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晓军
2019-05-08·阅读时长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476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4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门部队在氹仔军营进行军事训练
5月2日,美国国防部按常规向国会提交了《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与安全发展报告》(以下简称《中国军力报告》)。随后一位看过我在2019年第6期《三联生活周刊》上发表的题为“‘早来’与‘迟来’的报告”专栏文章的媒体朋友就问我:这次的《中国军力报告》与以往的报告相比有什么新意呢?对此我回答说:这又是一份“早来”的报告。
为了解释这个回答,先解释一下“早来”的意义。在上文提到的专栏文章中我强调了今年1月19日美国防部情报局(DIA)发布的首份《中国军事力量》报告为何“早来”的含义。原因是美国把中国看成了1981年的苏联,因为1981年9月里根政府的DIA发表了首份《苏联军事力量》报告。而这次美国防部看似例行发布的《中国军力报告》与以往的报告有什么不同呢?其实答案就在这版报告概述中题为“2018年报告的新内容”的小标题下的这段描述里——报告总体结构已经过精简,重点放在中国的战略、军队现代化、中国在周边地区的作战能力、国防预算和资源以及美、中两军之间的接触上。每章的主要内容并非年度定期更新,而是总结趋势并总览2018年的大事记。从这段描述上看,其实也可以说这是一份“早来”的报告。
其“早来”的含义在于,作为DIA发布的首份《中国军事力量》报告的“补充参考资料”,这次国防部例行向国会提交的这份《中国军力报告》的内容不仅更加广泛和更具有时效性,而且更加接近1981年时美国军方看待苏联的视角。只是这种“视角”更具有“中国特色”了。比如1981年时美军方更关注苏联“追求军事技术优势”和“向全球扩展军事力量”的内容(1981年版《苏联军事力量》报告的第六章和第七章),而在这次美国防部向国会提交的《中国军力报告》中,除了单纯对中国军力发展的内容进行了描述外,还突出提到了10次“中国制造2025”、17次“一带一路”和7次“军民融合”。而这些属于“中国特色”的内容,恰恰是军方提醒国会需要重点关注并要制定相关经贸政策加以抑制的。
发表文章224篇 获得5个推荐 粉丝547人
著名军事评论家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