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5.1 李白 | 来自西域,来自天上

作者:祝勇

2021-11-19·阅读时长7分钟

28520人看过
唐诗中的“李杜”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特殊的精神情结,李白可以是说唐朝人的超级偶像,也更是我们中国人心中的“时代偶像”。跨越千年去追寻李白,我们心中依然会有很多疑惑:李白传世的唯一书法《上阳台帖》藏有什么奥秘?在他飘逸旷达的背面,是否还藏有不为所知的隐秘心境?这一讲,我们特别邀请到了祝勇老师——他是故宫博物院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同时也是知名作家,学者,纪录片导演。他对李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尤其擅长结合书法的全新角度来为我们再次剖析李白,读懂李白。

5.1 李白 | 来自西域,来自天上

23.5MB
00:0017:09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听吧!唐诗》音频课,我是祝勇。

我这些年一直在进行着故宫文化的研究,写了一些关于故宫的书,像《故宫六百年》《故宫的古物之美》《故宫的书法风流》等等这些书。

今天我为大家讲李白和他的诗歌,看上去跟故宫没什么关系,实际上还是有一些关系,因为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着李白唯一存世的书法真迹叫《上阳台帖》。我们了解李白的诗歌可以帮助我们去解读这幅李白的书法作品,同样我们也可以通过它去更加真切地去体会李白的精神世界。

今天这一讲我将给大家分4个小节:第一节我想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李白这个人物,第二节我想结合《上阳台帖》来讲一讲李白的创作,第三节我想讲一讲李白的朋友圈(具体上线时将第三节分为两个小节,方便收听),第四节我想讲李白的精神特质,就是他拥有一种怎样的浪漫主义情结,在李白的诗歌中为何有复杂的儒、释、道的思想。下面我先讲第一节,介绍关于李白的一些基本情况。

何为李白

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这一点我们很多的听众朋友都非常了解,哪怕是在我们没有上学没有识字的时候,我们都会背很多李白的诗歌,例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的诗歌在中国的普及度非常高。或者说,中国历史上古往今来这么多的朝代,这么多的诗人,很少有一位诗人能够像李白这样拥有如此多的粉丝。大家都非常熟悉李白的诗歌作品,但是对李白更深入的了解可能不够。

李白画像

在这里我跟大家介绍一下,李白出生在碎叶城,就是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楚河流域的托克马克城。

为什么李白不是吉尔吉斯斯坦的诗人,而是中国的诗人呢?这是因为当时的这个地方是唐代的安西四镇之一,也就是在大唐王朝的版图之内,安西四镇是龟兹、疏勒、于阗、碎叶四座古城。所以李白是地地道道的唐朝的公民,这一点是不可置疑的。

碎叶城地处丝绸之路两条干线的交汇处,中西商人汇聚于此,这里是东西使者的必经之路。考古学家还在这里发现了铸有“开元通宝大历元宝字样的钱币,这些都非常有力地证明了:这座古城是我们大唐帝国当年的领土。所以李白是在帝国的边疆出生的。

▲吉尔吉斯斯坦国家邮政发行的李白纪念邮票

五岁的时候李白跟着他的父亲沿着天山进入中原,他是从天山来的,所以他的作品带有很强的异域文化的底色,这一点是李白跟其他唐朝诗人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李白是来自西域的,他经过了天山山脉一路进入到中原,来到了四川,又从四川进入黄河流域,在整个大唐王朝的版图之内做了很大面积的游走,去过了很多地方,所以就是李白的诗歌有很强的空间感,或者说有很多的在其他唐代诗人的作品当中很难见到的巨大的空间感。因为这种空间感是李白在他的生活当中切实地感受得到的。

比如说天山,我们可能有一些听众朋友对天山不是特别了解。在2016年,我曾经为中央电视台导演过一部纪录片叫《天山脚下》,那样的一个拍摄的机会能够让我近距离地去了解天山。实际上在拍摄这部纪录片之前,我对天山也不是特别了解,只是听说过天山这个名字,但是并不知道天山实际上是一条国际山脉,它的全长有2500多公里,跨越了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四国,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连接中外的山脉。所以天山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存在。

天山南北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到新疆以后,我才意识到在天山南北的丝绸之路,实际上并不是一条路。实际上丝绸之路它并不是一条路,而是一片路,尤其在天山以南的沙漠上,你就可以撒欢随便去走,并没有一条固定的道路作为丝绸之路。但是你不管走到哪里,都离不开一个非常巨大的坐标,这个坐标就是天山。

沿着丝绸之路行走的这些商人们,一定不能离开天山这个坐标。只要这个坐标在,他们就不会迷失方向。

很多年以后我看到王蒙的自传,他曾经描述了他对新疆的一种感受,他说:“到了新疆以后,空间与时间的观念会有所变化,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从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到伊犁,走三天。到喀什,走六天。到和田,走九天。”他所说的“走三天”“走六天”“走九天”,还是从乌鲁木齐出发的一个空间距离的概念。所以我们就可以想象新疆是一个多么广阔的土地,天山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存在。

通过天山的这样一个例子,我们可以了解李白从托克马克城一路进入中原,进入到我们华夏文明的核心区域,要走过多么漫长的距离。所以我说:没有目睹过天山,就不可能真正地走进李白的世界。

李白是沿着天山从西域走向中原的,尽管那个时候他还不是一位大诗人,只是一个孩子,但是天山巨大的投影还是映射进他后来的诗里面。弗洛伊德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性格百分之九十是由他五岁以前的经历决定的。李白与天山相遇刚好不到五岁,天山为李白后来的诗歌提供了一个巨大的空间坐标,也使李白的诗里面呈现出中国文学前所未有的空间感。

