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晶晶
2018-02-24·阅读时长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871个字,产生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西藏西部克什米尔风格银色镶嵌四臂观音铜像(10~11 世纪)
)
2009年9月16日纽约亚洲艺术周期间,纽约佳士得进行了“印度和东南亚艺术专拍”和“喜马拉雅青铜像专拍”。200多件艺术品基本涵盖到我国西藏以及东南亚各个时期的佛像艺术。两场的重要拍品分别来自美国保罗·曼海姆夫妇的收藏以及欧洲其他私人收藏。至今这类藏传佛像的市场与买家一直在欧美地区。
拍卖中,保罗·曼海姆夫妇收藏的一件罕有的10~11世纪西藏西部克什米尔风格银色镶嵌四臂观音铜像,以18.25万美元成交。神像手持一个带有八瓣莲花的莲花茎,纤细的腰身上系着有精心雕刻花纹的腰带。这类西藏西部(阿里地区)的佛像,受克什米尔地区风格影响较大,同时也带有一些东印度造像的特点。
西藏的本土佛像10世纪以前的较少。公元7~9世纪吐蕃时期,也就是佛教的前弘期,从有关藏文古籍记载中看,于阗、尼泊尔、印度工匠曾在西藏塑造了一些佛造像,他们把各地的佛像风格、造型都体现在藏地佛像中。不过这个时期的佛像遗存在世的很少。公元848年朗达玛灭佛时,吐蕃时期的大部分寺庙、佛像遭到了摧毁,即使有原来的佛像,由于后人不断修缮,它的时代特征也明显减少。公元10~13世纪,藏传佛教的后弘期,佛像的造像形式大多模仿外来风格,基本上西藏西部地区受克什米尔、印度西北的斯瓦特(今巴基斯坦瓦特河谷地区)影响较大;西藏的中部、南部受印度东北帕拉王朝与尼泊尔艺术的影响较大;藏东受汉地艺术的影响较大。拍卖中的这件四臂观音带有明显的藏西风格,它的铸造时代是阿里古格王朝统治时期,这一时期阿里地区深受大食(阿拉伯)、印度的影响,加上又是苯教的发源地,所以成为各种思潮、各种力量汇集之地。而这些又直接反映在了造像艺术上。
发表文章1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185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