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Rebirth

作者:段召旭

2018-04-16·阅读时长4分钟

16233人看过

Rebirth

16.2MB
00:0017:15

| 作品:

《冥想曲》

Reverie

| 作曲家:

克劳德·德彪西

Claude Debussy


看着每一期的数字逐渐增长,其实心里是特别感恩的,感恩一路有您的陪伴,感恩我们一起欣赏的各种各样的古典音乐,一转眼都走过了这么长的时间了。我常常想啊,如果大家听了我的节目以后能够在自己的手机播放器里、最爱的歌单里增添几首古典音乐曲目,我觉得我就已经非常欣慰了,不知道有多少首我们介绍的作品纳入到了您的常听曲目当中,也欢迎您通过各种渠道与我互动,告诉我。


法国作曲家德彪西

我们之前的栏目介绍过著名的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的一首叫做《月光》的作品,当时正好赶上是中秋节,所以我印象非常深。德彪西这位作曲家是法国极为重要的一位有代表性的作曲家,同时也常常被人称为“印象派作曲家”。但还是要提醒大家,其实德彪西本人对印象派是并不认可的,也就是说他并没有把自己定位为印象派,也不承认自己是印象派。德彪西一生的创作受到过很多种元素的影响,包括来自俄罗斯的、法国的、东方的等等,甚至于有一些是他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但他能够用音乐把那儿的景象和感觉描写得非常惟妙惟肖,所以他在这些方面真的是非常有才能,是一个大天才。

今天还想给大家介绍一首德彪西的小曲子,这首曲子的题目也非常有感觉,叫做《冥想曲》。“冥想”,好像在很多修行的或者现在很流行的类似瑜伽的活动中,都有“冥想”这个词,所以这首曲子叫《冥想曲》,我们也可以一起感觉一下到底在冥想什么或者让您冥想什么,能不能让您进入一种冥想的状态。这个曲子发表的时候是德彪西不到三十岁的年龄,但是他自己认为这个作品很不成熟,因为这是他十多年前写的,这么算的话他写这个作品的时候还不到二十岁,因此我们能够听出与他后来的那些所谓的“印象派风格”也即德彪西后期的一些风格还是不太一样的,因为发展到后来德彪西的作品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没有什么特别完整的旋律,都是碎片化的旋律。但是在这首《冥想曲》中我们会发现旋律还是非常明显的,显然是脱胎于浪漫主义的写作手法,特别是受到肖邦的影响。虽然德彪西自己对这个作品不太满意(不知道他是出于什么考虑,可能是他的艺术见解、美学追求发生变化,觉得这些太传统了),但是从其演出反响以及受到大家的喜爱程度来看,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作品。

这首曲子的大结构一会儿我们也可以听出是一头一尾是再现,但是中间并不止穿插了一段,而是两段,甚至于可以看成是三段,这个就看我们怎么理解了。所以这个曲子在结构上可以看成是四段或者五段的样子,当然最长的是第一大段。

·第一大段:

小的时候弹这个曲子,我记得我的父亲说这个前奏一开始就好像是在云端的感觉,我一直觉得这个比喻非常形象,到今天弹起这首曲子我还是会想到这个比喻。在这个云端的伴奏型之上,右手是一个非常清晰的旋律,所以我说这是与后来德彪西那种印象派的风格很不一样的地方。这是其第一句,我们除了听到上面的旋律之外,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德彪西在低音上也有所安排,是一个下行的设计。

之后开始第二句,第二句用的还是这种句法,还是这种节奏型的开始,用强一点的力度重复,然后还是用这种节奏发展下去,这一次的句子就比较长了。下面音乐好像变得更为宽广,而且调性上发生了变化,但是旋律用的还是刚才那种写法。继续当这个音乐发展到有一点点激动的时候,就仿佛被打断了冥想的思绪,接着继续前面的乐思,然后再次打断,之后闯进来的这个乐思成为主要的东西。

·第二大段:

这个作品的第二段旋律到了低音,伴奏型在上面,依然是特别有冥想氛围的伴奏型,我们可以听到其和声的非常有意思的变化。接着重复这一句,但是后面有变化。

·第三大段:

第三段的音型发生了变化,第一段左手是分解和弦,第二段是高音的分解和弦,到第三段变成了一种叫做“柱式和弦”的伴奏方式,就是一个和弦四个音一起下去,不再是分解开的了。在这里德彪西用的是高八度两个小节再低八度两个小节,仿佛是一个呼应的感觉。之后这一段继续往下发展,我们听到好像音乐引入了一种更加高远的、好像有点异次元的那么一种感觉,接着我们听到音型又逐渐地回到分解的形式,但是我们会听到其旋律还是刚才第三段的那个旋律,所以这一段可以把它单独看成一部分,但是我觉得它更像是前面第三部分延伸出来的一段,其目的是往第一部分的再现过渡。

·再现部分:

过渡之后我们迎来第一主题的再现,还是之前的旋律,但是这一次如果是我们看到乐谱或者去弹一弹这个曲子的话就会知道,这次的旋律是由两只手来完成的,不像刚开始是用右手弹旋律左手弹伴奏,这次是一只手一个音来完成。当然这也是德彪西为了做出一些变化然后能够让这个作品在演奏上增加一些趣味性。伴奏也分成两头了,分别由两只手来完成。也就是说两只手都同时既弹旋律又弹伴奏,在角色之间来回切换,当然带来的听觉感受也会不太一样。接着德彪西就回到了开头那种玩儿法,即右手旋律左手伴奏。接下来我们会听到前面第三段柱状和弦的织体的再现、那段旋律的再现。接着高八度,这首冥想曲就这么结束了。在结尾的时候提醒大家还可以注意一下有一个低音的设计。

这就是我向大家推荐的这首非常有感觉的、而且与其标题的意境也特别吻合的《冥想曲》。特别希望这首曲子能够让您在平常紧张繁忙压力很大的工作、学习、生活当中抽出一个片段的时间陷入冥想,或者是放空,能够让自己的身心得到一个全面的重生。

音符40--.jpg

《冥想曲》推荐版本


Jean-Efflam Bavouzet

1962~ ,法国钢琴家。Bavouzet是Chandos品牌的唱片艺术家,他的录音已获得几个留声机奖和许多其他奖项,包括BBC音乐杂志奖、Choc de la Musique和Diapason d'Or等。


文章作者

段召旭

发表文章662篇 获得65个推荐 粉丝7737人

钢琴演奏家、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音乐系副教授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段召旭·古典音乐说明书(第一季)

不高冷有温度的古典音乐

347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7)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