天山的宁静与浩大使他的心里注定装不下蝇营狗苟,他的眼神是干净的。所以崔宗之说他“双眸光照人”(唐崔宗之:《赠李十二》),他的心更是一尘不染。所以当他在俗世红尘里现身的时候,他真的像一个仙人,自雪山来到凡间。

所以李白五岁从托克马克城,也就是唐朝的碎叶城进入中原的这段旅程,给李白的一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描述天山的诗歌有很多,有一首诗《关山月》,讲的是天山的明月,这是一首非常的漂亮的诗: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他写的是一种非常宁静、非常浩大的景象。他笔下的月亮,是以天山为背景的,以云海为参照的;他笔下的风,是以万里为单位的,连遥远的玉门关都被裹挟在这长风里。

作为一颗明星的李白

所以李白是从天山,从一个非常宏远的时空体系里面走向凡尘的,所以李白是从天山上来的,我就开玩笑说李白是从天上来的。但是这也不是没有根据,因为很多人说李白本身就是一颗星,不是今天的明星,是真正的明星。

为什么这么讲呢?

有一种记载,李白出生的时候,他的母亲梦到了长庚星(金星,古代中国民间称为太白,早上出现在东方时又叫启明、晓星、明星,傍晚出现在西方时也叫长庚、黄昏星),所以用太白星的名字给他起了名字:李白,字太白。这很像是一个传说,听上去不太靠谱,但实际上《新唐书》里面记载了这种说法。这是我们说李白是明星的原因之一。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李白后来从四川进入长安,贺知章仰慕李白之名,到客舍去看他,看到李白外表清奇,又请他作诗,李白一挥而就,写了那首名垂文学史的《蜀道难》。贺知章读到诗,还没读完就惊叹不已,称李白是“天上谪仙人”。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李白是从天上的仙人下凡到了人间。之后贺知章还解下自己身上佩戴的金龟,为李白换酒吃。这件事情也有记载,记载在唐朝人孟启的《本事诗》里。

所以贺知章去世的时候,李白非常悲痛,痛哭流涕,写下了一首诗: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对酒忆贺监二首》)

这首诗是李白怀念贺知章的,同时也坐实了当年贺知章见到李白,呼唤李白为“谪仙人”,然后用自己的金龟给李白换酒吃的这样的一段历史。

所以我们说李白是长庚星,是天上下凡到人间的仙人,所以李白是明星。李白的心里装的是整个宇宙,是万里长风,是白云沧海,小小的长安城怎么能入他的法眼?所以对于朝廷的排挤,李白只一笑而过,不放在心上,他的心里面装的是一个更大的世界。

所以我们看,后来李白从长安城出来,他一生都在游走当中,一生都在旅行。好像是只有一个更广大的世界,一个更宽广的空间范围,才能够放得下李白的内心。

李白一生的旅程也记录在他的诗歌里面。

比如说他去过天山,写过《关山月》;他进入蜀地,写了《别匡山》;上峨眉,写《峨眉山月歌》;宿巫山,写《宿巫山下》;渡荆门,写了《渡荆门送别》;

望庐山,写了我们非常熟悉的《望庐山瀑布》;下金陵,写了《夜下征虏亭》;去姑苏,写了《苏台览古》;居安陆,写《静夜思》;去襄阳,写了《襄阳歌》;到了太原,写《太原早秋》;

之后他又游齐鲁(《游泰山》),入长安(《清平调》),往洛阳(《赠崔侍卿》),别济南(《奉饯高尊师如贵道士传道箓毕归北海》),访扬州(《留别广陵诸公》),玩金陵(《登金陵凤凰台》);

赴幽州(《北风行》),返洛阳(《古风》其四十六),至宣城(《独坐敬亭山》),会泾县(《赠汪伦》),登华山(《古风》其十九)),隐庐山(《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庐山屏风叠》),败丹阳(《南奔书怀》);

囚寻阳(《在寻阳非所寄内》),流夜郎(《南流夜郎寄内》),走江陵(《早发白帝城》),观洞庭(《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还江夏(《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京》),归南昌(《豫章行》),最终客死当涂(《献从叔当涂宰阳冰》)。

李白一生的行旅,贯穿了天山东西,跨越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

最北的地方,他到了燕山。有诗为证,他写了“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这个诗我是非常喜欢的。他写了天山的雪,然后又写燕山的雪,但是燕山的雪,他写得更夸张,他写“燕山雪花大如席”,谁见过这么大的雪花?但是他就这么写。他的内心世界就是这样的豪放,这样的潇洒,这样的自由。这是最北,他到了燕山。

最南他到了夜郎。所以大唐帝国的版图,他来来回回用脚步丈量了好几遍,把他的行旅路程加起来,恐怕也不一定会输给玄奘。他的路程没有终点,所以他写了:“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李白一生都在行走,他的归程在哪里?没有,只有一个亭子连着另一个亭子。所以唐朝的版图有多大,他就能走出多远。

好的,本节的内容就先讲到这儿。本节中涉及的内容和图片可以在我们的文稿中看到。下一节中我们要聊一聊李白传世的唯一书法《上阳台帖》藏有什么样的奥秘。谢谢。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欢迎保存/截图下方海报

分享给喜爱唐诗的朋友们

文章作者

祝勇

发表文章49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60人

作家、学者、纪录片导演,故宫博物院故宫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听吧!唐诗

与14位诗人相逢于中国诗的顶峰

125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3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