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07-02·阅读时长25分钟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被问到,抛开一切现实因素,你最想要什么?
很多人会被这个问题困住: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或隐隐有些感觉,但出于这样那样的顾虑,作罢。但当死亡就在眼前,生命有了明确的期限,这个渴望就会变得清晰起来。因此很多影视剧会将死亡作为推动人物转变、深入探索内心的剧情设置,用「死」来讲述「生」。
这也是美剧《死前欲望清单》中的主要情节:Molly是一位普通的中年女性,结婚多年没有性高潮,曾患上乳腺癌又痊愈,几年后癌症复发,并到了中后期。想了想死前最想做的事,竟然是有活力的性生活和性高潮。她决心离开早已不抱期待的婚姻,在好朋友的鼓励和陪伴下,开始使用社交软件约会,挖掘自己的欲望。
剧情改编自真人真事,现实中的Molly和好朋友共同创建了一档名为Dying for Sex的播客,在播客中讲述她确诊癌症后的性探索之旅。大尺度的性只是表面噱头(以及为剧情增添了不少喜剧色彩),实际上该剧是我近年来看到的探讨女性主义最深刻的一部剧。
该剧的主创都是女性,她们细腻地展现了一个身心支离破碎的女性如何通过探索欲望,把碎片拼凑起来,并治愈了旧伤。死亡让人恐惧,悲伤,但如果一个女人真正地活过,死亡就能变成一种祝福。
当女性们开始寻找自己的「性高潮」
寻找「性高潮」这一主题并不新鲜,近年来有不少女性主义剧集都开始关注女性的欲望。
《祝你好运,里奥·格兰德》中,艾玛·汤普森饰演的 55 岁退休女教师,一辈子没有过性高潮,在丈夫死后找到性工作者,希望体验一次完美性爱。
《祝你好运,里奥·格兰德》剧照
《小心肝儿》中,妮可·基德曼饰演一位掌握权力的女CEO,一直压抑着受虐的性癖好,最终和公司实习生展开了一段性的关系。
这背后的现实因素是,欲望被忽视、被压抑,缺乏性高潮一直是女性群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抛开共同的社会文化原因外,也有更复杂的个体因素。剧中Molly的丈夫有轻微的控制欲,在这段婚姻里经常不考虑Molly的感受,为她做决定。几年前患了乳腺癌后,丈夫就把她当作癌症病人,无法对她有「兴趣」了,「一个癌症病人竟然想做爱?这太奇怪了」。
《死前欲望清单》剧照
本来日子就可以一直这么过着,直到Molly得知自己癌症扩散的消息,生命有了明确的期限。
死亡往往是催发一个人发生改变最强烈的契机,能使一个人不得不以真诚地方式直面内心:我是谁?我到底想要什么?我要如何度过这剩下的有限时间?
Molly的答案是有活力的性生活和性高潮。她意识到继续留在这段婚姻里,丈夫可能会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陪护者,但绝不可能是一个好的性伴侣。
于是Molly决定离开。
剧中的这幕是,在好友的鼓励下,Molly快速跳上出租车,和追来的丈夫说了再见,车窗外开始有男人和Molly调情。生命进入倒计时,Molly却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自由和期待——仅仅是决定坦然面对自己真实的欲望,就给了她一种真正活着的感觉。
对一个从来没有过性高潮的中年女性来说,探索自己的欲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Molly还面临患癌的身体压力和童年被性侵的阴影,在患癌小组的团体治疗中,Molly向同伴们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和一个陌生男人的性中获得高潮?」
她的性探索之旅就这样跌跌撞撞地展开了。
Molly先是鼓起勇气在酒店房间线上自慰,接着通过情趣社交软件约会,参加性派对,和约会对象玩角色扮演游戏,和男邻居的一次意外尝试中感受到巨大的乐趣。最终,在病床上体验到了渴望已久的高潮。
这场性爱冒险充满喜剧色彩,如果不是中间穿插的医院治疗画面,甚至一度让观众和Molly一样,忘记了患癌的事实。
可能和该剧的主创都是女性有关,该片所有性探索都是非常女性主义的。Molly一直强调不要纳入式性行为,她希望男人们通过角色扮演、身体触摸等方式帮助自己获得愉悦。尽管近年来关注女性欲望的剧集越来越多,但这种异性恋中完全以女性视角为中心的性,也是不常见的。
这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点是,虽然该片鼓励探索欲望,但又把性处理得很轻盈。
Molly最终通过性和男邻居建立起了一段浪漫关系,她袒露了患癌的事实,并说出了I love you(在西方的语境里这句话是很重的)。但这并不是一个死前找到真爱的故事。
编剧们让这段关系戛然而止,男邻居没有更深入地参与到Molly剩下的生命里。性缘关系变得更纯粹,你可以和一个人探索自己的欲望,而不必一定要将ta变成灵魂伴侣,或追求白头到老。
我们可以建立多样性的关系去承接自己不同的需求,就像剧中,一直陪伴着女主治病并直到死亡,承担灵魂伴侣角色的,反而是她的好朋友。
性不止是性:
当身体成为心理疗愈的入口
性从来不止是身体的愉悦,在母亲对Molly的性探索表示不解时,Molly告诉她:「我只是想了解我自己」「我想要治愈」。剧中整个性探索的过程中也穿插了Molly大量的内心独白,她不停地表达:「我在寻找什么,缺少什么,我的感受如何」——你能看到一个女性从中慢慢地拼凑出一个真实的自己。
Molly出生于一个单亲家庭,小时候母亲生活混乱,酗酒、嗑药,小小年纪的她经常要为母亲担忧。7岁那年,母亲被下药后,她被母亲当时的男友性侵,从此她的童年就结束了。
这一巨大的创伤几乎改变了她的人生,也影响着她的性生活。因为她害怕自己的感觉,无法完全放松下来,每次最尽兴时,那个男人的身影都会出现。
Molly在探索性癖好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自己喜欢处于掌控者的位置,所以她开始寻找那些渴望被支配的男人,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她能感受到力量,而7岁那个弱小无助的自己被投射在对方身上。
