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张艺谋的21年

作者:金焱

2018-08-06·阅读时长13分钟

41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872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陈凯歌与张艺谋


1984年始拍的《一个和八个》被认为是“第五代”电影人的第一部作品,作为影片的摄影之一,张艺谋开始受到电影界的关注

 在影片《老井》中,张艺谋令人信服地塑造了当代农村知识青年孙旺泉的形象  

张艺谋干活的方式

“其实挺棒的”,这句原来张艺谋常挂在嘴边的口头语,能用来描述他自己吗?

“方脸,光头,一身发旧的蓝劳动布工装,身材不算高,却生了两只走路沉稳的大脚和一双刚劲有力的大手。让座、沏茶的动作有点笨拙,拘谨腼腆中透着一片实诚。”原中国电影家协会的罗雪莹对张艺谋的这个第一印象,也是大多数人心目中的张艺谋,只不过后来,那个典型的“乡镇企业的临时工”;“闯进西影村叫卖鸡蛋、豆腐的农村小贩”变成了一个中国符号。

早期的张艺谋,“一脸的苦”,表现到极致是他扮演《老井》的主人公孙旺泉。罗雪莹回忆说,吴天明当时派几路人马到各地选演员,“手都握黑了也没找到像样的”,于是吴天明干脆就让张艺谋来演,“吴天明说他要的就是张艺谋的状态和气质,别的演员要演心理过程,对他就让他直接给个结果,比如张艺谋往门槛那儿一蹲,那种日复一日、走不出生活圈子的无奈就全都出来了”。

陈凯歌曾说张艺谋“为艺谋,不为稻梁谋”,他卖血换相机,相机有个套子,是他没成亲的媳妇做的,外面是劳动布,里面裹着棉花。于是相机彻底改变了张艺谋的命运,他后来对罗雪莹说,“自从上了北京电影学院之后,过去的张艺谋就死了”。

在电影的天地,张艺谋的新生在1983年4月1日,他和张军钊等人成立全国电影厂第一个青年摄制组,从拍《一个和八个》,拍到现在的《十面埋伏》,21年的时间过去,公众愈来愈多地看到的是他脸上的光环,代替了脸上的苦。

早期张艺谋的电影史是一部奋斗史,单纯、朴实,“那是他们最上升的一个时期,作为艺术来说是最纯净的,不带其他的东西,有很好的社会氛围探讨艺术”。归纳他们成功的元素加起来就是:吃苦和创新。罗雪莹说:“张艺谋他们开始拍电影时,现在老一辈的电影人那时还算中年一代,他们要把时间赶回来,张艺谋这样的无名小卒想获得一个拍片机会很难。张艺谋说过他们是出于求生存的欲望。他们用电影表达他们对历史独特的看法,因为他们对生活、对历史有强烈的表达欲望。”

“年轻人为了生存,脱颖而出,就必须要标新立异”——“他们拍《一个和八个》讲人性的故事,开了艺术的先河,当时最重要的就是摄影的突破。张艺谋用不完整构图加强画面冲击力,打破了黄金分割线的框框——半张脸的镜头出现在里面。”片子当时被毙掉,不过罗雪莹说张艺谋的才华在电影界里开始被注意,这是个“官方否定、学术界肯定”的结果。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金焱

发表文章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0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