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5.1 茶道|茶道礼法的精神溯源

作者:滕军

2020-05-07·阅读时长8分钟

52253人看过
作为禅的表现形式,日本的茶道综合了一个完整的生活体系。茶道礼仪大量出现于日本人的家庭场景,茶道的修养标志着此家庭的家风和阶层。在点茶过程中,主人、客人、器物之间都遵循着一套极为严谨细密的礼法,那么,这种礼仪的背后体现着日本社会怎样的结构和历史根基?茶道中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怎样的伦理法则?其背后有着怎样的禅宗精神以及思想渊源?在本讲中,北京大学日语系的滕军老师将带我们一同走进源于敬畏的日本茶道礼法。

5.1 茶道|茶道礼法的精神溯源

34.4MB
00:0025:01

(点击图片,跳转至本课详情页了解更多信息)

北京大学的滕军。欢迎大家和我一起走进日本文化。这一部分内容中我将为大家讲一讲日本的茶道,特别是日本茶道的礼法。我的结论是这些礼法都源于日本对大自然的敬畏,所以我的题目就是源于敬畏的日本茶道礼法。

这一讲内容共分为四个小节,我们先有一个总论:礼法在日本的茶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也是我们对日本茶道发生兴趣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们中国人喝茶很随意,很快乐、很实用,而日本的茶道看上去非常拘谨,有很多礼数,我们通过电视或者书籍也都听说过。日本茶道的礼法不仅包括人体肢体的动作,其实不是,日本茶道的礼法,包括两大部分,一个是以肢体为表达的这些动作,另一个就是规则

礼法在日本茶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茶道的礼法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茶道的礼法是全方位的。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礼,人与物(器具)之间的礼,物(器具)与物(器具)之间的礼。第二个特点是,茶道的礼法是多层次的。有上、中、下三层礼法,日本茶道中的术语叫真礼、行礼、草礼。真、行、草相当于我国的楷书、行书、草书。楷书为什么变成了真书,其实在中国的古代楷书就叫真书。所以真、行、草这三个级别的划分也是演绎了中国文化的内容。第三个特点是,茶道的礼法是合理的。它用位置、动作、顺序三要素将饮茶这一日常生活行为规范化、礼仪化。也就是说什么东西放在什么地方、怎么去拿、拿起来以后怎么把它拿到另一个地方?人的手是45度还是60度,这些移动的路线都要受到约束。那么日本茶道通过这些林林总总的礼法,就把饮茶这样一个日常的生活行为规范化、礼仪化了。这也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一种文化和艺术。

“万物有灵”的宗教信仰

接下来我们就开始第一节的讲述。 第一节我们要讲一讲茶道礼法的精神溯源,关于茶道礼法的溯源可以从三个方面探求,一个是哲学的层面,一个是历史的层面,还有一个社会的层面。

先从哲学宗教学层上来讲。由于日本列岛气候温润适于人类的生存,丰富的水产和树果帮助列岛居民度过了世界历史上最漫长的石器时代,它有12,000年的石器时代,这是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它也致使列岛始终没有自发的产生农业,因为不搞农业也过得去。 但同时,列岛又是灾害多发的地方,常有火山爆发、地震、台风。试想在一个鲜花盛开的晴朗的早晨,列岛上的居民正在享受山珍与海味,而大地突然剧烈摇晃了起来,山头喷出火柱,海面陡然增高,海水涌上陆地淹没了他们的草屋,卷走了他们的妻儿。于是在日本的绳文时代,也就是在日本的石器时代便产生了“万物有灵”的信仰。

绳文人相信山有山神,山神高兴时赐予人们树果和野兔,山神生气的时候就喷出烈火;海有海神,海神发善心时赐予人们鱼贝和海藻、海神发恶心时就把渔船掀翻。万物均有神性,共有八百万个神,这当然是一个虚数。神没有固定的形态,这一点和基督教和佛教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他们的教主是没有形态的,是无形的。万物的形态就是神的形态。所以在日本的神社里总有一面镜子,因为镜子可以照出万物,万物都是神,就来自于这样一个想法,神还总是在游动着的、在天上飞来飞去的,只是在人们求神的时候才降临在人们的面前。所以在日本的神社参拜的时候要拍手,这样叫一下神,还要摇响铃铛来招神,就说明了这样一个日本神的特点,神总是在游动着,只是在人们求神时才降临在人们的面前。

