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实验室
2024-04-23·阅读时长9分钟
众所周知,当代职场社交圈,读书鄙视链早已失灵。当一部分年轻人还在通过“阅读量”维持体面时,另一部分年轻人早已学会了在再看书这件事上展现他们遥遥领先的精神状态。
办公室的小刘,上周五夜里给客户改的第五版方案,又被毙了。得知消息的小刘神情无悲无喜,只缓缓说:“善战者不怒,是为不争之徳,是谓天配。”
同事们一口一个说着“你小子没事儿吧?”“这孩子快悟了”,小刘掏出书包里的《道德经》拍到桌上,示意每个拥有甲方的人都应该辅修这一学科。
国风近些年大火。晨练八段锦、马面裙上街……已不算新鲜,传统文化的复兴已经由表及里,渗透进年轻人的骨子里。就像小刘“信老子”一样,越来越多21世纪的年轻人,蜂拥扎进2000多年前,在古代先贤的字里行间,寻找精神的安乐窝,松弛的天花板。
年轻人们在探索国学入门。图源@和豫大老板
除了国学回潮之外,纸质书也重新成为年轻人的心头好。一个人的书单,是他人格的
读《狂人日记》的人,未必不比《一个人最好的修养是情绪稳定》的年轻人更会“发癫”;坐在马桶上和躺在床上看书的人,表面上是在消遣,实际上未必比在书房正襟危坐的人吸收得更少。
而随着信奉专家推荐书单的人越来越少,年轻人反而更容易被高启强读的《孙子兵法》吸引,被董宇辉带货的《人民文学》种草,或是完全从个人兴趣从出发,开始研究《如何对付像马一样大的鸭子》或是《床,沙发,我的人生》。“这并不是无聊,而是再也不需要通过表演读书来获得身份认同感了。”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我们和「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以一份“关于读书”的问卷为基础,与2000位消费者对话,了解和倾听他们当下对于读书,对于生活的想法。
董宇辉曾经在直播间分享读书的顺序:先是阅读小说,而后是传记、历史、哲学——连新东方都不教人“上岸”了,改聊如何做人。
年轻人开始对成功学祛魅了,很多书店也不再把《卡耐基写给女人的说话技巧与处世智慧》、《成功要做对这8件事》这类书放在入口。
如果说,过去的年轻人对待这类书籍的态度是大肆推荐,“任何一位职场人没有读过 XXX我都会痛心”,那么如今在时尚的风都是“静奢风”“山系风”“老钱风”的当下,一些年轻人则会偷偷把它和私人日记藏在一起。
在被制造了一种“读过这本书,我离成功更近了”的感受之后,朝圣成功学的人们,反而很难坦然面对难以翻越的困难、直面慌张和脆弱的自己。因而罗翔说:“功利性读书让你只想成功,无法接受失败。”
董宇辉推荐人们先看小说,因为这些“闲书”能让读者在有限的时间里,感受人生百态,途中收获感知力、悲悯、共情。脱离了网络被过度美化过的世界,也从个人世界的声色犬马中短暂抽离,故事里反而有真实世界的模样。
得票最高的6个书单中,小说书单3个,心理学书单2个,国学经典书单1个
在「京东研究院」发放的数千份问卷中,有关2023年的读书类别类型,55%的人选择了文学小说。京东2023年图书对比销售数据显示情况来看,2023年影视小说类图书的销量同比增长244%,历史书籍同比增长近190%。《三体》、《平凡的世界》、《活着》、《明朝那些事》依然是热门成为小说类图书的销量担当。“非功利性读书”正在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非功利的读书,让阅读的方向更自由、更随机。受《狂飙》高启强的影响开始研究《孙子兵法》;被灯红酒绿的《繁花》迷住进而翻阅原著;听董宇辉评价《活着》深受感动便从书柜翻出那本旧书……
既然是“非功利”,便不求得到和学会什么,而是全情投入进故事中,过程中建立对生活真相的审视和平凡人的敬意。共情过一个个苦辣酸甜的人生,更明白世俗定义下的成功本身也是一种偏狭。
“非功利”读书让年轻人重新审视生活
