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8-03·阅读时长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265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林鹤)
原初意义上的Townhouse,但看字面,就知道和乡下人没有什么相干,纯属住在城里的耗子们想出来的东西,没有town的布景,这个词就搭不起来。从这town上,个把尖鼻子又可以闻到一股小头小脑的小商贩气息。围着热热闹闹的小镇广场,开个中规中矩的窗口,摆上几盆好活的灿烂草花。也别看不起这样的住家,像嘉宝、褒曼这些美人儿,都曾经在这样的窗口斜倚过闲眺过贴过花黄。townhouse历来不是什么高等地位的标志,只不过让就近在闹市里谋生的中等人家容身罢了。它不是大商人的住处,给皇宫里供香粉的高级户头可未见得肯屈尊挤在这一队里。而现代大城市里那些单身的、自由职业的、从玻璃到水晶到钻石的各级男女王老五们也不住它,宁可选择公寓。一沾了townhouse的边,那份人到中年拉家带口通勤打卡的无奈,也就虽不中亦不远矣。townhouse和它的住家主人一样,好像也命定了一副中庸平凡的模样,除了沾包旧城成片改造的时机以外,很少有建筑师拿它做个超级明星秀。
既是要在闹市里挤着,就不能只分享闹市区的方便和繁华,而脱卸了闹市区的密度压力。人口的密度和建筑的密度,在这里都达到了峰值。日本的大城市好像又是世界上最拥挤的地方。联想到从业者效忠于企业的工蜂精神,想到那里就会幻觉到一片大蜂房。要想练就见缝插针的功力,那里该是最好的场地。
因为日本的这个特点,它的建筑师们在设计家居时,也会遇到牙签地段的挑战,而且并不以那房子之逼仄寒酸为耻。想当年,安藤设计的“住吉的长屋”就是一个窄面宽的夹缝方案,而他那个设计还并非极端的孤例。
发表文章606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93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