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刘安、刘陵,还有豆腐

作者:朱伟

2018-08-02·阅读时长4分钟

541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176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朱伟)

因为电视剧《大汉天子》,普及了淮南王谋反的故事。而我最早接触到这位淮南王,是因为毛泽东词《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中,“不周山下红旗乱”一句注释,引了刘安《淮南子》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记得毛泽东曾解释他之所以没引《史记》,是因为《史记》记共工是“不胜而怒”;而在《淮南子》中,“共工是胜利的英雄”。

从史书看,刘安极有文采,《汉书》中说,皇上请他写《离骚传》,他“旦受诏,日食时上”,一个早朝就作成,所以《文心雕龙·神思》中有“淮南崇朝而赋《骚》”之句。可惜这些表现他才华的传与颂近已不可寻。我见他留下的赋只有一篇《屏风》,说屏风出自幽谷乔木,与主人的关系是“庇荫尊屋”,“近君头足”,最后一句“不逢仁人,永为枯木”挺有意境。诗只有一首《八公操》:“煌煌上天照下土兮,知我好道公来下兮。公将与予生毛羽兮,超腾青云蹈梁甫兮。观见瑶光过北斗兮,驰乘风云使玉女兮。含精吐气嚼芝草兮,悠悠将将天相保兮。”文采平平,倒有帝王之气。

据《史记》记载,刘安谋反之意始于建元二年,时汉武帝刚上台,刘安39岁。元狩元年十月案发而自杀,时57岁,谋反过程应该是18年。《史记》中记其谋反,较多篇幅在伍被对比秦与吴楚七国之乱的劝说,说他是“诚逆天道而不知时也”,会像纣王“先自绝于天下久矣,非死之日而天下去之”。想想司马迁也脱不了御用嘴脸,借伍被之口一气赞誉武帝“泛爱蒸蔗、布德施惠”,给刘安定性为“大逆不道”。所有历史都被这样过滤后,多余史料已都灰飞烟灭,《汉书》、《汉纪》中都维持这样的叙述。在荀悦的《汉纪》中,伍被的劝说更详尽而俱文采。幸运的是野史中还有片断不同记忆。查《汉武故事》中,记“淮南王安好学多才艺,集天下遗书,招方术之人,皆为神仙,能为云雨。百姓传为:‘淮南王,得天子,寿无极。’上心恶之,征之。使觇淮南王,云王能致仙人,又能隐行升行,服气不食。上闻而喜其事,欲受其道。王不肯传,云无其事。上怒,将诛。淮南王知之,出令与群臣,因不知所之。国人皆云神仙或有见王者,上恐动人情,乃令斩王家人首,以安百姓为名。收其方书,亦颇得神仙黄白之事,然试之不验。”按这种说法,是汉武帝怕刘安得道而强加了谋反的定论。而将其定为死罪的,很可能就是其著作《淮南子》。《淮南子》原书名《淮南鸿烈》,鸿,大也,烈,明也;大有制定大明礼教之意。刘安死后,扬雄《法言》中有“淮南子其一出一入,字直百金”之说。那是后话。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朱伟

发表文章12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548人

《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