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发刊词 | 2025年,我们想用有趣、轻灵的内容“引诱”你

作者:陈赛

02-24·阅读时长7分钟

4173人看过

发刊词 | 2025年,我们想用有趣、轻灵的内容“引诱”你

25.8MB
00:0013:48


大家好,我是三联《少年新知》的执行主编陈赛,很高兴在这里跟大家聊一聊我们今年的一些计划。

2025年是《少年新知》创刊的第五个年头了,我们一开始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做这样一本杂志,没想到在五年的时间里,它慢慢进化成今天这个样子。这要感谢所有愿意为青少年进行创作的作者和插画师,当然还有我们整个编辑团队。

今年年初的两期杂志,我相信大部分读者都已经拿到手了。第一期是《充满未知与惊奇的旅程》,第二期是《神话是一面镜子》,这两期杂志我们请设计师曹彧老师做了一个整体改版。从去年年底开始,我们一直在做改版的工作,这两期杂志从视觉上来看,是非常令人惊艳的。

2025年第1期《充满未知与惊奇的旅程》

举个简单的例子。曹老师为整个板块设计了一个很有趣的色彩系统,比如“开场”的部分主色调是橙色,活泼、热闹,契合了“开场”部分比较碎片化的内容。“专题”的颜色是根据每一期杂志的主题而变化的,比如《充满未知与惊奇的旅程》选择的是蓝色,给人一种比较宁静、悠远的感觉。《神话是一面镜子》这一期,主色调就变成砖红色,是古希腊的一个主色调;后面“新知”的部分选择了绿色,它给人一种很清新、很自然的感觉;专栏部分则是蓝色的,希望呈现一种从动到静,慢慢在变化的渐变过程;最后“阅读”的部分是淡黄色,会让人沉浸在文字的阅读感里面。

2025年第2期《神话是一面镜子》

以前在谈《少年新知》的时候,我觉得有一点可能一直强调得不够:《少年新知》是一本非常美的杂志。这不是我自夸,在当下中国市面上,很难找到一本这么美的杂志。

还有一个人,我觉得我需要在这里很郑重地表示感谢,就是李诞老师。2024年,因为他的帮助,我们的销量有一个很大的提升,而且他单枪匹马帮我们开创了成年人的阅读队伍,我们突然涌入了好几万的成年人读者,因为他们觉得自己需要把自己的心灵重新养育一遍,愿意来看一看我们这样一本杂志。

这个感受很像我自己刚走进童书时的那种状态,我写过一本书叫《关于人生,我所知道的一切都来自童书》,这是我之前在《三联生活周刊》上发表的关于童书评论的一个合集,比如《逃家小兔》《老虎来喝下午茶》《活了一百万次的猫》等。这样的作品看上去是哄小孩,但是如果你仔细读,在人生不同的阶段去读,就会从中品出一些非常微妙的滋味与智慧。

我在那本书的序言里提到过,有一部到至今我都很喜欢的电影,叫《心灵病房》,艾玛·汤普森演。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位研究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诗歌的学者,有一天突然被诊断为末期卵巢癌,从此每天必须在病床上毫无尊严地接受各种治疗和检查,病痛和医生的冷漠让她备受折磨。但影片最后,她的老师来看她,艾玛·汤普森所饰演的主人公像一个脆弱的孩子一样,向她的老师倾诉自己的痛苦。老师把她抱在怀里,想给她念一首多恩的诗,但是她拒绝了,这个时候她的老师又拿出一本《逃家小兔》给她念:”从前有一只小兔想逃家……“慢慢她平静下来,在老师的怀中沉沉睡去了。

《逃家小兔》,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年出版

你看,在一个学者人生最后的时光里,面对死亡带来的种种恐惧和忧伤,是这样一本小小的绘本给了她最纯粹的宁静和抚慰。所以,我很高兴有成年人觉得能在我们的杂志里找到这种治愈的感觉,这至少说明,我们原先想达到的雅俗共赏、老少皆宜是可能的,当然这件事情做起来并不容易。

不管怎么说,我们仍然是在为青少年做一本杂志,他们仍然是我们最重要的读者。不过,有这么多成年人读者进来之后,我们的选题方向会发生一些微妙的转变。我们的选题要偏向那些一个人在人生之初,在青少年的时候,在寻找自己的时候,开始去思考,而且会在之后的人生里不断思考和面对的议题。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人类知识殿堂里最基础的部分。我们都知道自己身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其实并没有给文字、阅读或一本纸质杂志留出太多的生存空间。

比如说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最热闹的新闻就是关于DeepSeek。人工智能到底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未来要怎么样去适应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们也不知道,但每个人都感到了危机。

我自己第一次用DeepSeek时的感受很强烈,我觉得我们文字工作者恐怕真的离失业不远了。但是再多用几次,你再多提一些要求,它给你的那些答案又会让你觉得,至少在一些很注重思考,或者对创造力要求很高的部分,其实我们还是不能被取代的。只不过它对我们的选题能力、组稿能力、文字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至少我们创造的内容,不能是DeepSeek老师也能创造的内容。

所以很多人都在讨论,DeepSeek出来之后教育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到底应该教孩子一些什么东西?我思来想去,觉得最重要的还是思考和情感。一个人能独立思考,能批判性地去思考,一个人懂得感情,懂得爱,懂得友谊,才能真正去使用好这样一个强大的工具,才能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我在《三联生活周刊》做了快二十年的记者,文章的深度和厚度是《三联生活周刊》对一个记者最高的要求。其中,深度就是你要深入到事件最深刻的地方去,厚度就是你要尊重这个世界的复杂性。我觉得这样的报道,在AI时代仍然是有价值的。