作家苏童在京东图书采销直播间的访谈中谈到:“大概很多年轻人发现没有那么多经济需要我管理,所以放弃了一味追求“成功”、“励志”的书籍,而且我自我励志了这么多年,还是一个平凡人,还是一个普通人,为什么?当他问为什么的时候,他要转向国学,玄学,心理学,去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理智的放弃,也是一个自然而然的选择“。
接受了小说中每一个“不完美”的人设之后,更坦然的接受“独一无二”的自己。毕竟我们读书是为了找到自己,而不是成为别人。
「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的问卷中有一项有趣的数据结论:37%的受访者喜欢躺着看书,临睡前或清晨醒来后,就在床上,规划出半小时到1小时,以最舒服伸展的姿态阅读。被窝里看书,是年轻人贯彻松弛感的秘密表现。
不仅看书的姿势躺平,书目选择也主打一个“平心静气”:向老祖宗学习,养生、宁神、静心。
前两年,一套八段锦俘获了多少大病初愈后,体虚气弱的年轻人。短短12分钟,却能疏通经络、培元补气,八段锦的神奇效果,无疑给对中医养生仅停留在保温杯里泡枸杞的小年轻们上了一课。
尔后,养生之风越刮越热。泡脚、艾灸、三伏晒背,年轻人开始有样学样,小心翼翼地保养自己的“脆皮”。然而想要系统地搞明白,就必须追溯到中国最早的医学经典一——《黄帝内经》(漫画版)。
年轻人们从《黄帝内经》学习养生小知识。图源@小米养生
小花几个月前下单了一本《黄帝内经》(漫画版),将古书内容拆解成通俗文字和趣味漫画,翻阅起来毫无负担。照着书中所学,她把家人朋友的“舌相”看了个遍,还为同事义诊“体湿”。养生咨询成为了小花意外收获的社交货币,“花神医”已经是她的新花名了。
“中医真的太美了!”小花最近又购入了古文原版,跟着徐文斌和梁冬的逐字解读深入学习,记了满满的笔记。“《黄帝内经》的深奥之处,在于它不仅是养生、还是养心的学问。”
养生之道的第一要义是“养神”。所谓「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思想上清净淡泊,不过分追求不合理的欲望,体内自然和合平顺,运行周畅。小花说:“其实很多现代病的药方,不过就是养神二字,就像书里说的「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精神内守,病从安来”注解
从身体到思想,古代先贤留下的智慧,往往都以“心”为筋骨,构筑起深邃内敛的哲理体系。老子的“无为”,庄子的“松弛感”,孔子的“君子坦荡荡”……这些思想穿越千年至今,句句都击中21世纪浮躁焦虑的现代人。年轻人们的心结,还得老祖宗们来解。
如何“修心”,成了年轻人们关注的议题。图源@一只小钦
据「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统计,21.5%的受访者对《资治通鉴》《山海经》《道德经》等国学经典感兴趣,12.2%受访者想阅读南怀瑾的《金刚经说什么》、弘一法师《人生没什么不可放下》等心经类图书。
单从这类经典国学过去一年的明显增长的销售量,便能窥得这代人阅读晦涩艰深的古文是多么甘之如饴。捧起一本本典籍,读者们渴望从中掌握开悟人生智慧的钥匙,憧憬能够放下执念,“做个淡人”。
文化博主@三不詹说:“人在低谷的时候,特别适合读《庄子》。”她认为庄子绝非消极避世,而是为自由快乐的普通人提供了可能。三不詹说,“在庄子眼中,蝉、麻雀、鲲鹏,各有各的生命体验。真正的逍遥,是不给自己设限,也不以自己的视角评判他人生活,坦然接受已知和未知的世界。
而当年轻人面对即使努力也无法解决的难题,就会掏出另一个精神武器——玄学。易经风水,和以佛教为代表的各类宗教类读物,成为年轻人热衷投入的精神按摩。
玄学的兴起让年轻人寻求到精神上的安全感。图源@小书波凹
京东图书销售数据显示:2023年佛教类书籍销量同比增长超过100%,道教类书籍销量同比增长超过50%。
玄学与宗教的兴起,无疑与人们在现实世界中难以获得的确定性相关,它能让年轻人寻求到一份精神上的安全感,即便大多数人明知是一种安慰。而选择用一种玄之又玄的方式,接受这种不确定,稳住内心的堡垒,恰恰是年轻人不愿放弃的积极表现。在这一点上,作家余华绝对是年轻人的好朋友:“年轻人精神内耗,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寻找出口,一种人生的出口。”
