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从绝望到重生,37岁肝癌患者的生命抗争实录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01-09·阅读时长14分钟

72人看过
无常的人生,有幸的陪伴

对一个癌症患者来说,最恐惧焦虑的时候是何时?在许多抗癌日记的记录中,是等待确诊的日子。


等候命运的宣判比命运本身更让人畏惧胆寒,肝癌患者赵虎就经历过这样一段日子。发现肿瘤源于去年年初的一次体检,“抽血的结果已经显示不理想了,磁共振检查的结果还要等两三天才出来,中间的时间差是种煎熬。”


日夜睡不着,胡思乱想,最坏的结果一个个在脑子里轮流过了个遍……他37岁,妻子肚子里正怀着家里的第三个孩子。“三胎恐怕是要错了,如果孩子从小缺少父爱,是一件很对不起他的事情……”赵虎至今记得当时的懊悔。


确诊癌症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赵虎形容为“头脑一片空白,判断力变得模糊”。当时,全家进入备战模式,妻子忍着压力一个人往返产检路,父母从老家赶过来照顾两个小孩。陪着赵虎参与了治疗全程的,是他的好朋友兼生意搭档。他俩共同决策,中途换过医院,换过医生,一起寻找最合适的疗法。这份可以把后背坦然交给对方的兄弟情,让赵虎感到“人生值得”。


2024年做手术前夕,赵虎在医院待产室外,听到了宝宝的第一声啼哭。虽然不是第一次做爸爸,他的心跳却依然如鼓槌般砰砰响。近一年来他频频出入医院,第一次发现医院里发出的哭声原来也可以如此动听。


对普通人来说,癌症是一次家庭的大考,拼的是毅力、耐力、判断力,还要一点好运气。最后的得分难以预测,但这个人生的考场照亮了平常羞于表达的各种感情。


“再不说就来不及了!”——“还好,还好,一切还来得及。”




沉默的肝癌

措手不及的人生


噩运的到来,往往没有想象中那样大张旗鼓、戏剧性拉满。相反,它来得悄无声息,让人猝不及防。


对赵虎来说,体检查出肿瘤标志物、凝血酶原等指标异常是个不小的意外。在追忆自己的肝癌早期体验时,他表示“确诊前身体没有明显的症状”。


即便在中晚期肝癌患者陈翔身上,也经历了初期症状被忽视的情形。从2022年7月份到12月份,短短五个月间,已过不惑之年的他瘦了约20斤,却自以为是血糖偏高的缘故。然后是胃部的“灼烧感”,像“空腹吃辣椒”,他也没当回事儿。直到23年4月,熟悉的同事劝他“你瘦得太厉害,得去医院检查一下”。B超检查的结果,是十几公分大的肝脏肿瘤,陈翔意识到“坏了”。


肝脏是人体十分重要的免疫器官,也是最大的消化器官,但它没有痛觉神经,由于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导致仅有大约20%的肝细胞癌患者,在疾病早期被发现。


多数患者查出结果时,已是中晚期


在隐匿的疾病征兆外,赵虎和陈翔还发现,原来乙肝病史和饮酒习惯也是隐匿的“危险源”。噩运不是一件事故,而是一系列事故的集合。只是,过往的事故在发生时,我们看不到命运的“草蛇灰线”,还以为不过是一块小小的绊脚石。


在赵虎过去惯常的医院体检中,体检医生大都表示“只要身体指标正常,定期复查就好,不用特意对乙肝进行治疗”。直到确诊,他才了解到,大医院的医生一般都建议对乙肝进行积极的抗病毒治疗。


“我不酗酒,但作为一个80后,我们肯定不可能每天坐在家,要做生意就得结交朋友,就肯定有应酬,对不对?”谈及过去饮酒的故事,赵虎流露出的是淡淡的无奈。


世上爱酒的人很多,可肝癌最后落到谁头上,却带有相当的随机性。赵虎表示没有后悔药,选择奋斗也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


酒对陈翔来说却是另一个故事。作为某矿山企业二代子弟,他和单位老伙伴们差不多是半辈子的交情,工作地点环境闭塞,下班后大伙儿聚在一起喝一杯成了家常便饭。


如果不是从天而降的肝癌,他的人生将在原有的轨道上平稳继续。癌症这个不速之客,掀起了生命的暴风雨。


初诊肝癌时,陈翔确诊肝癌中晚期。医生给陈翔预估的生存期是“一年半”。他的心一下子收紧,忙问,“如果做手术的话成功率有多少?”答案是“5%”。


即便做手术效果也甚微


陈翔意识到,即便做了手术也未必能打赢这场仗。人生中途被判“死刑缓期执行”,陈翔像被重拳击打一样“懵”,他的真实反应不是电影式的悲痛欲绝,刹那间反而有了乐知天命式的达观:能治就治,治不好也没办法了。


