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乐
2020-05-08·阅读时长9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985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莱比锡托马斯教堂和学校
文/南曦
自古希腊以来,正义女神忒弥斯就享有很高的声誉。她左手持剑,紧握权力;右手持天秤,代表公正;用布蒙住双眼,意味着对所有人一视同仁。她是秩序的创造者与守护者,作为法律的象征,至今仍受到全世界法律人的尊崇景仰。
只是,对于有些人来说,智勇的忒弥斯并不具备多大的吸引力。无论初始的命运与她有如何深厚的交织,他们最终都逃离了她的领地,义无反顾地投入了缪斯女神的怀抱,且终究在史书上为自己烙下了这样一个名号:音乐家。
这不足为怪。毕竟,在文艺复兴后逐渐市民化的社会中,法律一向是属于及通向精英阶层的职业,既有极高的身份地位,又可保障体面的生活。但凡良好家庭的子弟,选择去法学院就读总是一条稳妥、有前途的道路。能够与之相提并论的或许只有同样艰深苦闷的医学院了。至于艺术,那可是比中彩票更说不准的事情。多少青年怀着一腔热忱闯荡,到头来却变成了藉藉无名的炮灰。即便崭露头角,也不过是大人物的仆役;就是到了充分自主的古典、浪漫时期,也面临着今日盆满钵满、明日即遭厌弃,抑或说不准哪天就江郎才尽的风险。总之,没有哪个负责任的父母,会放心把孩子交托给这样的未知性。
很有意思的事:德国巴洛克音乐的巨匠中,竟有三位都曾正儿八经读过法学院——许茨、泰勒曼和亨德尔。
许茨(Heinrich Schütz, 1585-1672)出生于客栈老板之家,当时家族在地方上也算是有头有脸。少年时遇到贵人黑森-卡塞尔方伯莫里茨(Landgraf Moritz von Hessen-Kassel),要资助他学习音乐,企望把他培养成优秀的宫廷乐师。双亲几经犹豫才答应。到了23岁上,他仍和家中的兄弟们一道去了马尔堡(Marburg)大学法学院读书,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后来是莫里茨方伯亲自去马尔堡,用200塔勒的奖学金和跟随当世大师乔瓦尼·加布里埃利(Giovanni Gabrieli, ca.1554/1557-1612)进修的机会,才将许茨从法学院拉了出来,从此他再也没有回去。
许茨
泰勒曼(Georg Philipp Telemann, 1681-1767)的父亲是马格德堡(Magdeburg)的牧师,在他4岁时就离世了。他10岁起学习音乐,很快便展现了特殊的兴趣。由于母亲和其他亲属的严厉禁止,他只能秘密地继续学习研究,并在12岁那年谱写出自己的第一部歌剧。20岁时,出于母亲的意愿,他前往莱比锡大学法学院就读。音乐之都的氛围让泰勒曼心驰神醉,入学一年后他建立了40人的学生乐团。接下来,音乐成了他人生的主旋律。值得一提的是,该乐团在泰勒曼离开后持续存在,1729-1739年由J.S.巴赫带领,在齐默尔曼咖啡馆(Café Zimmermann)演奏巴赫自己和同时代作曲家的作品,深刻地影响了莱比锡的音乐生活。
泰勒曼
同样生在马格德堡公国(Herzogtum Magdeburg)的亨德尔(Georg Friederich H?ndel, 1685-1759),有个为宫廷做理发师的父亲。他也是幼年便显露天赋,遭到父亲反对。很可能为了遵从父亲的遗愿(父亲在他12岁那年死去),1702年,17岁的亨德尔选择了在家乡刚刚建成的哈勒(Halle)大学跟随托马修斯(Christian Thomasius)学习法律。但差不多同一时期,他也接受了哈勒教堂实习管风琴师的职位,以替代暂时离开的乐长行使职务。转年他去了位于汉堡的德国首座市民歌剧院,与马特松(Johann Mattheson, 1681-1764)共事。往后他与法学院再无瓜葛。
亨德尔
不过,泰勒曼的故事还没说完。1701年他从马格德堡赶赴莱比锡大学,途经亨德尔所在的哈勒。两个年轻的格奥尔格相见了,由此开启了一段毕生的友谊。不知这惺惺相惜中,是否也包含了抛弃忒弥斯的共同经历?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14个推荐 粉丝18378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