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苦等8年的金城武新片扑了,古典巨星的时代落幕了?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10-07·阅读时长27分钟

66人看过
他不只是拥有俊美的外表,还有一颗纯真的心灵。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肖浑


曾经被千呼万唤的香港电影《风林火山》,就这么无声无息地扑了,在国庆档一众新片中沦为末席陪跑,上映几天的票房数字很可能还不到投资的一个零头。

说是新片,其实这部电影2017年就已经开机。记得当年这个项目刚刚公布时,立刻被当作挽救港片颓势的希望之光。麦浚龙是很被看好的新导演,主演又是金城武刘青云梁家辉古天乐这样的顶配阵容,故事架构和投资规模都是大手笔。可后来,这个项目被传出麻烦不断,经过了预算超支、拍摄难产、各方博弈、剪辑难题、疫情停摆等诸多困境,这么一拖就是八年。就在大家以为要彻底烂尾的时候,今年片方忽然把片子送去了戛纳,从首批观众那里传出的口碑就不太妙。等到国庆档正式上映,这张倒腾了太久的大饼在观众眼里已经馊掉了,几乎无人问津。

《风林火山》剧照

电影我看了,完全理解为什么会在市场遇冷,导演过度追求他所要的美学风格,根本就是背对观众的创作,故事支离破碎,众多人物关系混沌不清,而且整个气氛一丧到底,和商业大片的预期落差太大。但理解归理解,对于现在这个结果,我还是有点忧伤,为这部命途多舛的电影,也为久违了的金城武。我得承认,他就是我去电影院看这部电影的最重要理由。上一次他有作品上映,还是2017年和周冬雨合作的《喜欢你》,接着又拍了这部《风林火山》后,他就再也没有演过戏了,一直过着退圈隐居的生活。这八年里,我只听到过两次有关他的消息,一次是带他入行的师父对记者说金城武正在乡下种地,另一次就是无印良品的广告,他在广告片里也是一副伺花弄草的隐士派头。

我原本以为,单凭“金城武时隔八年回归大银幕”这一点,就应该能吸引大批观众,哪怕片子再闷大家也要争着去一睹男神风采。更何况,因为电影是八年前拍的,所以这次我们在大银幕上看到的金城武,其实是201744岁的他,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往回望。那时他还在壮年期,身形依旧紧致,眉目更显深邃,还留着厚厚一层胡茬,一出场依然能让人挪不开眼,帅得惊天动地,而且是一种独属于成熟男性的魅力。

这次的表演,对于金城武还是一次不小的突破,他竟然在里面演了一个大反派:身为富商次子的李雾童,一心想给家族的黑色产业洗白,为此而不择手段,心思深沉,行事阴狠。金城武的表演颠覆了过去我对他的印象,如果不是因为电影本身支离破碎导致角色欠缺完整度,应该可以期待他去冲一个影帝的。入行三十多年了,他也该拿个影帝了吧。

《风林火山》剧照

如果错失这个机会,以后就很难再有了。即便只是想看金城武再出来演戏,恐怕都会是一件渺茫的事情。念及此,就更会为《风林火山》上映后的反响而忧伤了。

过去在演艺圈,女明星到一定年龄退圈是很常见的事情,但对于男明星就很少见,除非是因为人气渐失而被淘汰,否则他们都会昂首挺立在一线继续鏖战下去。金城武肯定不属于这种情况,退隐是他的主动选择。八年前《喜欢你》上映期间,陈可辛和金城武做过一次公开对谈,那个时候陈可辛就说,过去这十几年比较卖钱的戏,或者有影响的戏,可能有百分之七八十都找过金城武,但绝大部分都被他推掉了。想找金城武演戏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他总会找各种理由拒绝,要用很多耐心跟他慢慢地磨。对于别的男演员求之不得的机会,他就看得很淡,有自己的一套严格的选择标准。而在演戏之外,他几乎不会出现在公众视野里,不上综艺,没有社交媒体账号,没有绯闻,感情状态成谜,甚至很少会被记者或路人拍到,就好像戏一结束他就会“咻”地一下消失,躲进一个独属于个人的小世界,希望大家都不要再注意到他。

