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2.4 初唐诗 | 陈子昂的诗歌成长历程有多么传奇?

作者:杜晓勤

2021-11-04·阅读时长11分钟

30432人看过

2.4 初唐诗 | 陈子昂的诗歌成长历程有多么传奇?

37.4MB
00:0027:12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听吧!唐诗》音频课。我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杜晓勤。

上一节我和大家一起学习了解了初唐四杰的诗歌革新及创作成就。

在初唐四杰中,其实我最喜欢的是骆宾王。在初唐诗人中,除了骆宾王,我最喜欢的还有一位诗人就是陈子昂(661?—702)。所以这一节我想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陈子昂。

在“四杰”之后以更加坚决的态度反对当时宫廷诗坛弥漫的绮靡之风的诗人,在“四杰”的基础之上把诗歌革新推向更高潮的——是陈子昂。陈子昂从诗歌理论、创作实践上都可以说是奠定了后来盛唐诗的刚健骨气以及兴寄手法。

为什么我最喜欢?因为陈子昂这个人和骆宾王一样,也有传奇的一生,甚至说更有个性。

 

浪子回头的陈子昂

 

每次讲到陈子昂,我都会想到一个词:浪子回头金不换。

在中国古代诗人中有两位诗人可以说是浪子回头金不换,一位是陈子昂,一位是韦应物(韦应物我们以后再说)。

陈子昂出生于当时的梓州射洪。陈子昂的好朋友卢藏用写过一篇《陈氏别传》。这一篇《陈氏别传》就很生动地再现了陈子昂的个性和他的成长史。

(陈子昂)始以豪家子,驰驱使气,至年十七、八未知书,尝从博徒入乡学,慨然立志,因谢绝宾客,专精数典。数年之间,经史百家,罔不该览。(卢藏用《陈氏别传》)

他说陈子昂“始以豪家子,驰驱使气,至年十七、八未知书”。我们在上一节说初唐四杰都是神童,不是6岁就是7岁就会作文写诗。陈子昂到十七八岁还大字不识一个。他在干什么呢?

卢藏用说他是“豪家子”,用现在的话来讲可能是当地的豪强,横行乡里。这是“不好”的豪强。另外也有那个嘉惠桑梓的豪强,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像当地的员外、开明乡绅。那么陈子昂家族、家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

现在没有特别具体的材料,但是从陈子昂为他的父亲、祖父所写的墓志中可以看出来,陈子昂的家族在当地从南朝齐梁起就是地方大豪,可以说就是能够雄霸一方的大家族,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是当地政府所倚重的、来维持乡村秩序的这样的大豪。

陈子昂因为是“豪家子”,所以在村里在乡里可以横行、驱使,乃至于到十七八岁,还经常跟自己的家族中的那些奴仆们、狐朋狗友一起。因为卢藏用在接下来说“尝从博徒入乡学”,博徒就是赌博的那些人,不务正业,游手好闲,横行乡里的那些人。

有一天他跟他的赌友一起竟然跑到了当地的学校。到了学校以后,可能他在不经意间听到当时乡学的老师在给学生上课,可能讲的是儒家的经典,讲到儒家的对士子人生理想的规划,要立功、立德、立言,要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政治理想。我想陈子昂当时可能是受到警醒,因为他当时的人生理想可能就是在继承他的父祖横行乡里,然后成为一乡一县的地方霸主。

他没想到国家社稷比乡村要大得多,所以他“慨然立志”,要追求更大的人生目标,他要走出乡村,走向全国,因“谢绝宾客,专精数典”。他这个时候就不再和原来那些玩伴、朋友往来了,而是专心致志地读书。

当然他也是很聪明的,“数年之间,经史百家,罔不该览”,所以他对当时必须要学习的那些功课、必须要阅读的经典也都了然于心了。

在此过程之中,他对从政产生了极大的热情,开始关心社会,关注民生,希望能够像古先贤一样在政治上有所建树。

大概在21岁前后,大丈夫志在四方,陈子昂离开了家乡,沿长江东下来到了京城长安,寻求政治出路。但他来了以后,因为家财万贯,是富豪子弟,所以他就首先进入了国子监的律学专业学习。对他来到京城之后也有一个故事充分显示了说明了陈子昂的与众不同,体现了蜀人他的一种特点。


