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14 综述·古物之美|考古学开启的“双重证据”时代

作者:朱青生

2023-08-21·阅读时长4分钟

3082人看过
纵观历史、文物与博物馆,需要一位贯通古今中外的领路人。在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朱青生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将打开观看艺术与图像的大门,透过这扇门,照见生动的历史与未来。

14 综述·古物之美|考古学开启的“双重证据”时代

10.8MB
00:0011:49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给国人的美学课》,我是北京大学的朱青生。在这里,我邀请你们和我一起进入视觉与图像的世界。这个世界既与文物有关,也与图画有关,与考古有关,也与博物馆有关。

“双重证据”时代

如果回顾我们自己文明的历史,或者中读的听众来回顾自己的学习经历,都会记得我们在学校里有堂语文课。语文课很重要,从小学一年级一直上到大学,大学都有大学语文,我在北京大学还推动过大学语文的课程建设。所以可以看出大家对文字非常看重。在法国也有个法兰西学院,底下有很多分院,但是它根本的学院是语言学院。所以大家对文字的注重于今尤盛,更加注重。

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们遇到了另外一个问题。我们今天来看待历史,就像我们这次的中读课程,要带大家从远古一直看到近代,我们其实并不是通过语言来看。这就发生了一个情况,过去我们看待问题、研究事物,都是通过文字、通过文献来进行的。刚才我还说过,今天如果发现了一些竹简,我们就会非常兴奋,会用它来研究很多古代问题。这都不错,今天我们依旧如此,我们希望找到当年文字的情节和叙述,因为这些事情没有文字我们就看不清楚,就无法准确知道当时的人们到底要说什么。

比如我在北京大学组织了汉画研究所,我们为什么选择汉代来做图画意义的解释?这就是反过来的,因为我们觉得图画里的意义常常是不确切的。在汉代之前有很多图像,其实我们搞不清楚它到底是什么意义。而在汉代时图像足够丰富,而且也可以通过文献的对证来发现它的意义。汉代弄清楚了之后,就可以反推到前面去,后代也有了认识的基础。所以我们就花了20多年的时间,在北京大学建立了一个汉画研究所,编辑《汉画总录》,来研究图像和意义的关系。当然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口,我们也做了很多的工作。

《汉画总录》部分(米脂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在工作中当然有很多问题就反过来被揭示和显现出来。大概在一个世纪之前或者更早,18世纪中期左右,西方就出现了一个新的学问,叫考古学。考古学就是不完全通过历史遗存的文字和文献来研究问题,而是通过看到的一个物、发现的一个现象,来研究问题。

最早的考古学家都在寻找挖出来的东西,也就是一个“物”。当然非常可以理解,除了宝贵之外,一个物本身就是一个实在的载体。后来考古学家越来越认识到,物要在它自身的存在关系中才有价值,我们把它看成是一种实际存在的原境,就像我们今天做当代艺术,它是一个整体,不仅仅是它本身,而是它所在的位置、方向和状况等。这些因素有时很重要。

被誉为“考古学之父”的戈登·柴尔德(Gordon Childe,1892-1957年)在发掘现场

到了后来,一些优秀的考古成果经常向我们揭示,可能并没有物,但是它却能够把一个遗址和现象揭示出来,给了我们很多的信息。更何况我刚才讲到,文字所能表达的意思要在文字产生之后,而我们人类漫长的时间都是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之下。人类中的很多成员拥有文字的时间相对非常短暂,而且很多是从别的文字借用过去的。

所以这样一来,如何来看待没有文字和缺乏文字的那部分?我们就要利用物来进行解释。那么这就到了一个新时代,我们叫考古学的时代也好,或者按照王国维、陈寅恪那一代人的讲法,把它叫做“双重证据”时代。也就是说研究任何一个问题,既要用文献,也要用出土材料来进行对证,很多问题就慢慢清楚了。

我们生活在图像的世界

我们今天在给大家来做中读课程,有很多都是考古学家,他们的职业和终身的职志就是在发掘和发现这样的一种痕迹,来向世界揭示文明的奥秘。但是再往下情况又发生了一个变化,我在前面讲到,我们发现有很多事情并不是文献所承载的,也不是实物所负载的,也不是遗址和关系所能揭示的——它是个图,是个图像。

什么叫做图和图像?我开宗明义就讲了,我们的观看就是一个图像,更何况人会造制造图。过去我们不大理解,认为图就是对于一个事实或者对于一个形象和现象的复制和再现。所以我们看到一个图,就会叫它图像。“图像”这个概念实际上是对一个事物和现象的表现方式,所以大家会把它当做研究历史的一个证据。但是有时图像跟这个事实无关,也跟这个观念无关。

本来我们对这个事情还略有迟疑、并不肯定,但没想到现在有一样东西,叫做虚拟现实。在虚拟现实出现之前,我们在电影中进行的科幻表述,以及特别是艺术品,都不是根据事实来描绘的图、制作的像,而是一个没有事实、没有根据的图像。

虚拟现实

但是没有事实、没有根据的图像,不就是一个虚幻的东西吗?但其实虚幻对于人的精神来说、对人的存在来说,却是一个主要的方面,而且未来有可能是人类最重要的方面。也就是说,未来人的生存并不是在自然中,也不是在社会中,更不是在真理的情况之下,而是在一种图的状态中生存。它的整个活动是人制作的,并没有实际根据的一个图的世界。

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遇到的世界的转折。也就是说,世界以后都是被编造出来的,被制造出来的。现在其实已经开始了,感觉像一个巨大的游戏,一些我们所认为是真实的事情,其实对人来说只是一个图像、一个影像、一个意向,只是一个幻想创造出来的表述方式。

认识了这个情况以后,我们再回头看,其实可能人类历史上多少年来,都是同时生存在现实世界和图像世界中的。这样一来,有一样新的东西就被我们特别关注到,就是形象的世界。

形象的世界出现以后,我们会发现今天所拿到的所有的人类活动的痕迹和证据,一部分是人的生活、现实的痕迹,一部分是人的思想和思维的记录,而另外一部分是人的幻觉和想象的产物。也就是说,实际上人性被分成了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对于事实的记录;
第二个方面是意志的表达;
第三个方面是对感觉的记载,甚至是对感觉的延伸,延伸到没有对象也可以制造出一种图像出来。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有哪些是真实的世界呢?哪些东西又是平常的生活?——处处都是超越,处处都是变化,处处都是想象,处处都是幻觉。他们形成了一样东西,叫图像。

如果您喜欢本讲内容
欢迎将课程海报分享到朋友圈
一起开启美学之旅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朱青生

发表文章2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628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给国人的美学课

从上古到明清,160回传统寻美之旅

187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