是他们有没有留下图像的?也有的。留下来的图像都是带有抽象性的符号,有一些概括,有一些甚至风格像岩画、像彩陶纹一样。大家觉得很奇怪。最后我有一个猜测,这时人的语言发展相当快速和发达,于是传播的主要意义和方式是通过语言来传播。甚至把图画简化、抽象,慢慢变成记录和记载语音或者语义的符号。
▲鱼纹彩陶盆 西安半坡博物馆藏
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半坡类型
这样一来就有一样东西正在慢慢的诞生,这就是文字。当文字诞生以后,语言就一发不可收拾,成为人类文明和文化的主要的载体。在这时,人类忘却了一件本来属于自己的东西,就是图像。
图像和语言能力,本来是人类精神中的两块认知能力,结果图像的认知能力被人类自我废弃、自我遗忘。最后人类就在偏执的文字历史上走了一万年,或者没有一万年也有几千年,因为我们今天发现最早的文字是在苏美尔文明中间出现的,中国的甲骨文也要到商代才构成完整的系统,这都是后来的事情了,那个时候连新石器时代都结束了,我们才看到文字系统。
讲到这里大家应该已经了解了,我们的课程实际上讲的并不是文字,而是反过来讲我们曾经遗忘了一万年的对于图像的使用能力、素质和可能。也就是说,本来我们每个人生命中其实都有文字能力和图像能力,但是有一部分能力已经被我们的先民,是不分种族、不分文化的更古老的祖先,他们就把它忘掉了,或者把它埋没了,一直埋没了一万年。终于到了摄影出现,才有可能让每个人重新变成会用图像和会看图像的人。这就威胁到本雅明,就压迫过德波,最后我们到了1995年,特别是2003、2004年以后,我们就变成了一个回到自己旧石器时代的状态的人。
人终于在图像恢复的同时,恢复了人本身,恢复了人性的另外一个缺陷。因为过去多少年来,只有少数的人类分子会制作图像,我们就把这些人叫做艺术家。其实艺术哪止只有这些人会做,大家每个人都应该会做,只是做着做着就觉得自己不够用或者没有能力,最后自己就放弃了。所以我们看到,每一个儿童都喜欢画画,但是长大了以后,很少有人再喜欢用图像来寄托自己的感觉和表达自己的意思。
这个问题我们就理解了,原来图像时代在某种程度上,在文明上来说,不仅是一次对于文化发展的一个技术性的提高,而是人类本性的一次归复。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实际上并没有说图像时代要替代什么,实际上是它增加了什么,增加了我们回复到本性完整的一条道路。所以我们今天看人,实际上看到的是正在趋向完整的、本源的、本初的那个人。
如果您喜欢本讲内容
欢迎将课程海报分享到朋友圈
一起开启美学之旅
发表文章2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628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