《喜欢你》剧照

即便如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金城武都能稳居华语地区乃至全亚洲一线男演员之列,是当之无愧的巨星。平时大家都看不到他,可一到有作品上映,就会立刻大神归位,所有目光都会聚焦在他身上。这种待遇,不知道会让多少同行羡慕。跟他合作过《向左走,向右走》的梁咏琪,在鲁豫的节目聊起他,说即便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他还是很少会被拍到,平时可以远远地过自己的生活,然后还是可以有很多很好的机会,这个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境界,他就是有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

《向左走,向右走》剧照

这种艺人,现在好像还真找不到第二个,至少在华语地区是这样。在我看来,金城武可以被归纳为一种古典式的巨星——还不是几十年前的那种古典,毕竟在他刚出道的时候,传媒就已经很发达了,明星就已经在变得越来越平易近人了。我说的“古典”,或许要追溯到一百年前,电影刚刚诞生,刚刚出现“电影明星”这号人物的时候。那时候的明星,就是只存在于大银幕上供人膜拜的,平时就是会和公众保持距离,是个渺远的传说,不可企及。等到后来出现了电视、互联网、社交媒体,这种古典式的明星就会快速消失,新时代的明星需要上综艺、经营账号、做数据、做直播、跟粉丝互动玩梗,要三天两头在你眼前晃悠,谁不这样做,谁就会被边缘化,甚至被忘记。

过去金城武一直都是以那种独有的模式运行的,一直都能奏效,可现在八年过去,有太多东西改变了,一切都不可同日而语了。《风林火山》的遇冷,除了电影本身的问题,是否也意味着那种模式的彻底失效?难道金城武就是我们所能见到的最后一个“古典式巨星”吗?

《风林火山》剧照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更想探究的是,为什么他此前可以做到那样?为什么多年来整个演艺圈就只有他一个人可以保持那种状态?仅仅是因为他那张超凡绝尘无可匹敌的脸,于是就可以拥有更多的自由吗?那当然是一个重要因素,但远不是全部原因。

首先熟悉金城武的朋友都知道,由于他是中日混血,在学校总被排挤,从小对于外界就有一种疏离感,性格内向,不善言辞,青春期最喜欢的就是一个人在家打电动,可以说是宅男鼻祖。他之所以进入娱乐圈,也并非对演艺事业有多大兴趣,而是外形太优越,早晚一定会有圈内人找上门来。而他最初入行的目标,不过是为了买一辆摩托车。目标很快达成,后来继续待在这个圈子,更像是出于惯性。他对这个行业始终谈不上热爱,小时候的性格底色没那么容易改变的,他不喜欢被围观、被注视,还是更享受独处。

而且对演戏,他也始终有一种游离感,过于理性,很难沉浸在一个角色里面。陈可辛就说过,金城武在演《如果·爱》的时候经常问他一些逻辑方面的问题,自己演的林见东到底为什么那么爱孙纳,他怎么都搞不懂,把陈可辛问得抓狂:爱情就是不需要懂啊,电影好看需要的是情绪,不是逻辑!

陈可辛在一条视频采访提及金城武

再加上他物欲还很低,在大明星里是出了名的节俭,不爱买东西,一身衣服可以穿很久,出去吃饭都挑便宜的。仅有的比较烧钱的支出,也就是买买游戏装备和动漫手办,这对于一个明星来说都太容易达成了。你说这样一个人,能有多大的动力去拼事业呢?他一定是早早就盼着能退休躺平的。

一个没什么事业心的人,即便天资再过人,也很难成为巨星。但金城武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爱玩电子游戏的帅哥,看看他仅有的几次深度访谈,就能发现他内心的成熟聪慧敏感,其实一直都被大家忽视了。他是那种要么不做,一旦去做就会认真全力以赴的人。所以哪怕并不习惯演艺圈的环境,他也会让自己学着接受,而不会流露出任何不快,永远都是谦和得体的。

综艺《欢乐满东华》剧照

所以在入行最初的几年,他也会上综艺,上通告,在节目里也会说说笑笑,一年会拍好几部戏,在台湾和香港两头跑。作品最密集的是1995年,那年他有7部电影上映,其中光是朱延平导演的就有5部,那基本上都是些流水线生产的商业喜剧片。在那个阶段,也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金城武是和林志颖、吴奇隆、苏有朋并称为“四小天王”的。尽管那个时候他已经凭英俊外形风靡万千少女,但说起来也就是一个常规的偶像明星该有的样子。

