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今年增长最快的赛道,谁在“月入百万”?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07-28·阅读时长19分钟

62人看过
暴富故事只是传闻,但团播的确是近一年来,直播行业增长最快的赛道之一。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主播单场打赏收入超百万”、“公会赛一晚流水超千万”……最近,关于团播的行业致富故事,不断出现在社交媒体。团播,是一种直播形式,通常由多人组队,通过唱跳吸引观众,并实时互动。

暴富故事只是传闻,但团播的确是近一年来,直播行业增长最快的赛道之一。公开数据显示,仅在抖音平台,目前每天就有平均7500个团播直播间开播,是去年同期的接近2倍。专业MCN机构和传统的综艺制作团队,都在涌入这个行业,流量争夺正在日趋白热化。

六六是一位团播团队的粉丝运营人员,曾短暂做过团播主持人,她向我们讲述了这个行业残酷的另一面。


记者|吴丽玮

口述|六六

采访|李小椿

从内娱经纪人到团播主持

我曾是一个重度团播用户。我是从去年开始看团播的,会给喜欢的主播打赏。团播一般有3名以上的主播,跳舞为主,配一个控场的主持人。最早的团播有点像那种土嗨的“非主流”,精神小伙、精神小妹一起跳舞,观众的打赏基本都是小礼物。

大概是在2023年,有平台开始扶持团播,提供分成激励,还开发了小程序插件,提供血条、双人PK冰冻等玩法。团播的内容制作也逐渐升级:许多传统选秀节目出身的舞蹈生和小爱豆加入,主播质量飞跃,服化道变得精致,有了精美的舞蹈切片,专业的运镜师带来的专业舞台效果。粉丝经济的玩法也被带过来,开始真正有了“团”的概念,团播也始出圈。

图片

开始看团播后,在经济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我会给主播上大票,送出1000-3000元左右的礼物。如果是追星,靠我花的这点钱,明星根本注意不到我。但在直播间,主播不仅感谢我,还给我比心。所以有一些粉丝,看到自己曾在节目中喜爱,如今发展不如预期的艺人来做团播直播后,也会出于心疼支持他们。

目前风头正盛的团播主播例如白月光“卡卡”,每场直播在线观看量至少几百万,创下过单场打赏超百万元的记录,被粉丝称为“百万卡卡”,其所属公司帅库网络(SK公会)之前没什么名气,因为团播业务,现在已经成为抖音MCN机构榜前列。

图片

团播主播“百万卡卡”

2022年毕业后,我进入影视行业做经纪人,但是这两年传统娱乐行业整体在走下坡路, 就觉得还不如转做团播。我最初的求职目标是做团播主持人,公司问我是否了解团播,老实说我属于不太懂,但我是团播重度用户,还花钱打赏过,他们就让我试麦,听听音色和临场反应能力。我喊了两嗓子,他们觉得声音不错,直接就要了。

这行门槛并不高,但最看重临场反应。团播的观众爱看热闹,你就得让场子一直热着,实时互动,接梗,“拱火”,激起大哥大姐们对抗,让他们感到“这人不错,想给ta刷点”。我入职的第一家公司承诺从零开始培养,但那个团播的主打下沉市场,用户群体是年龄偏大的男性,对女主播更多是“暧昧票”,经常刷恶意评论,我不想接,玩梗也比不过天生搞笑的东北男主持人。

图片

《猎罪图鉴2》剧照

不到2个月,我就离开去了一家更大的MCN机构做团播粉丝运营。小公司有小公司的好处,拢共7个主播,3-4个后勤,总人数不超20人,大家没有专门的分工,每天下播后,所有人会一起开会复盘、头脑风暴。我反而有机会参与并了解团播的全流程。

团播的流量密码

一个团播账号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起号和变现。

起号阶段要不断引流,行业术语叫“拉停留”,像我们小公司,500人同时在线就不错了。但这些人都是自然流量,也就是关闭所有的查找功能后,在主页上刷到我们,同时点击进入,并在直播间停留的用户,行业术语叫“上人”。一个新号的自然流量越多,平台的推流才会越多,账号的曝光度才会越高。

正常的团播直播一般是4小时一场,但起号期的打法是"短平快",单场直播1-2小时,人数冲到最高峰立即下播。这个策略很关键——5000人时下播和1000人时下播,下次获得的平台推荐初始流量完全不是一个量级。我们也试过买水军“灌流量”,被平台发现异常,再也没有自然推流,等于号就废了。

图片

杭州这边,做得大的公司都有自己的公会,会长们都有直通平台的群,下季度平台主推什么内容,哪些玩法能获得流量扶持,群里都会有。但公会是有门槛的,像我前东家就是有个视频的流量爆了,才被拉进群的。

为了引流,还得在玩法上“整活儿”。去年大火的“盘人”,就是最早的引流方式之一,简单来说,就是直播间设置个1毛钱的小礼物,用户刷一次,就可以要求主播跳15秒。就有人不停地刷,让某个主播不停地跳,累到妆花了,头发散了,浑身是汗,靠这样“虐主播”吸粉。还会有一些情景演绎,比如之前平台设计了一款绿色围巾的礼物,如果有人刷这个礼物,主播就假装嫌礼物太丑,生气跺脚。核心目的都是延长用户停留时长。流量驱使下,这些玩法一度层出不穷,当然现在好一点了,平台会根据舆论风向,升级监管力度。

