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这堂课,你我都该听——《相约星期二》

作者:糖糖

2018-07-30·阅读时长6分钟

661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343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说到听课,我们自然会想到自己上学时的情景。老师在讲台上讲,我们坐在下面听,或者记笔记,或者做题,到期末考试结束,这门课程的内容从走出考场的那一瞬间开始,所剩无几,这是我们大多数人在应试教育环境下,被动上课后的结果。

当然,还有一些课程,是我们主动去学习的。比如,现在网上的各种学习平台,社群,以及自己为了提升竞争力而学习的和工作相关的课程,这是我们在获取知识和信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提高生活质量,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途径。

而今天说到的这堂课,有些沉重,是我们大多数人会回避,甚至不敢去听的一堂课。

这堂课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必修课,它是有关死亡、衰老、遗憾、原谅、人生意义等“大问题”的讨论。

这堂人生课,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而且课堂上不需要书本,上课地点还在家里,上课时间固定——每周星期二

这堂课来自一本书——《相约星期二》

《相约星期二》这本书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年过七旬的社会心理学教授莫里在1994年被诊断为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即卢•格里克氏症。这是一种凶险且无情的神经系统疾病,可怕的是,这是一种不治之症。

在与病痛“相处”的一年后,莫里与世长辞,其得意门生米奇,也就是本书的作者在老教授缠绵病榻的十四周里,每周二与他相伴,聆听他最后的教诲,并在他去世后将老师的醒目箴言汇编成此书,取名为《相约星期二》。

《相约星期二》这本书的作者米奇•阿尔博姆,是美国著名专栏作家,电台主持,电视评论员,也是活跃的慈善活动家。迄今为止,他已出版九部著作,包括《你在天堂遇见的五个人》、《一日重生》,以及这本纪实作品《相约星期二》等畅销著作。

《相约星期二》可以说是近年来图书出版业的奇迹,它在全美大图书畅销排行榜上停留四年之久,被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三十一种文字,全球累计销量超过一千一百万册。

这堂课,之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听,是因为这是重新审视自己的一堂课,是人生的必修课,更是揭示生命意义的一堂课。

一、这堂课,能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活得透彻。

余秋雨在给这本书的中文版作序时说到,有资格谈论人生的人应该是老人,特别是来日不多的老人,因为他们已经产生强烈的告别意识,还会对人生有一种超然的鸟瞰视角。

莫里正是这样的人。我们借助米奇的文字从中感受老人在与死亡近距离对峙中出现的超常思维能量,以重新审视我们自己的生活。

莫里认为,美国的教育文化有误导—它不鼓励人们思考真正的大问题,而是吸引人们去关注一大堆实利琐事,比如上学、考试、升迁、就业、赚钱、买房、买车等,这一切都是为了活下去。而人们已经不习惯在这样的思维框架内去审视自己:这是我一生所需要的一切吗?或者说,这些“需要”是我真正“想要”的生活吗?

作者米奇在书中开头部分讲到自己舅舅去世后,自己的生活也发生了改变。他开始玩命工作,追求成就,积累财富,这可能是他对死亡的恐惧,但后来,他与莫里的交谈中发现自己原来的生活方向是错的,莫里告诉他,要使生活有意义,你就得献身于爱,献身于你周围的群体,去创造一种能给你目标和价值观。

对于生活在中国文化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被一大堆实利琐事所迫地生活着呢?

我们也需要审视自己的生活:

1.现在的生活是自己想要的吗?或者,你想过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2.现实与理想中生活的差距在什么地方?

3.这样的差距是否可以改变?改变那些能够改变的地方。

4.对于可以改变的地方,自己需要做什么?

5.制定目标,从小目标开始,慢慢改变,这就是行动的力量。

比如,你觉得自己和爱人之间的生活状态不是自己想要的,那就客观理性地去分析原因,或者找朋友等第三方去帮助分析,在分析中审视自己的婚姻生活。只有真正去审视,反省,才能做出真正的改变,你才能过上你想要的生活。

二、这堂课,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它能让我们重读人生。

绘巍糖糖 2人推荐

文章作者

糖糖

发表文章207篇 获得15个推荐 粉丝547人

学乃身之宝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