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好的和不好的通胀率

作者:邢海洋

2018-02-24·阅读时长3分钟

554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814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资本市场,全球越来越多地要看中国的脸色。1月21日,统计局公布了去年12月的CPI数字,1.9%。此前的两天,英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该国去年12月的通胀率,2.9%。更早一些时候美国劳工部公布的美国CPI为2.7%。

美国和英国通胀数字远超我国,当两国公布数字的时候,资本市场却是宽容态度,认为这仍是一个可以维持低息的通胀率。而我国公布提高银行准备金率的当天,非只沪深股市暴跌,美欧股市亦受连累。12月经济数据出台,1.9%的CPI再度成为全球市场下跌的导火索,3天间,道-琼斯跌去500多点,恒生指数甚至已经大跌了2000多点。大宗商品更是接连跳水,趋势逆转。似乎直到此时,2%左右的通胀率才变得不能等闲视之了。

欧洲央行和英国等多个国家都有通胀调控目标,通胀率就设定在2%,以稳定公众的物价预期,防止囤积、涨价等一系列令物价失控的行为。但经济危机前,高失业率和高通胀率并存已经使得央行通胀目标失效。美联储虽未设定通胀调控目标,但超过2%也属于警戒范围。美国CPI之所以没有引起市场波动,一大原因是这一指标的环比只上升0.1%,增幅远比11月的0.4%小。而美国年底处于高位,2009年12月比2008年12月高出2.7%,很大因素是2008年底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处于低谷。实际上,美国去年核心CPI,即剔除季节和气候影响后的物价指数连续8个月每个月只上涨了0.1%~0.2%,反映出美国目前的真实消费虽处在逐步回升的轨道,但又是相对脆弱的回升,短期内通胀来临的可能性颇小。

文章作者

邢海洋

发表文章50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996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投资物语专栏,还关注地理环境变迁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东北人都是大明星

东三省艺人分布图

872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5)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