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攀岩姐妹花的岩壁芭蕾

作者:李翊

2018-02-27·阅读时长10分钟

640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259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李翊)


( 何翠芳(右)、何翠莲姐妹每天上午都会在高15米的岩壁上训练 )

7月15日,广州军体院招待所,训练完毕的何翠芳姐妹俩静静地坐在本刊记者对面,小心而轻声地回答每一个问题。她们穿着赞助商赞助的天蓝色T恤和黑色短裤,裸露在外的胳膊和小腿上有星星点点的疤痕——那是攀岩训练时随时都会出现的擦伤。除了比一般女孩粗壮的手指,看外表,你很难想象,她们能在岩场上“飞檐走壁”,矫若惊龙。“我拿着相机正对焦呢,‘噌、噌、噌’,她们就到跟前了,也就几秒钟吧。”7月16日上午,趴在15米高的岩壁顶端俯拍两姐妹的本刊摄影记者被她们的速度惊出了一头汗。

来自于江西赣州市宁都县一个农民家庭的姐妹俩,在进入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校学习前,对攀岩一无所知。“初中毕业后,我的分数考不上重点高中,只能选择上中专。因为表姐在江西应用技术职校,就选择了这里。”何翠芳“大二”时候上体育课,原来的体育老师出差,学校攀岩队的教练丁承亮临时代课,看中了个子高、协调性好的何翠芳。“那是一节篮球课,打比赛。我看‘大何’虽然不会玩,但是很愿意玩,又有一股狠劲,因此下课的时候我就问她,愿不愿意学攀岩?”丁承亮告诉本刊记者。

按照中国登山协会攀岩部主任丁祥华对本刊记者的说法,从登山派生出来的攀岩运动在中国有正式比赛是在1987年。国内主要有两股力量在从事攀岩运动,一类是四川、青海、西藏等地方登山协会;另一类是地矿部高校。到了2000年以后,攀岩的两大主体变化为全国各地俱乐部和高校。就像“北大”有登山的组织山鹰社,归地矿部管的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校早在1990年就成立了攀岩队。“地矿学校的很多学生毕业后需要从事野外工作,因此1989年地矿部大专院校会议讨论时就提出,能否在地质大专院校开展攀岩运动,形成自己的行业特色。”丁承亮告诉本刊记者,虽然自己是攀岩队教练,但其实他就是一名体育老师,踢踢球还可以,攀岩并不擅长。

文章作者

李翊

发表文章1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44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商埠新传奇

1949年的广州 子女、身边人员记忆中的叶剑英

72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