在京东图书采销直播间里,作家郝景芳为年轻人的这一转变提供了更多合理性:“佛学也好,哲学也好,探讨的是一些更长久的更永恒的事情,是探讨的对于一个人来讲到底什么是幸福,我们如何去处理跟他人的关系,我们如何去认识这个世界的规律,那么这样的一些问题都是属于不随时代变化的,跨越任何时代都永恒存在的,真理性问题。”郝景芳认为,现在年轻人喜欢看这些长久的问题,其实是回归常态了,这才是常态,这才是永恒的问题,这才是一个心态平和的稳定的社会里面年轻人就应该去讨论的一些问题。
弱化向外索求,开启向内体验,是都市人探索自我价值的大趋势。「京东研究院」数据中,超过45%的受访者投票表示:看书是为了达到“心灵按摩、情绪疗愈”的目的。比例之高不容小觑。以书籍作为一面镜子,重新端详自己、拥抱自己,成为了时代人的重要一课。
去年,上野千鹤子的《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成为大众的新谈资,作者表达女性主义并不是要做男性的竞争者,而是追求弱者也能得到尊重的思想。女性主义是一场女性自我和解的战斗。《女性的觉醒》、《向前一步》、《新女性的50个基本》等女性书目长期保持热度。一位位女读者开始冷静、理智地,从书中重新认识身为女性的自己,开启新维度下的“自我觉醒”。
情绪书单,成为了年轻人的主要选择。图源@PUMPING小书屋
觉醒之外,情绪是另一关键词。年轻人开始向内求索的途径,是人均成为自学版心理医生,上演现实版《重生之我在地球学做人》。
成长中错过的心理健康课,成年人耐心地一节一节补习着。心理学书目成为年轻人研读的热门类目:《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清醒地活着》《深度关系》……回顾原生家庭、重新关照情绪、感受与表达,看见自己的内在小孩,手把手教自己成为一个大人。
在阅读中“心灵按摩”,是帮助年轻人重新养育自己的方式。允许自己发疯、接纳精神内耗、生活困难和自身缺点亦是常态,因为直面,所以和解。一个更健康、透彻、自爱的内心状态,才能更勇敢的无惧外界纷扰,走出自己的节奏。
年轻人们越来越希望向内求索
年轻人本着“我可以不成功,可以不暴富,可以是公司的小透明,但我需要我是我自己”的信念,勇敢地以最真实的自己面对世界,你可以说他们“癫”了,但他们确实更快乐了。
Ending:
不是包包买不起,是读书更有性价比。
通过阅读,在虚构的故事里看人间真相,与两千年前的先贤对坐谈天,重新找回每一个平凡又特别的我的位置。年轻人正在从一种成功,走向另一种成功。
释然的,是社会评价体系下的“成功”,回归的,是珍视自我、热爱生活的“成功”。这也是一种答卷。
年轻人借由书籍,得以看到一个更有层次的世界,得以收获跨越千年的人生方法论,得以直面现实寻找解题答案。
在这场寻找的过程中,还好有书籍。
书是最有耐心,最令人愉快的伙伴。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刻,只要翻开书,暂停使用手机和网络,远离一些人群和事务之后,才更走近自己。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打开京东APP搜索【423】畅享百万高性价比好书。让我们一起开卷,花点时间,读本好书。
【今日话题】
摸鱼时,你最喜欢读什么书?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编辑丨毛思雨
作者丨王三
排版丨熊清
图片来源丨小红书、视觉中国、互联网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实验室》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发表文章49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317人
Never Bored城市Cool Guy生活样本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