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观世界,才有世界观

作者:李菁

2019-05-04·阅读时长7分钟

54454人看过

发刊词 | 观世界,才有世界观

20.9MB
00:0015:14

大家好,我是《三联生活周刊》的副主编李菁,非常高兴在“中读”再次与各位相逢。这一次我要向大家推荐的,是我们又一档精品课《了不起的世界文明——跟着考古队长重返历史现场》。

关注“中读”的朋友们都会记得,去年,我们以《三联生活周刊》往期对考古人、文化遗迹以及文明话题的海量报道为基础,邀请了10位负责一线勘探的考古队长,为大家呈现了一档“中国版”考古课——《了不起的文明现场——跟着一线考古队长穿越历史》。这档音频课程上线后,持续收到了各方的关注和好评。很多听众反馈说,因为听了这档节目,他们对华夏文明、对中国考古有了更深的了解和理解。

▲《了不起的文明现场——跟着一线考古队长穿越历史》精品课

实际上,考古学不仅仅是考究古代历史的学科,它更是世界性的知识体系。“世界”是一个宏大的概念,中文的“世界”一词来源于唐代佛经,“世”指时间,“界”指空间。从百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开始,人类就开始了迁徙和交流,足迹遍布到了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不论是“四大文明”还是散落在各处的古代文明,都不是独立产生、进化和发展的。甚至远在丝绸之路开启之前,人们就已经在相互沟通、学习和借鉴了。

▲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文明遗址

今天的我们,不论是研究历史,还是思考未来,仅仅看到自身是远远不够的。中国考古从西方而来,到今天还不到100年,却已经在世界考古舞台上站稳了脚跟。现在,我们不但能以考古的视角厘清中国5000年的历史脉络,更有能力“走出去”,与域外的古老文明对话,追寻它们失落的一角。

由此,我们策划了三联中读考古课的第二季,也就是“世界版”考古课,希望您和我们一同重返世界历史遗迹的考古现场。在这堂音频课中,我们选取了近年来中国考古参与的,最新和最具代表性的10例国外考古项目,邀请负责这些项目的考古人,亲身讲述在发掘中的所见、所获、所思和所想。

▲《了不起的世界文明——跟着考古队长重返历史现场》精品课

以全球史观的角度来看,从人类的起源伊始,到各大文明古国的辉煌诞生和失落,地球上各地的文明随之萌芽和发展起来。每个地区的文明在各个时代都有着它们不可磨灭的贡献,它们彼此独立、平等,而又充满共性。文明之间逐渐相互传播、影响和融合,陆路和海洋将世界串联……我们从这条人类历史发展时间轴上,选取了10个具有代表性的遗址,期望以中国考古人的视角,在这些文明史的典型案例中,去发现和观察世界文明的一条独特线索

▲在非洲大地上的人类祖先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端,在这个西方人眼中遥远而神秘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了千万年。而在此之前,我们从哪里来?这不但是我们,也是人类反复思考的问题。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零老师看来:“发现古代,不仅是发现一个失去的世界,也是一次伟大的精神回归。”在课程的序言部分,我们有幸再次邀请到了李零老师,带领我们探寻世界考古的发展,揭示中国考古今天有着何种物质基础和精神准备,去发现一个“寻找回来的世界”。

▲东非吉门基石遗址发掘的旧石器时代石器

如果要回答“我们从哪里来”这个问题,也许首先要回到更加久远的远古。1974年,考古学家在东非发现了距今320万年、第一个直立行走的古人类化石,被认为是“人类的祖母”。然而,现代人的起源和人类的起源,并不是一回事。多年来,人们一直在追问:人类是否有同一位“母亲”?也就是说,现在生活在地球上的70亿人,是否都有着同一位祖先?中国-肯尼亚现代人起源考古队领队、山东大学教授李占扬老师,就针对这一问题,正在东非大裂谷的吉门基石遗址进行发掘和研究。他将结合在非洲的最新考古发现告诉我们,中国人究竟是不是从非洲走出来的?

▲孟图神庙遗址

人类经历了从蛮荒到文明的漫长路程,古老的文明依水而生。除了中国以外,世界上各大文明,几乎都以“失落”而告终。然而,它们作为其他诸多文明的源头,带给人类的影响却是绵延不断的。古埃及就是重要的文明发祥地。埃及考古起源已久,但200多年以来,一直都是西方考古学者为主导。中国、埃及联合考古项目的成功开启,标志着这两大古老文明,历史性地第一次“碰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前所长王巍老师,作为中埃联合考古项目的中方总负责人,将带领我们穿梭古今,从帝王谷的法老陵墓,到古城卢克索的战神神庙,走进古埃及文明遗址的现场。