另外,神性的特点是善恶同体,即使是美丽的花朵也隐藏着善心与恶心。人们要好好伺候身边的每一位大神,必须敬畏有嘉,不能怠慢。有山祭、海祭(比如说到了5月份,海水浴场开始营业的时候,就要对海说:“大海,正因为你我才有了海水浴经营的生意,感谢你”),以及瀑布祭、南瓜祭、萝卜祭(如果把这些事物都看成是有生命的,那么它们死了或者用废了,他们也是有灵魂的,所以要把它们好好安葬),有笔冢(作家协会)、针冢(和服行业)、菜刀冢(厨师协会)、发冢(美容协会)、布偶冢(小朋友)、手机冢(日本人觉得要是用了很长时间的手机,如果随便的扔掉,这些手机的大神会作祟,所以要把它收集并埋起来)“敬畏”使得古代日本人不停地、小心翼翼地去观察自然界的每一点细微的变化,并把提前察知四季的轮回新象的行为当作了思想艺术要表达的主题。所以日本的和歌分有春之歌、夏之歌、秋之歌、冬之歌,评价一个和歌的好坏,就要看它对自然的感知度。这还令日本人产生了暧昧的性格、深度鞠躬的礼仪、婉转的语言表达模式。

这些萨满教式的信仰习俗在世界上的各个民族的初始阶段都曾发生过,但几乎都在文明发展的进程中淡化或消失了。唯独日本因其独特的历史进程而保存至今。这就引起了当今世界对它的高度关注。其实不仅是在当今,中国的先贤们早已就指出过。东渡日本的明朝遗老朱舜水称日本是“山川降神,才贤秀出”的国家;周作人在论及日本研究的要点时说:“日本的上层思想界容纳有中国的儒家与印度的佛教,近来又加上西洋的哲学科学,然其民族的根本信仰还是似从南洋来的神道教,他一直支配着国民的思想感情……不懂得日本神道教信徒的精神状态便决不能明白日本的许多事情。”

▲日本茶道中的点薄茶,行茶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有严格的规则

日本的茶道很好地保存了这些源自神道教的视角和模式。日本茶道礼法的设计有两个目标:一是尊客,尊重客人;二是珍具,珍爱道具。茶道把“客”和“具”当作“神体”,施以敬畏之礼。这便产生了严格而丰富的茶道礼法。在主张民主科学的当下,不仅外国人不解其中的奥妙,日本人自己也很难说清其中的繁复细节的始末。这样一来,茶道的礼法便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好奇与关注。

禅文化和神道教思维的历史根基

再从历史学层面上来讲。因为日本文明的起步晚于中国三千年,日本吸取了中国太多的文化要素。从典章制度到衣食住行,均套上了中国文化的外壳。在日本历史上有4次大规模引进中国文化的过程,即两汉的物质文化、隋唐的制度文化、宋元的宗教文化、明清的民俗文化。特别是宋元时期的南禅宗文化给日本的文化艺术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那一时期,恰巧日本的社会文化环境具备了接受思想艺术的能力。南禅宗的伽蓝建筑、寺院清规、佛具庄严、禅堂礼法等一并传入日本。此期间还有众多的日本僧人来华学习南禅宗,他们回国后把中国禅院整体复制在日本,甚至连同禅院的名称。

而日本茶道中的诸多要素来自日本的禅院。例如,日本茶道把修行的茶人叫做“云水”,茶人要学习坐禅,茶室要悬挂禅僧写的禅语,茶室外要挂上表达“时时勤拂拭”的扫把,茶人的正装是半袈裟等等。再说,喝抹茶的习惯本身就是通过禅宗东传过去的。这样一来, 日本茶道的外貌就染上了禅文化的色彩、中国色彩。

▲日本茶道融入了禅宗文化的底色,茶道也被称作在家禅

日本茶道的中核思想却无疑是日本的神道。这先要从日本禅宗不同于中国禅宗之事开始阐述。宋元时期在中国盛行的南禅宗主张“杀祖杀佛、杀尽初安”、“人人有佛、佛在心中”,即否定唯一的神。神的形象模糊化。这正契合了日本神道中的神祗形象不清、居所不定、作用不明的特点。南禅宗主张“顿悟”“看脚下”“全放下”,反对一味地读经念佛,提倡在料理生活琐事中修行。这正解救了不善汉文的日本僧人。再加上日本四季明媚、僧人们难挨苦修;日本人看重现实、乐享当下的民族特性,南禅宗一下子获得了日本人的高度认可。甚至很多日本人都认为,日本民族文化的根基在于禅,这是因为日本神道的教义一直处于初始阶段,因中国文化的冲击而没有获得整理和展开;教主(天照大神)的存在不够的显赫,教堂(神社)和神职人员(神主)等机构的建立是在参考佛教的基础上完成的。可以说,日本是借禅宗的外衣来表达难以言状的神道信仰的。

