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昇
2020-04-09·阅读时长3分钟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复旦大学教授韩昇,欢迎大家和我一起走进日本。
在这一部分内容中,我将为大家讲述京都这座城市的自然风貌、历史的变迁、城市与文化的特点,以及在现代社会大变动中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实现自我的升级和转型,形成既保存深厚历史文化的传承,又十分现代化、充满魅力的城市。
本节我想和大家谈一谈京都的自然情况。
提到日本,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东京和京都。这两座城市分别成为现代化和历史传统文化的代表,特色如此鲜明,是日本其他任何一座城市都无法取代的。东京“西装革履”,车水马龙,集中着日本的国家机构、金融、证券和产业总部,教育研究、时尚游戏,深深地烙印在世人的心中。京都就是木栏深巷,垂荫分红,老街随处是百年老店,和服、艺伎、花团锦簇,石板传来阵阵的木屐声,仿佛走进遥远的古代。京都人讲话像流莺婉转,那份轻柔和京都的城市风情融为一体。
▲京都的街巷遍布着古老的建筑,在昭和25年(1950年)以前以传统的木造轴组工法建造,含有店铺的木造房屋被称为“町家”。
京都是一个独立的盆地,东西和北面的青山苍翠欲滴,将它拥入怀中。南面山势较低,不像是屏障,东南连接旧京、奈良。西南顺着淀川直抵大阪,通向大海。盆地的东西两侧各有一条自北向南的河流,东面是从北山流出来的贺茂川和高野川,穿出弯弯曲曲的山涧,进入盆地的时候汇合成鸭川,流过整个东面,在盆地南面转向西南。西面流淌的桂川河流,桂川也发源于北山的叠嶂深谷,沿着盆地西侧长流而下,在南端和鸭川汇合成更加宽阔的淀川,继续南下,流经大阪,进入大海,四面青山,两条绿水,把京都盆地一重又一重精心地包裹起来。
▲鸭川源头在贵船,从京都中心穿过
山上生长的翠竹、青山和枫叶,夏天浓荫蔽日,秋季红叶烂漫。山下河水碧绿,冲击河床上的礁石,溅起白色的水花,河岸是一排排樱花,每到春的时刻一起盛开。倒垂的荫枝像一条条彩带,淡淡的红色倒影在碧绿的水面上。整座城市就像鲜花筐里的风景画,看得叫人心醉。
架在河上的渡桥,岁月深沉的木栏杆,三三两两走来身着锦缎和服的少女,收紧的裙摆,船形的木屐走起来,身子扭动,像柳条、像垂荫,轻声细语分不清是在观赏美景,还是景色中的点睛之笔。
▲京都街巷走过身着锦缎和服的少女
古代的京都并不大,原来被称作“山城国”,位于平城京,在今天的奈良北(西)面。公元794年,桓武天皇决定在此建都,揭开了大规模开发的一页。此后一直到明治维新的1868年,京都一直是日本的首都。明治维新以后,日本首都迁往东京,建立京都府,保持特殊的地位。1889年成立京都市,致力于地方的复兴。
进入20世纪以后,京都的辖区不断扩大,1931年京都市附近的26个町村,如伏见等地被划入京都市内,行政面积扩大了4.8倍。二战以后,京都市的行政面积继续扩大,分别在1948年、1949年、1950年、1957年、1959年和2005年,日本多次将周边的地区划归京都府。目前京都府总面积达到4612.71平方公里,拥有260多万人口,而京都市区面积也达到了827.9平方公里,大约140多万人口,以原来的宫城御所为中心,分布着许许多多老街小巷,构成繁华的中心城区。
▲京都府区域地图
京都的味道不在现代化的大街,而在一条条细长逼仄的巷子里,京都深深的小巷,两旁被日式木屋的木板围墙紧紧夹着。 房子大多是两层,二楼窗外挂着一整排用细条藤竹草木编成的帘子,用于采光通风、遮挡日晒和外间的透视,二楼垂下的草帘和一层的木栏衔接,就像是一堵高墙,使得本来就狭窄的巷子更显得逼促而神秘。发黑的木栏写满了岁月的痕迹,若隐若现的草帘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和细细的话语声,让人感到亲切,油然萌生漫步其中的念头。
▲京都的房屋多为二层木屋,草帘子和布帘为门窗的装饰。
好的,这一节的内容就到这里。音频中涉及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可在文稿中查看。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讲一讲京都形成的历史,谢谢大家。
分享下方海报
与更多人一起
聆听山川风物
感知古今日本
发表文章201篇 获得46个推荐 粉丝5157人
著名历史学者,百家讲坛主讲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