该剧也向观众呈现了好的性探索是什么样的:
- 双方自由谈论自己的需求、癖好而不被评判;
- 互相尊重对方的界限(Molly设置的界限是:我要穿内衣;不谈论私生活;不要插入式);
- 在Molly感到不适时及时喊停,照顾她的感受。
当然,也得益于好朋友无条件的鼓励和支持。在这些性探索中,Molly逐渐发现:原来我的感受不可怕,原来我可以及时喊停,原来性也可以愉悦和美好的。
这些「矫正性体验」让Molly从中到治愈,她甚至和男邻居(最后一位性伴侣)承认了患癌的事实,开始交换彼此内心深处的感受——那曾是Molly最怕的东西。
身体成为入口,不知不觉中,更多的改变也在慢慢发生。
Molly开始在意自己的感受,在治疗中对医生明确而坚定地提出自己的需求。
患癌小组的团体治疗中,每个成员要求写下自己最害怕的一件事,Molly写下了当年被性侵的经历,并第一次对自己的好朋友讲出来。
她开始允许自己愤怒、悲伤,这些压抑了三十几年的感受一点点从身体里复苏。
意识到和母亲都无法给彼此带来益处时,她推开了母亲,并拒绝原谅她。生命最后阶段,她努力确保消耗自己的人和事都被拦在界限之外。
癌症扩散一周年时,Molly和好朋友一起庆祝自己又活过了一年。她开始能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于是不再等着死,而是专注当下的每一分钟。
但这并不是一个死前理解了生命的意义,从而转死回生的励志故事。在Molly探索真实自我的同时,癌细胞也在悄悄扩散。
死亡,它还是慢慢地到来了。
当一个人真正地活过,
死亡就能变成一种祝福
该剧只有8集,每集都有一个单独的名字。最后一集,Molly的癌细胞已经扩散到脊髓和大脑,她决定放弃治疗,转到安宁病房,等待死亡的来临——名为《没那么严重》。
如果从第一集看到这里,你大概率能认同这个名字,也是Molly此时的心声。是的,死亡要来了,但「没那么严重」。
死亡一直是心理学的重要议题之一。著名的存在主义心理学家欧文·亚隆曾为很多晚期癌症病人进行心理治疗,他目睹了很多人将自己的危机转为改变的机会,而其中最多的表述就是「个人成长」:
- 重新安排生活的优先级:不再重视没有意义的事情。
- 释放的感觉,能选择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
- 活在当下的感觉增强,不再拖延到退休或未来某个时间之后才过想要的生活。
- 欣赏生命中鲜明生动的自然现象,如季节更迭、微风、落叶、最后一个圣诞节等等。
- 比起发生危机之前,与所爱的人有更深入的沟通。
- 比起发生危机之前,对人际间的恐惧更少,更不担心被人拒绝,更敢于冒险。
正如剧中的Molly一样。
我还看到另外一项研究,调查了60位患晚期癌症的病人对生活的态度和患病后感受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当生活令人满意时,死亡不太会令人烦恼……对过去的生活较为不满时,病人对疾病及其结果的看法会有更多忧虑。
这些结果看似违背常识,因为刻板印象里,人们会觉得那些生活不顺、希望破灭的人才会欢迎死亡的解脱,结果正相反:成就感,一种已经好好活过的感觉,才可以减轻死亡恐惧,而一个没有活着的人恰恰是最害怕死亡的。
因此最后一集住进安宁病房的Molly也极为坦然,她将头发染成粉红色,将病房装点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她指定妈妈和好朋友(她生前最爱的两个人)陪在自己身边,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剧中关于临终关怀的呈现也极为人性化,有专门负责的护士给Molly讲解死亡的过程,护士是一个幽默、情绪丰富的人,在她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死亡似乎真的变得「没那么严重」了。
于是,Molly好好享受了死亡到来前最好的时刻「回光返照」,然后就安宁地离去了。
看到这里的我,虽然深深爱着Molly,此刻也没有因为死亡的剧情感觉太难过或恐惧——看着Molly那样真切地活过,享受过,没有带着尚未痊愈的心碎离开,我只想真心地为她祝福。
我想,这也是主创们通过这部剧想传达的东西。
最后来谈谈该剧的配角,Nikki——就是那个一直陪着Molly治病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并一直鼓励她探索欲望的的好朋友。
Nikki是一个演员,在陪Molly治病的过程中,她工作被辞退,和男友分手,只能在楼梯间庆祝感恩节,日子过得极为潦倒——她躲在好朋友的角色背后,借Molly的病来逃避自己真实的生活。
而Molly去世后,Nikki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从Molly的死亡学会了如何活下去,她重新投入到了喜欢的工作中,也回到了爱人身边。
该剧的最后一个镜头是,她路过两个兴致勃勃聊着性八卦的老太太——正如她和Molly在一起的样子。她有点想念Molly,然后笑了笑,决定继续往前走,过好自己的人生。
参考文献:
[1][美]欧文·D·亚隆著,《存在主义心理治疗》,钱铭怡主编,黄峥、张怡玲、沈东郁译,商务印书馆,2015.6.1出版
[2]J. Hinton,The Influence of Previous Personality on Reactions to Having Terminal Cancer, Omega(1975)6:95-111.
排版:小雅 / 审核:小风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撰稿人
大家都在看
发表文章52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6125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