▲玛雅科潘古城复原图

文明大多依水而生,而诞生于中美洲热带雨林的玛雅文明却是个例外。提起玛雅,我们都对它的“末世预言”不陌生,而它高度发达的文明和突如其来的消失,更是为古玛雅蒙上了一层面纱。但其实,玛雅文明与早期中华文明有着很多相似之处,著名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曾提出:“中国文明和中美洲文明实际上是同一祖先的后代在不同时代、不同地点的产物。”这两种相隔万里的文明真的有那么多可比性吗?玛雅科潘遗址考古队队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新伟老师,将为我们揭开玛雅文明的神秘面纱。

▲巴里坤兰州湾子遗址里大月氏风格的祭坛

古代东西方交流史上不可越过的一条道路,即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而开辟的丝绸之路。而史书记载,张骞出使西域的“凿空之旅”,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寻找大月氏,希望与其联合共同抗击匈奴。那么这个曾经称霸一时的游牧民族如今踪迹何在?与汉朝、罗马、安息并称当时“四大强国”的贵霜帝国真的是由大月氏人建立的吗?中乌联合考古队中方领队、西北大学考古系教授王建新老师,将带领我们回溯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

▲匈奴“三连城”中城中心台基发掘后航拍图

而在历史上,与汉朝征战百年的匈奴,也是古老而强大的北方游牧民族。在败于汉武帝之后,匈奴人的下落成了一个千古之谜。匈奴从何而来,又向何处去?传说中的“龙城”是否真的存在?除了征战,匈奴与中原还有怎样的相互渗透?中蒙考古队中方领队、内蒙古博物院院长陈永志老师,将结合近些年的重要考古发现,为我们展开一幅2000年前的西域历史画卷。

▲孟加拉毗诃罗普尔古城纳提什瓦遗址航拍图

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以南的南亚次大陆,既是世界古文明源头之一,又是佛教、印度教等宗教的发源地。而作为印度地区曾经的佛教中心,孟加拉保留着许多珍贵的佛教遗存。中孟联合考古队中方领队、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柴焕波老师,在这里发掘出了庞大的十字形金刚乘寺院遗址。这座珍贵的佛教遗产,将为我们揭开怎样一段失落的佛国传奇?

▲修复中的吴哥古迹——茶胶寺

柬埔寨是东南亚地区历史悠久的佛教之国,更一度成为东南亚的佛教中心。举世闻名的吴哥窟等大型佛教寺庙建筑,就是柬埔寨佛教兴盛的标志。吴哥古迹代表了高棉历史和文化的最高峰,与中国的长城,印度的泰姬陵和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并称古代东方的四大奇迹。那么,曾经灿烂辉煌的吴哥建筑群为何成为废墟?拯救吴哥古迹又如何成为了一场国际行动?中国援助柬埔寨吴哥古迹保护项目总负责人、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院长刘曙光老师,将为我们讲述这个跌宕起伏的故事。

伊朗纳德利土丘航拍图

丝绸之路的东端是中国,而西端就是伊朗。作为古代文明的起源地之一,伊朗不但诞生了璀璨的波斯文明,同时也是连结西亚与中亚、北方游牧文明与南方农业文明的重要枢纽。古代伊朗在丝绸之路上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又对丝路这一端的我们产生了哪些影响?中伊联合考古队中方领队、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良仁老师,将带我们踏上一座延续使用了6000年的土丘遗址,解开这座中亚神秘之土的秘密。

▲水下考古队员搜寻古代航道

在波斯湾的另一岸,红海之滨的沙特阿拉伯,自古以来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有着渊远流长的交流。文献记载,唐代杜环、元代汪大渊、明代马欢等人都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这一讲,我们将随着中国-沙特塞林港遗址考古项目领队、国家文物局水下考古研究所所长姜波老师的视角,在红海边曾繁荣一时的古代国际贸易港口——塞林港的水下,拨开水雾,窥见大航海时代来临前的盛况。

▲肯尼亚镶嵌着中国瓷器的墓柱

中国古代最负有盛名的远航,当属郑和七下西洋。这场历时28年的海上探险,先后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知最远的目的地,是非洲的肯尼亚。而在今天,非洲大陆仍有黑人自称是“中国后裔”,他们是郑和船队留在非洲的后人吗?最后一讲,中国赴肯尼亚陆地考古项目领队、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秦大树老师,将带领我们越过印度洋,去遥远的非洲寻找郑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

以上,就是我们这次课程的全部内容。

随着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世界正渐渐变成“平的”。然而,人类共同经历过的灿烂文明,却不仅仅躺在文献、书本和屏幕之中。我们希望随着考古人的视角,打开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发现一段不一样的世界文明史。唯有观世界,才有世界观,让我们踏上了不起的世界文明之旅,跟着考古队长重返那些不可磨灭的历史现场吧。

如果您喜欢本讲内容

可以随手保存下方海报

分享到您的朋友圈

文章作者

李菁

发表文章206篇 获得148个推荐 粉丝11183人

文字工作者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了不起的世界文明

跟着考古队长重返历史现场

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1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