一通操作下来,如果一个账户能积累起几千人,就算起号成功了。我前东家最高记录是两天冲到了5000人。起号成功后,下一阶段就是变现。团播变现不靠带货,纯靠粉丝付费,包括刷道具礼物,充会员,打赏等。现在比较流行的是血条pk,即两个不同阵营的团播主播们进行对打,观众刷礼物为支持的阵营“加血”,赢家可获solo机会或特写镜头。类似于传统爱豆选秀节目的“打投”,但是玩法更直接、操作更简单。

图片

“公会赛”是一种更吸金的变现方式。一些大的MCN机构,旗下可能有二十多个团,他们每月自办赛事,先线上刷票拼出40强,再在线下举办公会赛。公会赛内容就像一场大型晚会,不同战队的主播们通过酷炫走秀、表演节目,进行线上直播拉票,经常打到第二天凌晨四五点。像杭州一些机构,甚至直接包下奥体中心“小莲花”打比赛,一晚上就能产生上千万的打赏流水。

我们也会根据粉丝画像制定分层运营策略,引流阶段就开始区分用户,只参与弹幕互动的,属于白嫖用户,刷礼物的——哪怕只刷1毛钱,也会被我们认定为潜在付费用户。以某平台为例,用户消费等级从1级到60级,我们会格外注意20多级的用户——他们单场消费通常在几百元,升级速度快、付费意愿强,且多是真欣赏,少有非分之想。一旦超过45级,每升一级需要投入数万元,远超普通用户承受能力。

残酷的竞争和情绪劳动

这两年,有很多个人主播转行到团播来,包括很多中戏北电的科班生,我身边就有好几个。还有些在拍戏的演员朋友,现在也考虑去做团播。就业形势不好,大家手里都不宽裕,只有主播的现金流最充裕。

团播圈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我在大小公司都待过,小公司的总人数不超20人;大公司如现东家有20多个已经变现的成熟团,整个公司员工规模接近500人。二者的资源天差地别——大公司能挖到选秀艺人,连运镜师都是从传统综艺跳槽过来的。早期直播一个固定镜头就行,现在头部团队已经升级到至少三个机位,加专业摇臂设备,通过实时切换视角,观众既能看清舞台全景,又能捕捉动态特写。配合专业的灯光效果,打造出电影质感的舞台呈现。

图片

这些背后都需要钱。一个团播团队的组建,从设备到人员,起步10万元打底,流行舞台迭代快,这段时间流行扫腿舞,下个阶段流行万物生,不同的舞台,灯光、运镜、拍摄手法全得跟着换。设备撑不到半年就得换新,但是一盏专业射灯就1-2万元。小公司可能努力很久想出来的原创舞台,大公司用午休时间就能1:1复刻甚至做得更好。

投入高,回报也得高,我之前跟的一个新团,老板要求每个人每月至少创造10万元流水。当时这个团里,每个主播每天至少跳7首新舞,还是没人完成任务,团就解散了。

主播的薪酬结构已经不是什么行业秘密,一般是保底薪资+流水提成,保底薪资一般8000元,不同工种的流水提成,具体比例我不太清楚,但主持人和运营一般都是拿2-3个点。但“月入百万”的传闻多半是夸大其词,所以新人别仗着自己长得好看就觉得能成功——比你好看的人太多了。

甚至对团播主播来说,颜值、舞技都只是加分项——毕竟上镜有妆造和滤镜,很多动作甚至不需要动腿,只需要动作连贯即可。情商高和反应快,反而是更重要的。

团播主播的工作其实非常累,月休一般只有2天,每天的黄金直播时段是晚上6点到10点,但下午1点就要开始准备,再加日常的舞蹈训练和粉丝维护,实际每天工作9-11个小时是常态。我之前也去玩过,跟着跳半小时就喘死了,主播们要连跳几小时,有些女生还是在生理期。所以有网友调侃,想减肥的话,可以去当团播主播。

比身体更累的是看不见的情绪劳动,情感维系上做得不到位,出手阔绰的金主说走就走。所以,维护关系是必修课,举个例子,当金主在直播间刷贵重礼物,你要不停说 “谢谢”,并配合夸张的肢体动作,表达震惊和感激。

图片

这两年,女主播的市场已经饱和,“白月光”、“御姐”、“甜妹”等每个类型都有顶流,所以女主播的发展尤其难。相比之下,男团的天花板更高,一方面有庞大的女性粉丝基础,另一方面仍有大量玩法等待开发。无论是减肥励志团,精神小伙团或偶像男团,都能找到对应的受众市场。

普通工作要是做不好,还可以怪领导、怪同事、怪公司,但团播主播们得到的反馈都是直接指向自我,粉丝随口一句“跳得真难看”或“穿得真土”,都能让主播自我怀疑。很多公司每月还搞主播排名,业绩差的主播会被“沉淀”,就是被打回训练营或换个人设重新起号。我见过太多主播情绪崩溃到大哭。

在粉丝维护的具体策略上,各家公会都讳莫如深。但无论是建专属粉丝群,发舞蹈视频片段,还是举办周边抽奖,核心思路都是增强粉丝的参与感。有些主播还会为铁杆粉丝准备生日礼物,或录制专属祝福视频,让粉丝觉得自己是特别的。所以主播也要学会保护自己,有些工作,可能你也不知道会给你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后果,三思而后行。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图片





 

排版:小雅 / 审核:小风


招聘|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图片

大家都在看



图片


图片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图片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发表文章52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6137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中读签约机构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