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巫昂
2018-08-03·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901个字,产生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巫昂)
2002年12月,我工作所在的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已经有非典型性肺炎病人送入住院,我们所的医生也经常到广州市以外的一些城镇医院会诊,当时在当地是有一些恐慌和谣言,但在广州,仅仅是部分医务人员知道。我基本只做三线值班,就是周末值班在家,科室有事再过去处理,没有直接接触到什么病人,当时也不叫非典型性肺炎,只知道比一般肺炎病情严重,我们呼吸疾病研究所规模较大,有5层病房,160张病床,是广州市呼吸疾病治疗的主要单位,最多的时候,同时收住近50个非典型性肺炎的病人,尤其是医护人员,很多都是从别的医院转过来的。
到春节前后,病人明显增多,随着医护人员感染数量的增加,广东省卫生厅和市卫生局已高度重视并下发文件,要求采取相应的传染病防治隔离措施,如上班要戴14~18层口罩、穿隔离衣、洗手,下班要漱口,这时候,我们医院开始要求三线值班主任也必须返医院查房,我轮到正月初八和十五值班,十五是周末,我上午8点半开始查房,一线医生告知有一个肺炎病人病情突然加重,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当时我自觉平日经常参加锻炼,没什么太在意,就随便戴了个口罩,没穿隔离衣立即投入抢救病人过程中,通过40分钟人工球囊辅助病人呼吸(俗称:捏皮球)及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约3个小时的抢救,病人情况得到一定的改善。忙到中午12点,回家冲凉换洗衣服,两天后,是周二,我下午有专家门诊,开始感到有点发冷,晚上八九点钟开始发热37.8~38.5摄氏度,原以为中午没休息好,可能是感冒,当时没有流涕、咳嗽、咯痰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最难受的是全身肌肉难以形容的酸痛,如同疼痛刺入骨骼之中难以忍受。第二天,体温波动在38~39摄氏度,症状没有解除,药物只能短时间退烧。周四早晨,经X线胸片检查后,我以非典型性肺炎正式入院治疗。同时和我一起抢救的另外三位医师也分别因病住院治疗。我们医院前后共感染了二十余位医护人员。
住院期间的7~10天,属于病情的进展期,表现为持续发热不退,全身肌肉酸痛、肺部的阴影逐渐扩大(我是从右上肺开始的),并弥漫两肺。开始的时候每天都复查胸片,后来3天照一次,约14天后病情达高峰,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上厕所都比较辛苦,但我还是坚持自己上厕所,每天冲凉,严重的时候,需要把吸氧管接到卫生间才能冲凉、上厕所。
发表文章10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623人
作家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