陈子昂闯荡京城

 

《唐诗纪事》卷八引《独异记》中有一段记载,说“子昂初入京不为人知”。

子昂初入京不为人知,有卖胡琴者,价百万,豪贵传视无辨者。子昂突出谓左右曰:“愿千缗市之。”众惊问,答曰:“余善此乐。”皆曰:“可得闻乎?”曰:“明日可集宣阳里(在今西安市和平门外)”,如期皆往,则酒肴皆具。置胡琴与前。食毕,捧琴语曰:“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驰走京毂,碌碌尘土,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役,岂宜留心!”举而碎之,以其文轴遍赠会者。一日之内声华溢都。时武攸宜为建安王,辟为书记。(《唐诗纪事》卷八引《独异记》)

陈子昂从巴蜀之地来到长安,因为他们家族在京城没有什么依靠,当然也没有引荐他的朋友,所以一般人都不知道此人为何许人也。他只身一人来到长安漂泊求学。

“子昂初入京不为人知,有卖胡琴者,价百万,豪贵传视无辨者。”他有一天在街上闲逛,看到有人在卖胡琴,就是胡地传来的琴乐器,标价百万,很名贵。

京中都城的豪贵很好奇,纷纷传视。将这个乐器互相传,不明白,不知道是何种乐器,更不知道怎么演奏,虽然有钱但都不敢下手。这个时候“子昂突出谓左右曰”,陈子昂从人堆里边走上前来,对围观的人群说 “愿千缗市之”,我愿意花一千串钱把它买下来。

“众惊问”,至于问的什么,此处没有细讲。我猜想应该是说:“咦?你为什么要买这个琴?你知道这个琴叫什么名字、怎么演奏?你有那么多钱吗?即使有钱,你会演奏吗?”

“答曰”,陈子昂回答道:“余善此乐。”我擅长演奏这种乐器。“皆曰”,大家都说:“可得闻乎?”我们能听你演奏一下吗?陈子昂又说:“明日可集宣阳里”,明天你们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到宣阳里去。宣阳里是长安城防中的一个“里”。

汉代的长安实行“方里”制度,宣阳里在长安城的东南,在东市的南边。东市和西市中,东市有许多从西域传来的各种奇珍异宝。我估计这个时候在这儿买卖胡琴,他所在的地方可能就是东市。所以陈子昂对众人说“明日可集宣阳里”,如果你们大家感兴趣,明天可以到宣阳里去。宣阳里看来就是陈子昂在京城租住的房子所在地。

“如期皆往”,第二天约定的时候,说好的那个时间,大家都蜂拥到宣阳里,“则酒肴皆具”。大家到了宣阳里一看,陈子昂在大庭广众之下已经摆好了美食美酒,都为观众都准备好了。“置胡琴与前”,再一看,在酒食之前,放了昨天市场上陈子昂买回来的胡琴。

“食毕”,陈子昂先安排大家开始吃喝,等大家吃喝得差不多了。大家以为陈子昂应该为大家演奏了。“捧琴语曰”,陈子昂这个时候开始捧着琴对大家说:“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驰走京毂,碌碌尘土,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役,岂宜留心!”

这个时候,陈子昂抱着琴对着等他演奏的众人说:“我是从蜀中来的陈子昂,我有很多刚写的文学作品,虽然我作品数量很多,我自认为水平也很高,而且来到京城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奔走各方,却没人欣赏。这种乐器是‘贱工’他们的玩意儿,你们怎么能够太看重它?太流行它?

“举而碎之”,陈子昂就把这一把价值百万的胡琴当场摔碎了,“以其文轴遍赠会者”,马上就把他作品分发给在场的观众。所以一日之内陈子昂的名声就已经传遍了京城。“时武攸宜为建安王,辟为书记。” 据说当时建安王武攸宜听说了陈子昂,很欣赏他的文采,就召他为军中的书记。

这一则故事虽然是小说家言,是后人杜撰的,不可轻信,而且和陈子昂的生平有很多不吻合的地方。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青年,一个怀才不遇的希望有为的青年,自荐的一种方式。他这种方式是不是很奇特?

