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邢海洋
2018-03-05·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538个字,产生8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先是俄罗斯、巴西等金砖国家股汇双失,接着A股泡沫破裂,发达国家股市最后也开始调整。2015年下半年全球股市动荡不止,使人联想到所谓“七年之痒”的魔咒:1973年中东战争、1980年石油战争、1987年股灾、1994年美国衰退、2001年网络股破裂和2008年信贷危机。今年正好又七年。
此前六次调整,资本市场总是受到一个主导因素的摆布,这次恐怕也无例外。总结前六次危机,仅从字面就能解读出,两次与石油有关,两次是股市泡沫的自然调整,另外两次则是美国经济遭遇到了问题。这些因素若映射到2015年,则是中国经济的减速与新兴市场的集体沦陷。本质上,这是信贷危机留给全球经济的一个隐患,是各国央行只刺激不改革的代价。次贷危机后,各国主要依靠货币和财政刺激,改革力度有限。而一旦宽松政策转向,资本回流发达经济体,市场便会动荡。历史上美国货币政策收紧是引发多次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同时,来自中国的需求持续下滑,改革前景迷雾重重,目前尚没有哪个经济体能够弥补中国经济衰退带来的全球需求缺口。
总结每次经济危机的原因容易,解释为什么全球危机以七年为周期反复发生却是经济学家无从下手的难题。影响宏观经济的因素林林总总,却总有神秘的主导力量七年一光顾,给资本市场以重击。不过,既然“七年之痒”乃神秘之存在,与其探究原因还不如坚信金融市场的宿命,了解它的威力,顺应其趋势。总结前六次危机给金融市场带来的损失,就成为今天我们趋利避害最最重要的工作。
发表文章50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993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投资物语专栏,还关注地理环境变迁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