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鸿谅
2018-05-25·阅读时长11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607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广州
清光绪十三年的广州,也就是1887年,已经有了第一个游泳池,长25米,宽15米,这个让广东人新奇的运动场所,和其他的近代体育场所,如网球场、足球场一样,始现于珠江北岸的沙面。沙面东部和西部260余亩的地界,在清咸丰九年,也就是1859年之后,经两广总督黄宗汉与英法议定,已经被辟为英法租界。住沙面的外侨和经常驶进白鹅潭湾停泊的外国兵舰、商船水兵、水手,还有商人们,在停驻期间成群结队的在这里进行体育活动。这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延续。而对广州本土市民,完全是新奇的冲击。
作为有尚武传统,历来出过诸多武状元省份的中心城市,广州并没有对外来近代体育激烈排斥,反而有一种兼容并蓄的姿态。这或许跟整个广东华侨众多,与大洋彼岸的牵连从来千丝万缕相关,1872年在洋务派主张下第一批留美的幼童也多半都是广东籍。和其他城市一样,在广州推行近代体育的首先是教会学校和基督教青年会。继两广总督张之洞1886年在广州兴办的广东水陆师学堂之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广州本土公私学堂,也将近代体育纳入视野,“体育救国”思想下的军事体育成为主导,与传统武术不仅并行不悖,还互为补充。“没有强健的体魄就没有革命的力量”,这一时期对体育寄予的希望,其实更契合了整个民族对扭转命运的渴望。
“南武三杰”和排球故事
( 陈彦 许民辉 丘纪祥 )
第一块金牌
这枚1913年的第一届远东运动会跳远金牌直径只有4厘米左右,边缘饰以波浪形草叶纹,正面刻着“FAREASTERN OLYMPIC GAMES”字样,背面写着“Run,Broad Jump,Chan Yin,First,Manila P.L,1913”,它是陈彦的荣誉见证。20世纪初期的广州,陈彦很有名气,当时他和许民辉、丘纪祥并称“南武三杰”。
1891年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县的陈彦,幼年并没有什么机会接触体育。陈彦的侄子,现年83岁的陈圣基老人回忆,早年南海并没有真正的学校,陈彦只能在一种当地人称为“卜卜斋”的私塾里念书,不过幼年的陈彦就显现出了过人的弹跳能力,家族里流传有他能够撑着一根竹竿跳过小河冲的故事。1906年陈彦进南武学堂,校长何剑吴坚信“体育救国”,把辫子缠在头顶进行跑跳训练的陈彦的运动天赋,在南武得到了充分发掘。1909年参加广东省第三届运动会,获个人总分第一名。1910年代表华南地区参加在南京举行的全国运动会,获跳远第三名。1913年,陈彦被选为国家田径队队员,参加在马尼拉举行的第一届远东运动会,以19英尺11.375英寸(约6.08米)的成绩,夺得跳远冠军。许民辉获240码跑季军及1英里接力赛第二名,丘纪祥获得220码跑季军和1英里接力赛第二名。
发表文章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44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