《重庆森林》剧照

整个九十年代,金城武留下来还能被记住的角色,首当其冲当然就是《重庆森林》里的何志武,光是“凤梨罐头”那段台词就能让这个角色留名影史了。王家卫太会挖掘金城武的个人特质,他让何志武在大部分时间都游离于这个世界之外,即便是在一段爱情关系之中,他也是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自说自话,与人互动的对白很少,我们记得的都是他在画外的旁白。后来另一部王家卫导演的《堕落天使》就更绝了,金城武在里面干脆不说话了,但魅力依然势不可挡。他可以沉默着做一些很神经质的莫名其妙的事情,但就是能牢牢吸引人看下去,还看得不自觉嘴角上扬。

《堕落天使》剧照

那个阶段其他一些比较受好评的作品,诸如《天涯海角》《安娜玛德莲娜》《心动》,也都胜在捕捉到金城武的这类特质,就是纯真内敛忧郁,有时候会呆呆地冒些傻气。但这时的他,与巨星还有明显的距离,无论是票房号召力还是业界地位,都还差点意思。

《安娜玛德莲娜》剧照

九十年代末,金城武转战日本,出演了几部日本偶像剧的男主角,在日本大受欢迎,和木村拓哉、反町隆史、竹野内丰并称为日剧四大天王。大概四年后,他又回到中国发展,恰好这时候,华语影坛正要开启一场巨变:以张艺谋的《英雄》吹响号角,大片时代来临了。

日剧《二千年之恋》剧照

随着市场升温,热钱涌入,院线建设大干快上,人们的观影热情被点燃。那时候最能吸引观众的,无疑就是具有大投资、大制作、大导演、大明星的大片。这其中,投资大概是最不愁的事情,钱从四面八方奔涌而来,成本与票房都开始以亿计数了。但大导演与大明星,却属于稀缺资源,能称得上的屈指可数。这时候,金城武的优势立刻就显出来了:在台湾出生,在香港走红,在整个华语圈都有广泛知名度,后来又在日本闯出一片天。可以说,他那张脸,统一了全亚洲观众的审美。而大片要最大化地占领市场,需要的就是这种国际化的明星。

《十面埋伏》剧照

于是张艺谋找他拍了《十面埋伏》,陈可辛找他拍了《投名状》和《武侠》,吴宇森找他拍了《赤壁》和《太平轮》。那些年的大片热潮,金城武就是演员表上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按照陈可辛的说法,金城武在这一时期还推了很多大制作的片约,不然会更瞩目。看他的作品年表就会发现,他在跨过新世纪之后明显减少了接戏频率,平均一年大概只拍一部戏。

当然,那些大片的质量是参差不齐的,甚至可以说槽点满满。但多年后回望,或许我们也能看到,那里面有属于经济上行期的一种气势和美感。而且也正是这些大片,一举将金城武推向了巨星的高度,让他频频进入网友自发评选的“亚洲洲草”名单。而且因为这些电影本身自带话题热度,几乎一整年都在被讨论,所以即便只有那一部,你也会觉得金城武一直身处行业中心。殊不知,他拍完那几个月的戏,剩下的时间都躲起来自个儿玩去了。我所谓的古典式巨星模式,主要指的就是这个阶段。

《投名状》剧照

而且我觉得,金城武和中国式大片,简直就是一种相互成就的典范。这一时期的金城武已经满了三十岁,褪去了年轻时的那种青涩,五官变得更立体,棱角也更分明,在颜值上正处于人生的巅峰期。蔡康永说见金城武时感觉他不像地球人,而是外星人,指的应该就是这个时期。只要你看看世纪初那几年金城武的影像记录,应该都会同意这个描述,真真是天神下凡,只要他出现,身边的一切事物都会立刻被衬得黯淡无光。在一些颁奖礼的场合,很多男明星会一同出现,金城武也会特别显眼,那些视频里会飘过这样的弹幕:“其他帅哥男明星在他面前都成了洗剪吹杀马特。”