事实上陈子昂在进京之后的第二年,曾经赴洛阳参加进士科的考试,没有考中。后来又回到家乡,隐居学仙。到高宗永淳二年,再次到洛阳去赶考,终于进士及第了。

 

陈子昂波折的政治生涯

 

就在他进士及第不久,朝廷发生了一件重大的政治事件。高宗此年恰好在洛阳去世了,朝廷开始下诏布告全国,准备把高宗的灵柩从洛阳迁回关中。当时的皇后武则天武后其实是不愿意回长安的,也不愿意把高宗的灵柩迁回长安。

陈子昂正好抓住了这个机会,不顾自己的身份低微,向朝廷上书,上了一篇《谏灵驾入京书》,对朝廷大臣宰相所下发的文告提出异议。武则天此时正以皇后的身份涉政,注意收罗人才,一看陈子昂上书的观点,正合她的心意,所以就特别欣赏他,召见于金华殿,直接提拔为麟台正字。

因为武则天的这种赏识,陈子昂的政治热情得到了极大的激发。接下来他屡次上书,指陈政弊,相继提出了息兵(就是不要轻起战争)、措刑(不要滥用刑罚)、反贪暴、轻徭赋,来使百姓安定,官场清正。

但是陈子昂不知道,武则天只是在一开始欣赏他,但是不喜欢他每天直言进谏,而且陈子昂的进谏太过“切直”,武则天渐渐地就对他有了反感。所以陈子昂“书奏,辄罢之”。虽然也接受你的建议,但是经常把它放到一边,置之不理。陈子昂其实在朝接下来也是不得意、不得志,因为他的许多建议并没有得到武则天真正的采纳。

没办法,他又一度从军西北,后来又被提拔为右拾遗,但是又因直言正谏,遭人诬陷下狱。出狱后不久,他又跟随建安王武攸宜到东北来征契丹。由于武攸宜没有将略,使得前锋部队屡吃败仗。陈子昂自告奋勇,想要自领先锋军为前驱。

但是武攸宜以貌取人,说陈子昂瘦弱而且多病,又一直认为他是个文人,不可能有什么武略,所以不重用他,不但不重用他,反而把他由节度使参谋降为军曹,这就使得陈子昂特别苦闷。 

他此时正在东北,就是我们现在的北京这一带,在蓟丘、在幽州创作了一批表现抑郁不平的作品,其中最有名的一首就是《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严格意义上讲,应该不是诗,而是他随口吟哦出来的四句: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高怀古,面对茫茫的天地,诗人希望他所效力的武攸宜能够像古贤王一样重用人才,但是这样的古贤王,陈子昂见不到,因为他生晚了。将来也有可能还会出现明君,但是这样的明君他也等不到了。所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他虽然有才,但是生不逢时,他一腔的报国热情,满腹的文武经纶难以施展,难以报效国家。所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歌中所表现的就是不遇于时的悲壮,以及没有知音的伟大孤独感,蕴含了诗人远大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之间深刻的矛盾,高度地概括了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共同的悲剧命运,所以特别感人,特别震撼。

后来的一位诗评家黄周星就说这一首诗“胸中自有万古,眼底更无一人。古今诗人多矣,从未有道及此者。此二十二字,真可以泣鬼。”罗宗强先生*又从诗歌艺术的角度说明:“《登幽州台歌》一出,六朝绮靡的诗风的余迹便一扫而光了。 诗人的眼光,已经完全从生活琐事中挣脱出来,投向宇宙与人生,浓烈壮大的感情基调,慷慨悲歌、苍凉浑茫,作为盛唐风骨的序曲出现了。”

*罗宗强,1931—2020年,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兼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顾问、《文学遗产》编委、中国古代文论学会顾问、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云南大学、河北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兼职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致力于研究中国文学批评史和中国古代士人心态史。

