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孙过庭《书谱》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7·阅读时长6分钟

2537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139个字,产生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刘涛)


( 从右至左为:宋徽宗的题签;《书谱》卷首孙过庭自署的籍贯;贴有浮签处是《书谱》上下轴合装一卷后的接缝处;《书谱》后半卷连绵的笔势;《书谱》卷尾所署的书写时间 )

《书谱》是唐朝孙过庭书写的草书名迹,优异的草法祖述王羲之。《书谱》也是论书名篇,深得作书旨趣,是书家学艺的指南。

孙过庭《书谱》墨迹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最近的一次公开亮相,在该院2008年10月10日至11月20日举办的《晋唐法书名迹展》上。唐朝名家存世墨迹极少,如果不计古摹本,可信无疑的名家真迹不过几十件。《书谱》不但是真迹,而且篇幅长,全卷351行,3700多字,由23张纸接成(每纸高26.5厘米),本幅长度900.8厘米,比怀素《自叙帖》长出150厘米。这样的书法长卷,在卷轴盛行的宋朝也不多见。《书谱》不像是一次写成,大体看,前半部分写得从容,运笔平缓内敛;后半部分则急促,笔势奔放。卷中补改16处,又有19处点去80字,符合稿本的特征。

《书谱》中有一段孙过庭学书自述:“余志学之年(15岁),留心翰墨,味钟(繇)张(芝)之馀烈,挹羲(王羲之)献(王献之)之前规,极虑专精,时逾二纪(24年)。有乖入木之术,无间临池之志。”孙过庭推崇的汉晋书家,成就在草、行、真楷范围。他也擅长这三体,但“真行之书亚于草”。他教过书法,非常自信:“尝有好事,就吾求习,吾乃粗举纲要,随而授之,无不心悟手从,言忘意得,纵未穷于众术,断可极于所诣矣。”不难察觉,从他学书的“好事者”不多。张怀瓘《书断》(727年成书)记载,卢藏用(约662~713)“幼尚孙草,晚师逸少”,把孙过庭的草书当成上攀王羲之的阶梯。卢藏用比孙过庭小十余岁,青年时代隐居终南山,同辈好友是陈子昂、赵贞固。陈子昂写过一篇祭孙过庭文,说同祭者“数子”,应该包括卢、赵。这几位当时不得意的“文学青年”,就是孙过庭的平生知己。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6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88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商埠新传奇

1949年的广州 子女、身边人员记忆中的叶剑英

72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