在茶道的礼法中,有许多难解的现象。但如果用神道教的思维来考虑就会释然。例如,茶道被解释为是一种招待的艺术,迎客、奉客、送客是其三部曲,这与日本神事(法会)的迎神、奉神、送神是相通的。茶道迎客时主人并不等在院门口而是等在茶室的准备间,送客时主人只留步在茶室的门口,这与日本神道认为不能监视神来神往之踪迹、不能对圣洁者的情况刨根问底的想法有关。

▲茶道礼法中的送客,主人只留步于茶室的门口

茶道的主人在点茶时须侧面对客人,点好的茶只放在离客人近的地方而不是亲自端到客人的面前,这来源于日本神道奉神的一种礼仪,即怕自己的污浊的口气玷污了圣洁的大神。

▲主人侧身为客人点茶,恐怕自己的浊气玷污了客人的圣洁

茶道在4个小时的茶事过程中有进餐的环节,主人只把精心准备的怀食料理奉给客人但并不陪餐,这也是出于日本神道献馔的礼仪,即对于无形的大神何时吃、怎么吃是不能偷看的。更有,茶道中把每一个器物看作是有灵之物,茶人们给器物起名字、爱抚器物、珍藏器物、鉴赏器物、与器物交谈交心,这既是源自神道的“万物有灵”的思维模式。


▲主人为客人奉上餐食,但并不陪餐

等级严密的纵向社会结构

最后从社会学层面上来讲。茶道的礼法还源自于日本的纵向社会结构。日本的天皇家族史可上溯至神代,自日本文明起步始,万世一系,已经传至当今的126代。这是世界上唯一的。日本天皇制的存在使得日本形成了稳固的纵向社会结构。日本人的阶层、级别是多重的。将这些阶层、级别作出最典型、最细致划分的是日本的江户时代(1603—1867年)。在江户时代,为了维持多重等级社会的人际关系,为了使各阶层人们和平相处,产生了严谨的日本礼法。    

日本礼法以上下级关系为轴心,其条例规则十分细致。致使处于底层的人永世没有做人上人的机会。于是,人们便在这个被束缚着的俗世之外制造出一个又一个新天地,这就是茶道、花道、香道、弓道、柔道等诸艺道的世界。在这些艺道里,分别是一个个小小的社会。在那里,人们凭修道的年数、技艺的高低来确定位置的上下。这是一个摆脱了现实社会等级的世界,可以使一些文人雅士在这里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在这种世界里的礼法带有某种游戏的性质,没有现实社会中的压抑感,并且是来去自由的。

茶道的礼法是诸艺道礼法中最复杂的。虽然茶道信奉的禅宗主张“无”、“本来无一物”、“佛祖共杀”,但在实际礼法中,十分重视上下级关系。这说明,茶道礼法是在日本礼法的影响下形成的,是日本礼法的一部分。日本茶道界本身也受到日本多重阶层社会的影响,各个流派都设有无数个阶梯。以里千家(里千家茶道是日本最著名的茶道流派之一,由日本查到宗师千利休子孙创办)为例,根据修道的年数和茶技的高低,从下至上分为入门、小习、茶通箱、唐物、台天目、盆点、和巾点、茶箱点、行之行台子、真之行台子、大圆草、大圆真、引次、正引次、纹许、茶名、准教授、教授等18个级别。处于最高地位的家元是世袭的。这种组织形式与日本明治以前的社会组织形式雷同。不过,根本不同的是,茶道是一种文化形式,其上下级关系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时只起到一种游戏规则的作用。

▲主人将茶炉里的灰型做好,画上坎卦

好的,这一小节的内容就到这里,音频中涉及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可在文稿中查看。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讲一讲日本茶道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礼仪,谢谢大家!

(*本课涉及的图片资料由主讲人滕军老师提供)


分享下方海报

与更多人一起

聆听山川风物 

感知古今日本


文章作者

滕军

发表文章5篇 获得22个推荐 粉丝101人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教授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透视日本

从京都到“二次元”的10次文化巡礼

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0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