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唐诗与传奇

作者:艾江涛

2018-11-28·阅读时长13分钟

15169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665个字,产生159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安史之乱”之后,唐玄宗逃往四川避难,这正是李思训《明皇幸蜀图》的绘画背景


新体式与新制度

开元年间的一天,下着小雪,诗人王昌龄、高适和王之涣一起到一个叫旗亭的地方喝酒。此时酒楼上正有十几位伶人表演,三人一边拥着火炉欣赏,一边秘密约定:“我们都以诗齐名,一直难分高下,今天正好可以悄悄观看众人表演,如果谁的诗被唱到最多,则为优胜。”不一会儿,有歌妓唱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便在墙上划道:“一绝句。”很快,又有歌妓唱道:“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高适也在墙上划道:“一绝句。”下来的歌妓接着唱道:“奉帚平明金殿开,强将团扉共徘徊。”当王昌龄在墙上划道“二绝句”时,一旁的王之涣坐不住了,他指着其中最漂亮的一位歌妓说:“前面几位庸脂俗粉,所唱不过下里巴人曲子,如果她演唱的还不是我的诗,我就拜你们为师。”果然,接下来的歌妓所唱“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正是王之涣的名作,众人于是笑作一团。

这是一则记录在中唐文人薛用弱传奇小说集《集异记》中的轶事。或许再没有比这样的情景,更能说明唐诗的兴盛还有传奇的特点。有唐一代,诗歌、传奇,并称奇作,达至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长期以来,唐诗已成为人们审美想象的某种标杆。诗歌为何以唐为盛,或者说,最好的诗歌为何会出现在盛唐?除了诗学内部的因素,学者葛晓音将其总结为:“盛唐之所以令诗歌恰逢其时,又因为这是一个情感超过思理的时代。盛唐诗人对于诗歌虽有自觉的追求,却没有系统理论的约束;对于时代虽有认真的思考,却没有深刻的理性思辨。热情、爽朗、乐观、天真、富有幻想和进取精神——盛唐诗人所有的这些性格,乃是属于纯诗的品质,因而最高的诗必然出现在盛唐。”

即便如此,唐诗并非一出手便不同凡响,为开元、天宝年间诗坛的繁荣,它足足准备了百年之久。这一被称为初唐的时期,虽然也有“四杰”、陈子昂这样少数的革新者,但它仍属于宫体诗的时代。南北朝时期,诗歌代表的美学成就已成为一个新的社会精英阶层的标志,北朝以扣留出使的南朝诗人表达这种文化上的钦慕,当时的大诗人庾信、王褒、徐陵都是例子。这种军事上的强势、美学上的弱势,一直延续到唐太宗以后的皇帝。作为宫廷娱乐活动的重要内容,宫体诗的兴盛不难理解,用学者吴光兴的话说,初唐前30年诗人的典型特征是,“脑袋都被徐陵摸过”。


清人蘅塘退士编撰的《唐诗三百首注疏》,成为近世最流行的唐诗选本


然而,一个世纪的时间并未浪费,正是宫体诗为后来被称为“唐诗门户”的律诗这样一种新体式的最终确立,奠立基础。律诗体式的确立,被一些学者认为是唐诗兴盛最为核心的内因。“站在文学史的本位看,因为唐人发明了律诗的体制,唐代虽然灭亡1000多年了,人们写古诗还是要用这套东西。”吴光兴说。

当然,这一体制的建构更为漫长,从建安时期写诗注重对句,到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发明“四声”,到后来的调平仄、三部式结构,律诗一直到8世纪初,才由唐中宗时期的宫廷诗人沈佺期、宋之问确立。美国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在他的著作中,敏锐地发现了这种律诗写作的三部式结构——头两句介绍事件、中间写对句、结尾表达旨意——与宫体诗写作的内在联系:“在宫廷诗中,对偶句是诗体的兴趣中心。‘对属能’是迅速作诗的首要必备条件,一旦掌握了这一技巧,朝臣们就能很快写出中间部分,把精力用来写出精巧的结尾。”

这种富有规则感的写作模式,听起来似乎是对想象力的侮辱。其实不然,正因为有了法度,诗歌写作变成可以快速习得的技能,随着写作群体的扩大,才能超拔者自然不再受到法度的限制。事实上,唐人正是这样学习写诗的。在《旧唐书》中记载了一次有趣的家宴,宴会上,大家玩起了用四声咏物品的游戏,结果不等大家发言,四岁的杨绾便指着铁灯树说“灯盏柄曲”,一时震动。

尽管如此,在初唐这样一个门阀制度尚存的时代,诗歌依然带有浓厚的贵族文学的特点。如何让它与更广泛的人群发生关系,便需要新制度的支持。这便是隋代创立、至唐已发生变化的科举制度。

唐高宗永隆元年(680),诗歌写作被引入了进士考试。在当时,做官最主要的途径依然是世袭,科举制度不过是面向寒门和大家族的远支开放了一条上升通道。据陆威仪在《哈佛中国史》唐代卷的统计,整个唐代,只有10%的官员通过科举选拔而出。尽管如此,张说、张九龄这两位玄宗朝的宰相,盛唐诗坛最主要的扶持者,正是科考出来的寒门子弟。

与之后科举制度不同,唐代科考有所谓“温卷”的传统。宋人赵彦卫在《云麓漫钞》中的一条记录,“唐世举人,先籍当世显人,以姓名达诸主司。然后投献所业,逾数日又投,谓之‘温卷’”,被普遍认为与唐代诗歌与传奇的兴盛密不可分。汪辟疆在《唐人小说》的序言中便据此议论:“如《幽怪录》《传奇》等皆是。盖此等文备众体,可见史才、诗笔、议论。至进士,则多以诗为贽。”尽管后来学者已论证赵彦卫的记载并不准确,但无可置疑的一点是,唐传奇的杰作多出自进士之手。

对旧诗歌秩序最后的致命打击,来自玄宗在722年发布的诏令。这条诏令禁止诸王招揽大量宾客,如宇文所安所说,这无疑结束了宫廷诗的一个重要支持根源,也关闭了在京城获得诗歌声誉的旧途径。

在新的体式与制度之外,不应忽略宫体诗反对者的贡献。陈子昂的批判是当时诗坛的一股清流,所谓“彩丽竞繁,兴寄都绝”,就是说那些采用新体写作的宫廷诗,虽然文辞华丽,但并没有什么个人的主意。绮丽的句子,风格化的寄托,加在一起,就是浮现在地平线上的盛唐诗歌。

文章作者

艾江涛

发表文章131篇 获得27个推荐 粉丝666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59)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