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流水席”与“少年中国”

作者:宋晓军

2018-02-25·阅读时长3分钟

441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794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宋晓军)


( 2月12日,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演讲中奥巴马警告朝鲜,核试验只会让其更加孤立 )

大年初六,是春节放假的最后一天。回想起来,春节前三天,稍微有点儿规模的聚会上谈的大都是“春晚”话题,而在后三天,谈的大都是朝鲜进行的第三次核试验的话题。节日过完了,怎么把这两个话题归纳一下变成专栏,是我在节后上班第一天要考虑的事情。想来想去,还是从我与一群“80后”军事迷的讨论第二话题开始吧。

大年初六的中午,一位在新华社工作的学日语的年轻人告诉我,《朝日新闻》发了一条新闻称,从2011年11月至2012年8月,美国军方和情报官员有至少3次到朝鲜进行不公开的访问。当日下午我在《朝日新闻》的网站上找到了那条新闻,随后用微博私信询问《朝日新闻》中文网的编辑为什么这条没有翻译放到微博上。那边的小编回答:马上。结果不到3分钟,这条新闻就被发出来了。这条新闻的大意是,当日本通过非官方渠道证实了美国官员3次“私访”朝鲜后,日本外务省向美国询问。对于第一次,美国还给出了非官方解释,但后来两次,美国则称“这是情报方面的问题”。据说美国国务院还警告日本外务省说“继续追问将有损两国关系”。看到这条新闻的中文版出来后,我马上给《朝日新闻》中文网的编辑回帖道:若这新闻是真的,就是老美告诉日本已没有上太平洋这张“桌子”的资格了。20世纪上半叶日本准备用军战上桌被废,20世纪下半叶日本准备用商战上桌,再次被废。21世纪老美认为中国准备上桌了,让日本帮着扶扶椅子,安倍要掀桌子?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位“食客”这是希拉里重复谁的话啊?

事实上,我回帖的“灵感”是来自稍早与一群“80后”军事迷对朝鲜第三次核试验的谈论。在谈论中,除了一些非常专业的技术问题外,还有朝鲜进行第三次核试验的目的,以及相关各方可能的后续反应。其中一位“80后”军事迷说:其实俄、日、韩、朝心里都很清楚,美国所谓的重返亚太,军事上采取的守势,而外交采取的是攻势。虽然说“外交是一门竭尽全力获得理想结果的艺术”,但最终外交还是需要有足够的军事实力和经济潜力做支撑。而这明显是至今连国防预算和拉动经济增长模式都没有搞定的美国的“短板”。因此,无论是俄罗斯战机和领导人频繁出现在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韩国要求美国给其发展800公里射程弹道导弹的“指标”,还是日本安倍政府一系列的经济与军事“扩张”举动、朝鲜迫不及待地发射卫星和核试验,都是想在21世纪的太平洋占有一席之地。而这些举动的最大幅度,似乎都出现自去年2月中国领导人说了“太平洋足够大,足够能容下中美两国”之后与希拉里在告别演说重复这句话大意之前(朝鲜的第三次核试验虽稍晚一些,但还是赶在了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之前)。

文章作者

宋晓军

发表文章22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47人

著名军事评论家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杨元庆路线

PC之王的联想团队

1014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5)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