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四大圣哲》| 译者傅佩荣解读

作者:傅佩荣

2022-08-08·阅读时长1分钟

8046人看过
如何取法圣哲,直面终极问题,寻找独属于自己生命的答案?

《四大圣哲》| 译者傅佩荣解读

8.9MB
00:0009:41

【德】卡尔•雅斯贝尔斯 

傅佩荣 译

商务印书馆,2022年

【解读】傅佩荣,本书译者,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历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长

四大圣哲是“轴心时代”的核心人物,也是奠定世界主要文明精神底蕴的伟大思想者。在本书中,“轴心时代”的提出者、德国著名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借助历史学的批评研究法,全方位、多角度地来呈现四大圣哲于历史长河中的真实定位与影响力,令人耳目一新。他拭去过多的神话色彩,带领我们从“人”的角度认识四哲——四哲与我们一样,皆处于人的境遇之中,那么,他们是如何看待生命存在的意义?又是怎样击破虚无、困顿、生死、人性限制的枷锁,进而超凡入圣,升华为闪耀着神性光辉的高贵灵魂,成为人类文明思想范式的缔造者?

TIPS:

1.外国人看孔子有两个特色。一,他未必懂中文,就是他会从已经翻译成西方文字的材料去寻找,去整理,去了解孔子。这个文字不是第一手的,是第二手的,经过翻译。二,他很客观,完全就事论事,就思想论思想。不像我们从小被灌输“孔子讲的一定对”、“至圣先师”,等等。

2.雅斯贝尔斯本人在整个西方文化的发展上,一开始有一个重要的贡献——提出人类文化的“轴心时代”。像“轴心时代”这样的概念,在他前面100多年,黑格尔提出了人类文化的“轴心”。当然,以他西方的背景来看,他认为是耶稣。事实上,我们今天讲公元多少年,也是以耶稣的年代来分前和后。所以,黑格尔这种说法有他的根据。但是,西方人,就算是基督徒,对于黑格尔的分法也不见得接受。而雅斯贝尔斯他提出这个人类文化的“轴心时代”,这个观念更具有普遍性,符合世界历史的发展。他说,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这段时间,可以说是人类文化的“轴心时代”。笼统地说,可以说公元前500年左右。各大重要的文明,不约而同出现分水岭式的人物,也就是所谓的典范人物。他们一出来之后,就树立了做人的标杆。

3.这四大圣哲对于痛苦都有一种正面的态度,绝不逃避,绝不忽略,而正面迎向痛苦,设法了解它,知道这个痛苦的来源是什么,很多时候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点击下方图片购买】


|译者发声|

译者的翻译故事和译后心得往往是最懂原著的一手感悟。好多译者都是被案头耽误的好声音,妥妥地讲故事潜力股。欢迎订阅收听呀!

点我订阅

制作人:筱诗|审校:南希|剪辑:译丹

发布时间:2022年8月8日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傅佩荣

发表文章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7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作者来了

作者亲自上场给你讲书

4062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