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席或会餐上的交谈,具有特殊的密度和风格。典型的中国餐桌富有暗示性:它是全圆的。很少见到像西方那样的长排宴会桌,它迫使客人只能和旁边的一、二个交谈。中国的宴会桌创造了一种不同的氛围,就像一次展览、一个剧场,总有一个主题或几位明星主导某一特定时刻,然而所有人都可自由跃入、轮番表演。围绕着主角的其余人等可以自愿选择观看或鼓掌,也可以在一旁作冷嘲式的插话或是齐声鼓噪。这种风格背后蕴藏的心理是中国特色的。我认为,其核心植根于一种集中的、等级制的文化。国人对于性别、年龄和社会地位的态度,都在一场宴席中表露无遗。社会等级清楚地在这里反映:经常是长辈的、男性、有权的、富足的人主导谈话,领受第一杯敬酒,并且付帐。在香港及大陆两地,富有的长辈通常该付饭馆的帐。如果一位女士比共餐的男士更富有,那么在比较商业化的南方,那里的男士注重实际,就由她来付。但在比较传统的北方,比如北京,男士仍旧觉得让女士付帐不好意思。我在北京经常遇到此种情况:为保留我的男性朋友的面子,我们经常上便宜的小饭馆,佯装追求“正宗的地方风味”,这样最后就可以让男士付帐了。
02-16 11:45
0人推荐
0人转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