金城武30岁时出演《十面埋伏》里的随风 

这样一个形象,对于演员是优势,也是限制。你很难想象金城武去演一些现实主义的平凡老百姓的戏,他在里面可能会格格不入。不光是外形的问题,他在气质上又那么疏离,低调处世又给他增加了一层神秘感,所以他最适合的其实就是出现在那些大片里面,远离现实,远离人间,仿佛从天而降的精灵,或是传说中的古代英雄,那样对于他反倒是最自然不过的状态。

华语影坛的这股大片热潮,持续了十几年的时间后,慢慢也就褪去了。大家看厌了架空现实的题材,想回到身边的日常世界了,需要的不再是震撼和惊叹,而是共鸣和宣泄。于是最具有票房号召力的男演员,就从金城武、吴彦祖、谢霆锋,变成了黄渤、沈腾、雷佳音。电影的票房成绩,也不再与制作规模和成本挂钩。大片只意味着高风险,而不是高票房,且巨额投资也越来越难筹集了。

金城武的淡出,或许也有电影市场风向转变的这样一重因素在。当找他的本子从《赤壁》变成了《摆渡人》这样的癫狂闹剧,又到了《喜欢你》这样的小成本爱情片,他的选择范围也在肉眼可见的急剧收缩。而这个时候,他过去那种想要退休躺平的渴望,一定会顺势又冒出头来。与其被动地走下坡路,不如主动退隐,给大家留个好念想吧。

《赤壁》剧照

在与陈可辛的那次对谈中,他还非常清醒地表示过,金城武这个身份,就是大家共同做出来的一个image(图像,形象),而他一直就在那个壳子里面陪着大家,尽量不要辜负大家的期望。他那么低调,一方面是确实不爱出门,另一方面呢,这样也可以保护大家心目中那个关于金城武的理想形象。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这么多年来,他确实做到了。

但躲在壳子里也是有代价的。他在一档访谈里说过,所有人接近他,通常都是要签名要合影,然后就没有了。有时他会觉得这个女生长得还蛮漂亮可爱,但对方要到签名合影后也就满意离去,不会有下文。这是属于一个顶级帅哥的失落:你们对我的内心怎么都没一点兴趣呢?

而我觉得最接近他内心的一刻,是在一部名为《金城武南极探险之旅》的纪录片里。他应日本电视台邀约前往南极,你在那部片子里会看到一个无比活泼生动的金城武,他面对南极的冰原,整个人都充满了喜悦,会模仿海豹的姿势趴在冰上往前一拱一拱,还会学海豹吃起冰块。当他看到一只海豹的尸体,整个人就僵在那里,静静凝神面对这生命的逝去,眼睛里满是震惊和无措。

纪录片《金城武南极探险之旅》剧照

过了很长时间,他对着镜头回忆起以前有次在香港拍戏,剧组买来充当道具的小鸟倒在地上,扑棱着翅膀,感觉活不长了。金城武就提出要救它,问哪里有宠物医院,剧组工作人员的回应竟然是:没关系的,你不用管,我们还准备了五只呢,这附近也没有医院。于是金城武只好把那小鸟捧在手心,眼看着它一动不动,从温热变得冰凉,从柔软变得僵硬,然后去把这只鸟埋葬了。

他还说道:“其实我很讨厌拍戏时看到动物,因为大家都简直可以说是残暴,一切都是以拍摄工作为重,比如把小兔子放在桌子上,其实下面是用胶带把它粘住的,拍得不合要求就一次次地剥下来重新粘……这种工作,真不想干了!”

纪录片《金城武南极探险之旅》剧照

就在那一刻,许多问题似乎都有了答案:

他为什么要退圈隐居?因为他爱自然多于事业,爱动物多于人类。

他为什么能当那么多年的顶级偶像?因为他不只是拥有俊美的外表,还有一颗纯真的心灵,外形和气质相互加成,这样的人就是稀世珍宝。

他是最后一个古典式巨星吗?应该是。不光古典式巨星,能达到“巨星”标准的现在就已经没有了。有时候你觉得看到的只是单个现象,其实那是天时地利人和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现在我们老说“经济上行期的美”,金城武的盛世美颜大概也属于这一类。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小雅 / 审核:雅婷


招聘|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发表文章52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6153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中读签约机构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