这首诗所呈现出来的古今统一、辽阔的时空感,是以前的宫体诗人、宫廷诗人所不可能有的,那种崇高感,混融的雄浑的气魄,也不是以前的初唐四杰所能具有的。他把包括初唐四杰和陈子昂本人在内的怀才不遇的命运,上升到了历史的高度,一种人生的普遍共性的高度,具有了一种跨越时空的,超越人群的普遍意义。所以他的这首诗就具有了这样一种冲击力。

 

陈子昂极其重要的诗歌理论

 

和他的诗歌创作一样,他的诗歌理论也比一般的诗歌革新者更为明确,更为切实。他的诗歌理论主张,主要体现在他与朋友的的一篇特别有名的序中,就是《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现齐梁间诗,彩丽竟繁,而兴寄都绝。每以咏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明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解君云:“张茂先、何敬祖,东方生与其比肩。”仆亦以为知言也。故感叹雅制,作《修竹诗》一篇,当有知音,以传示之。

其中最重要的两句应该是:“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

可以说陈子昂是第一个明确地提出:要用汉魏诗歌那种刚健的风骨来甄别当时宫廷诗歌绮靡的文风,旗帜鲜明。在以前初唐四杰的诗歌革新理论主张当中,只是说诗歌要写的宏博要壮大,怎么个宏博怎么才能壮大?用什么样的诗风来达到宏博壮大呢?前人有没有可以效仿学习的典范?

初唐四杰没有明确地告诉我们,陈子昂告诉我们:汉魏诗歌。你学汉魏诗歌就好了,要有汉魏诗歌的那种风骨。汉魏以后,东晋南北朝诗歌开始渐渐地走下坡路,没有人生的激情,没有刚健的骨气,只是雕章琢句,写身边的、庭院中的、闺房中的那些细碎的物件。

所以南朝的许多诗歌可以说是广义上的咏物诗,只是咏物质外形,而没有用比兴的手法,咏物抒怀,徒有其表,徒有形式。所以陈子昂说:“齐梁间诗,彩丽竟繁,而兴寄都绝。”没有“兴寄”。

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够创作一首诗,能够让你所描绘的景物,吟咏的物象,也能够表现出你自己的思想感情呢?那么就是用“兴寄”。要选择和你思想感情内心相应的那个东西去描写它,不要无病呻吟,不要为描写而描写、为咏物而咏物。

所以陈子昂提倡的风骨和兴寄,可以说为彻底地打破、清除宫体诗的绮靡文风、无病呻吟创作的潮流提供了最为明确的、最为有利的武器。所以陈子昂就比他之前的那些诗歌革新派目光更锐利,旗帜更鲜明,主张更明确。在当时确无确实没有第二个人像他这样。

而且他自己的创作也是他的理论主张的最好的实践。所以他的主张和创作对扭转有唐一代的诗风,使之能够真正地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对后来盛唐诗风的建立,真正起到了古今一人的重要作用。

所以说古往今来,大家都对陈子昂在唐诗革新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以最高的评价。

金人元好问,就在论诗绝句中说:

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

在这儿他把陈子昂与沈宋相比,其实陈子昂不仅仅比沈宋要更为坚决,而且比初唐四杰也更为明确。

如果与“越王勾践平吴之后,想要为范蠡做黄金表彰他的功劳”这个做法一样的话,我们也应该为陈子昂“扫荡了从六朝到唐初的绮靡文风立下的历史功绩”铸一柱金像,不是铜像。所以“合著金人铸子昂”。可见它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

他在今人心目中的地位也依然很高。比如说已故的南开大学中文系的著名教授罗宗强先生就说过:“陈子昂把唐朝建立以来,诗歌缓慢的而又是不可阻拦的发展趋势,加以确切的理论概括和理论表述,变成了一个响亮的号召,从而推动了诗歌的进一步发展。”

这就是陈子昂从诗歌创作到理论主张为后来唐诗的健康发展立下的伟大的历史功绩。

本节中涉及的内容和图片可以在我们的文稿中看到,下一节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唐诗的声律。

念天地之悠悠

欢迎保存/截图下方海报

分享给喜爱唐诗的朋友们

文章作者

杜晓勤

发表文章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8人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听吧!唐诗

与14位诗人相逢于中国诗的顶峰

125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7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