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8-10·阅读时长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474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孙越)
在全球这场关于克隆的争论中,核心问题是从伦理、道德等角度探讨人类的无性繁殖在实验室获得成功之后,能否付诸临床实践。其实,在人类生殖医学科学的发展中,在人类有性繁殖的研究和应用中所取得的每一个成就,同样引发有关伦理和道德的争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无法回避这样的问题:当今社会,究竟谁来对生命伦理负责?
供精者和精子库培养的后代
1986年,中国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成立了不育门诊,并率先建立了精子库,那时,虽然条件还很简陋,却是中国第一家初具规模的精子库。在以后的10年里,中国的山东、广东和四川等大城市的省立医院也相继建立了精子库,近几年来还有大约17个省市的医院或计划生育研究所已经开展人工授精。但是,由于中国还缺乏在这方面的法律保障,所以,建立精子库后在很多时候,是由国家卫生部统一协调和管理。据悉,卫生部将下发的有关严格限制建立精子库的文件的制定,主要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第一,从道德伦理的角度出发,第二,从控制精子来源的角度出发。那么,在中国比较规范的大医院或者科学研究所里,谁走进了精子库来捐献自己精液?
发表文章604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68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