而一本青少年杂志,在我看来最大的难题是怎么做到有趣和轻灵。我不是说深度和厚度不重要,只不过对于青少年来说,首先要做到有趣和轻灵,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他们来看,才能把他们带到你希望他们去的地方。

所以我经常说到,在这个时代做杂志,我们的竞争对手不再是别的杂志,而是动漫、视频、游戏,因为那些媒介能更快地把一个人拉进去,让他们沉浸其中,欲罢不能。

文字的魅力和价值当然还在,只不过它需要我们做更多的“引诱”的工作。“引诱”这个词听上去好像不是一个特别正面的词,但其实它很重要,因为你要想让一个人爱上你爱的东西,强迫是没有用的,你只能去“引诱”他。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神话是一面镜子》这一期杂志里,我们把《奥德赛》中的整个旅程做成了一个像飞行棋一样的游戏,你玩完这个游戏之后,就会知道奥德赛在这一路上都遭遇了哪些妖魔鬼怪,遇到了哪些两难的抉择,他又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在此之后你可能会觉得,《奥德赛》这样一个故事好像值得去读一读,看看它到底说了些什么。但是,《奥德赛》是一部非常厚重的历史,它可以说是整个欧洲文明的一个起点,如何把一个孩子引领到那样的地方去,这是我们需要尝试去做的事情。

2025年第2期《神话是一面镜子》中附赠的“奥德赛之旅”飞行棋

我们最新一期的杂志会做关于智能手机的话题。我们感受到的一个现象是,在孩子13岁,也就是在上初一的时候拥有一台智能手机,对于现在的青少年来说有点像是一个成人仪式。在我们的问卷调查里,我们发现除了少数父母控制比较严格的孩子,大部分青少年每天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在2~3个小时,有的甚至是6~8个小时,这个数字非常惊人。而对于在智能手机上消耗掉的时间,有的孩子解释说这是学习的必须,也有人说是对学业压力的合理逃避,还有人会问,为什么我们的手机瘾比成年人的手机瘾更有害?所以对青少年来说,拥有人生第一个智能手机意味着什么?他们要进入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需要懂得哪些基本规则,才能和科技保持相对健康的关系,才能成为一个明智的、有责任感的使用者?这些都是我们想要讨论的话题。

我们在这一期里有一个很好玩的题目,就叫《灰姑娘到底是谁?》。这其实是在探讨一个媒介素养的问题。我们以“灰姑娘在舞会结束之后失踪”这个新闻事件作为起点。邀请了一位《三联生活周刊》非常资深的社会调查记者来撰稿,希望用社会报道的方法去调查,灰姑娘到底是谁,她为什么会失踪?

在文章里,我们需要这位记者去到舞会现场,收集目击证人的证词,同时要去判断这些证词哪些是真哪些是假;要去核对舞会宾客的名单,看看有什么可疑的人选。她还要去社交媒体上去寻找蛛丝马迹,观察大家对于这件事情都发表了什么样的言论,有没有可能在上面找到灰姑娘自己的社交账号;而回到舞会现场,当灰姑娘离开的时候,她留下了一堆的南瓜、蜥蜴尾巴、老鼠毛之类的东西,从中是否能得出一些结论。而当灰姑娘被找到之后,关于灰姑娘到底是谁?双方的舆论大战又是怎么展开的,我们该怎样去面对舆论的迷雾……

我们希望记者把所有关于社会调查的技巧和智慧,都用在这样一个童话故事里面去,其实是一个最基本的批判性思维的呈现。这,就是我所说的“引诱”。它必须一目了然,又复杂有趣;它必须真实可信,又有想象空。它的入口要很小、很亲切,但进去之后你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会觉得前方有一个非常广阔的世界在等着你去探索。

我们今年还有很多备用的选题,刚才已经给大家介绍了旅行、古希腊,还有智能手机的几期。接下来我们想做野生动物在城市、二次元文化,想讲讲怎么赚钱。我们还想再做一些科普类的题目,比如说月亮背面是什么或者极端气候。也有一些很实用的主题,比如说怎么拍一个短视频。2024年《你好,苏东坡》那一期非常受欢迎,今年我们可能会用做类似的主题,比如说庄子。《友谊是一门必修课》那期反响也很不错,我们还会做类似“一个人到底怎么认识自己”的题目等等,有很多有趣的的话题值得我们去讨论。

最后,我想用一个我自己的故事来结尾。2024年我去采访一位法国的哲学家,他写过两本关于庄子的书。当时我对于自己要向一个外国人讨教庄子这件事情感到有点羞愧,后来他终于问我:”你对庄子怎么看?“我很虚弱地辩解说:“我一直想读,但我一直都太忙了,没找到时间。”然后,他就用带一点点怜悯的表情看着我说:“我明白,你们中国人总是这样,你们总是有很多不得不去做的事情,但不去做那些重要的事情。”我觉得我们做这本杂志、写文章,创造一些东西,其实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觉得这些事情是重要的,所以我们才去做,我们也会尽力把它做到最好。谢谢大家!

欢迎转发分享下方海报
2024与《少年新知》继续同行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陈赛

发表文章23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068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少年新知》有声版(2025)

9-16岁孩子的人文思维启蒙

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