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君特·格拉斯:一个时代的告别

作者:陆晶靖

2018-02-09·阅读时长12分钟

138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468个字,产生1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1927~2015) 

《铁皮鼓》诞生于巴黎的一间潮湿的地下室。当时君特·格拉斯是个默默无闻的作家,写过一些诗歌和剧本。妻子安娜是个芭蕾舞学生,他们刚刚结婚,有两个孩子。1956年11月,格拉斯来到“四七社”的聚会,期望着能够得到德国主流文学界的承认。

“四七社”是德国当时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团体,由作家里希特和安德施创立,战后有影响力的作家,都与这里有着紧密的关系。他差点没能进去。里希特看他模样潦倒,还以为是不知哪里来的流浪汉。然而几分钟后,人们就震惊了。站着朗诵的这个留着小胡子的年轻人就是整个德国在一直等待的天才。“四七社”从创立之初,就致力于消除纳粹时代的宣传语言给德语带来的毒害,而格拉斯的作品仿佛是从中古的森林里吹来的强风,一扫整个战后文坛的浊气,这种自由的、狂暴的、粗粝又铺张的语言风格,是人们在战后近10年颓废、沉闷的气氛里完全无法设想的。仅仅一两节的文字,就能让在座的作家们如同受了电击一般,他们确信,德国文学已经有了方向。而这些文字,是在婴儿的啼哭声中,用一瓶又一瓶的劣质白酒快速浇灌出来的,格拉斯通常是站着工作,一边写,一边读,他依靠这样的办法来把握作品的韵律。写作间隙,他还得去给两个孩子换尿布。

里希特在多年后依然无法忘记这两节文字给他带来的震撼感。当时在座的还有西德著名的苏尔坎普出版社后来的老总温塞尔德。他对里希特说,无论如何都应该给格拉斯颁奖。在座的作家们开始自发地打电话募款,而格拉斯站在那里,环顾四周。当里希特急匆匆地从他身边走过,对他说“又弄到500马克”的时候,他没有说话,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最后这个看起来像流浪汉的年轻人拿到了5000马克。在当时,这是一笔巨款,足以改变格拉斯整个人生。就在一个小时内他得到了钱,更得到了无上的荣耀。以致1999年瑞典皇家科学院颁给他迟来的诺贝尔奖,他都没有那样兴奋,他说:“还是‘四七社’那个奖更让我高兴。”

文章作者

陆晶靖

发表文章1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12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再见,我的爱人

中国文化里生长出来的声音

176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