他追溯回忆了自己已度过的人生:父亲早逝,母亲撑起了整个家,好在一大家子关系融洽。自己走了倒没什么遗憾的,唯一放不下的,是正在读高中的小孩。一想到责任还没尽完,就觉得自己还不能死。


全家一筹莫展之际,大哥从一篇报道中看到了新的可能性:有一种钇-90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技术,不用手术,用选择性内照射的方式,就可以使得巨型肿瘤失去活性,或者缩小。家人鼓励他积极治疗,陈翔也别无他法,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转院找到了曹明溶教授团队。


在那里,陈翔得知曹明溶教授是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肿瘤钇-90治疗中心主任,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且是国内最早开展钇-90技术的专家之一,已经运用钇-90技术成功诊治了200多例患者。


曹教授诊治病人过程中


陈翔悬着的心放下了,而让他真正踏实的,还是曹教授的决定——鉴于他的病情,没有立刻采用钇-90治疗。由于肿瘤较大且可能存在异位血管供血,直接注射钇-90难以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因此,陈翔先接受了靶向免疫治疗,待肿瘤得到控制后再进行钇-90治疗。


回忆起患病过程中最难忘的瞬间,陈翔没有提及治疗的顺逆,而是“老母亲每天坐两小时的城际高铁来医院送饭,我说医院吃得也挺好,她不肯,天天煲汤煮饭。”


陈翔收入有限,他的兄妹主动担起了大部分治疗费用。大哥和小妹态度一致,“人在,比钱在要紧。” 陈翔意识到,在前途未卜的时刻,一个人能牢牢抓住的,是最琐屑的温暖。


也许是家人的陪伴、医生的努力感动了老天,终于评估结果显示:可以接受钇-90手术了。经由动脉将药注入到肝脏病灶区后,陈翔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抗癌战中最具转折性的一步。除了治疗以外的时间,他都在正常上班。


来自家人温暖的陪伴


自从转院治疗后,治疗的预期越来越乐观,治愈率从5%升到50%、80%……一家人的信心也随之增强。陈翔表示,“认定了医生,就要选择百分百的信任。细节可以沟通,比如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哪些检查可以省略,但大方向要跟紧。”


如今已做完手术一年多的陈翔,病情平稳,没有任何复发的迹象。重回正常生活后,陈翔对未来的人生有了新规划。原来的他,怀着“小富即安”的心态,过着中规中矩的生活,没想到患病一程居然打开了新的视野。“以前在大山里待习惯了,天天照常上班好像就挺满足,总觉得自己没啥兴趣爱好。现在不一样了,想趁休假多出去走走,陪着孩子开阔一下视野。”


病好之后,心情放松变得尤为重要


钓鱼成了他最近的新爱好。“其实放松心情的方式有很多,不一定非得吃吃喝喝。拿着钓鱼竿,和朋友一起在河边坐坐,欣赏着周边的风景,那一刻的宁静让人舒服。”



肝癌新技术

人生新局面


75岁的李老先生声音中气十足,笑声爽朗,光看面容很难让人联想到,他两年前刚和肝癌做过一次生死搏斗。


2023年2月,七十多岁的李老在一次常规体检中发现了肝脏肿瘤。退休前,他是部队系统出身的内科大夫,对肝炎、肝癌都很熟悉,一瞬间吓出一身冷汗。“经我手检查出肝癌的人很多,有些人没多久就见马克思去了。这个病在过去是比较恐怖的,像判了无期徒刑一样,做手术一则容易出血,二则容易转移。”


李老对手术产生抗拒心理还在于,他想到自己岁数大了,还有过脑血栓、心梗等基础病,因手术而停用日常用的抗凝药,担心脑血栓发作,因此,“尽量不考虑做手术。”


初识钇-90疗法时,李老是有过担心的,不知道技术是否成熟,也不清楚放射性药物是否有危害。后来,随着查阅更多资料及临床反馈情况,他了解到钇-90选择性内放射治疗可以通过微创介入技术超选血管,较为精准地到达肿瘤部位,而且只作用于肿瘤及异常增生细胞,对正常细胞没有影响。多方打听了解到曹明溶教授已经常规化地开展此项技术,李老就放心接受了这个无痛的新疗法。


经过检查评估、多学科的会诊讨论、模拟手术……在焦灼的等待中,终于迎来了钇-90的正式治疗。


曹教授团队进行腹腔镜手术


治疗后三个月复查时,李老原有的两个病灶基本丧失活性:小的病灶消失不见,大的也缩小成了一个疤痕区域。


结束治疗快两年后,李老和老伴以及过去的战友们一同坐飞机高铁去了很多地方,贵州、云南、福建等等,“只要不太劳累就没什么可怕的,我相信现代医学,定期复查就没问题。”


