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arps
2019-05-08·阅读时长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076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Harps
配偶出差三周,家里的担子都落在我身上,又当妈又当爹,小孩洗澡、换尿布、送托儿所样样都要我来动手。自己觉得好累好投入好有成就,知道我家平时是爸爸带孩子的亲戚和朋友却总问:“孩子有没有闹着要爸爸?”家里少了一个大活人,不到两岁的小孩却好像并没有特别在意。他该吃时吃,该睡时睡,该玩时玩,仿佛是笃定修禅坚守本心的老和尚。只是手机或平板的铃声响起时,他若在我旁边,就会特别兴奋,好像知道那是爸爸在呼唤:爸爸的影像将在屏幕上出现,对他挥手,跟他玩捉迷藏。屏幕里的爸爸,是爸爸的另一个“相”。
生了小孩以后,我忽然发现他的成长环境与我小的时候太不一样了。物质的丰富程度倒在其次,一个最重要的不同是,他的生活中不仅存在着一群实实在在的人,还有一群虚拟的定时在平板电脑和手机上出现的人。这两群人有密切的交集,有时也互相交换身份。他这一代人是自幼体验天涯若比邻的一代人。从他降生之日起,姥姥和姥爷的声音和影像就伴随着他,看他吃奶、啼哭、小细脖子费力地撑起大头。到他十一个月大,真正见到姥姥姥爷,他好像已经跟老两口相当熟悉了,见面笑眯眯的毫不认生。每年跟二老共处一段时间,分开以后又在平板上每周见面。平时总在他身边转的爸爸妈妈也有钻进手机屏幕的日子,他看到时会发出惊喜的喊叫,撅着小嘴亲亲光滑的玻璃屏。手机挂断,影像消失,他哭两声就玩别的去了。
发表文章170篇 获得9个推荐 粉丝761人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博士和爱做饭的狡猾妈妈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