讲到这里,李老不禁回顾起1979年自己在越战战场的故事。作为医疗兵,他曾在战火中抢救过伤员,见过同龄的一线战友牺牲在眼前。生死面前人人平等。癌症与人类的交手,不分年龄、地域与地位。李老深知,在生命最危险的时候,慌张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要打不死,就要向死而生,活得精彩而热烈。


从李老身上,能够看到的是审慎的决断、决不投降的勇气、选择乐观的坚持。癌症是强大的,可生而为人的尊严,比癌症更强。


共同庆祝患者病情好转


李老的乐观坚韧,也给曹教授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他看来,患者的性格有助于病情缓解,医患间的信任关系也对病情有积极影响,二者需要“双向奔赴”。患者针对病情可以多咨询几个医生,综合判断,因为生病后容易心急,也容易陷入信息不对称的弱势一方。医生则需要及时更新知识体系,对肿瘤治疗的各方面优劣势有准确的认识。在和病人沟通时,要从病人的认识水平出发,增进他的科学理解,竭尽全力想帮病人的心一定是能够被体会到的。沟通顺畅了,病人自然产生了信赖和就医依从性,这样才能保证治疗效果。



防治肝癌的护城墙

我们认识有多少?


肝癌在我国素有“隐形杀手”的称号。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即使肝脏发生病变也无明显感觉和疼痛,因此,肝脏成为人体最为“沉默”的器官。


曹教授解释道,随着乙肝疫苗的普及,主要由肝炎、肝硬化发展而来的原发性肝癌在中国的整体发病率有所下降,但仍是严重的健康威胁。鉴于肝炎患者定期癌症早筛的意识仍比较薄弱,肝癌多在中晚期被发现,此时肿瘤体积较大,手术切除难度高且风险大,加之可能已出现肝外转移,难以彻底清除病灶,因此约70%的病人不适宜手术治疗,需要综合治疗。


好在,目前针对肝癌的综合治疗手段日益丰富,包括手术切除、钇-90、靶免联合等。“不同类型的新药越来越多,各种药物的排列组合也越来越多,给了我们医生更多的选择。选择多了之后,如何对各种方法进行合理的排兵布阵,成了摆在临床医生面前的新问题。”曹教授说。


曹教授查看病例报告


钇-90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作为一种新治疗手段:将放射性元素钇-90附着在微球上顺着血流流动,最终停留在肿瘤供血血管末端,覆盖病灶,近距离“杀死”肿瘤细胞。它在组织内平均射程只有2.5毫米,远低于用于常规放射治疗的射线,有效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能避免对正常组织的损伤,且不需要对患者进行放射隔离。同时其释放87%的能量仅需8天,能在肝癌细胞扩增和转移前释放绝大部分能量,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从临床实践中,曹教授发现,钇-90治疗技术能够对不同阶段的肝癌患者发挥不同的治疗作用。对于早期患者,尤其是那些手术后复发风险较高的,可以借助钇-90进行新辅助治疗,降低复发几率。对于中期患者,该技术有助于缩小肿瘤体积,增大余肝,从而争取手术治愈和移植肝脏的机会。而对于晚期患者,钇-90治疗可以作为姑息治疗手段,与靶向免疫治疗相结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命长度。


钇-90,如同直面肝癌细胞的精准爆破核弹,以高能量强有力精准打击肿瘤细胞,好似体内的一场无声核爆。这场看不见的战役,拯救了不少丧失盼望的人们。


病房里的“绿意新生”


截至目前钇-90树脂微球已在全球50多个国家获批上市,累计治疗肝癌患者超15万人,并基于广泛的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NCCN、ESMO、AASLD、EASL等国际权威指南。在国内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的《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版)》均进行了权威推荐。


许多原本无法进行手术的肝癌患者,通过钇-90治疗实现了降期治疗(编者注:“降期治疗”是指通过某些治疗方法,使肿瘤的分期降低,从而使得原本无法进行手术的患者获得手术切除或肝脏移植的机会),从而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接受治愈性手术的比例,为他们带来新的希望。陈翔就是其中的典型例证。


“医者父母心。”患者们选择相信曹教授,命运也开始悄然改变。如今恢复了健康的他们沉浸在各自的工作和生活中。


孩子们会调皮地围着赵虎不停地问“爸爸为什么不喝酒了”,他幸福地笑着说“酒太苦了,不好喝”,而这背后只有赵虎和他的妻子明白,看上去一切照常的生活,其实早已翻天覆地。原来亲力亲为型工作的他,如今把大部分工作放权给了手下,“心态平和多了,没有什么比家人健康、把生活过好更重要的了。”


一个人的抗癌故事,就是一段人生的“再回首”。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



参考资料:

中华肝脏病杂志2021年7月第29卷第7期 Chin J Hepatol,July 2021,Vol.29,No.7《钇-90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的中国专家共识》

2《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

3《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版)》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监制丨沈艺超

编辑&设计排版丨李畅

作者丨商陆

图片来源丨曹明溶教授、视觉中国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发表文章52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778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中读签约机构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