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中读
2019-07-17·阅读时长6分钟
· 分享会信息 ·
嘉宾
刘斌。良渚古城发掘领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曾参加过浙江余杭反山、瑶山等著名的考古发掘工作,并主持发掘了浙江余杭汇观山、嘉兴南河浜等许多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2006年至2007年主持良渚遗址的钻探调查,发现了良渚古城。现主持考古中国长江下游文明模式研究课题。在中国史前考古和史前玉文化研究方面有较深的造诣。
主要著述有:《南河浜——崧泽文化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5年),《中国出土玉器全集——浙江卷》(科学出版社,2005年),《神巫的世界——良渚文化纵论》(浙江摄影出版社,2007年),《良渚古城综合研究报告》(文物出版社,2019年)
刘斌老师为本次分享会准备了一份多达110页的PPT,他除了向到场读者普及有关考古学的基本知识之外,还围绕刚刚申遗成功的良渚古城遗址进行了专业知识的分享,如结合遗址发掘的文物介绍良渚文化之于中国的意义、良渚人的生活状态以及良渚文化衰落的原因等。
中国重视良渚的申遗,是因为良渚是中国现在能够拿出来的最能够证明五千年前中华大地上已经产生国家的一个考古发现。
因为中国在不同地区都有不同的文化传统,用我们考古界的话叫“满天星斗”,说明当时中国的文明应该是很多的,所以很多人对于良渚能够代表中国国家产生是存疑的,比如浙江的领导会经常问我“河姆渡文化不是7000年吗? 它不是更早?”。
实际上我们考古里边说的文明是国家产生才叫文明,国家没有产生不能叫文明。那么这个概念上来讲,我们中华5000年文明是在一个人类共同的平台上面,埃及是5000年左右,其他地方也是5000年左右,中国也不可能再早。
如果把殷墟作为标志的话,那么中国大概3500年左右,这给老外的印象就是说“你中国在3000多年前才进入到国家”,这样的话我们就好像比人家落后一千多年。那么我们说中华5000年文明,实际上是没有底气的,所以这一次国家领导人会比较重视良渚的申遗工作。
我们说起世界5000年,我们会比较知道埃及金字塔、法老这些概念,但是我们说起中华5000年大家可能也没有多少概念。实际上说起这个问题大家经常想到的就是大禹治水,大禹治水按照史书是4100年。但是大禹治水的传说也没有落地到哪一个地方是他治的。
我觉得大家失去中华5000年的记忆可能有这几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我们5000年以前没有文字记载,直到夏商周才有文字记载。再一个在4200年前的时候,确实这片土地上发了很大的洪水,就把前面的很多遗迹尤其是土木建筑淹没了。还有就是后来写史书的是中原王朝,把良渚周边的地方叫蛮夷之地,所以也没有人去关注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的事情。
▲乾隆皇帝收藏有良渚玉琮但被当作周汉时代的玉器
从出土的石犁还有一些稻田区遗址来看,当时的农业相当发达,主要种植水稻。那么发达的农业呢,为维持国家稳定提供了支撑。
▲石犁,形制已经和现在常见的农具没有什么区别了,可见当时农业的发展程度
除了种植水稻,良渚人还通过渔猎来获取食物。他们也豢养猪和狗作为家畜,并常常用于祭祀。
良渚文化还有着相当发达的手工业,手工业主要有陶器、石器、玉器和漆木器等。
▲出土的石镰99%都是左利手的,说明当地惯用左手
▲玉琮(左图)是祭神中的主要法器,而玉钺(右图)则主要是象征权力的权杖
当年良渚古城里面是河道纵横的,跟现在的苏州一带一样,人都住在河边上。
在莫角山宫殿的东侧,在河边上发现几根大木头,大木头是当时盖宫殿剩下的,后来被埋到河底,都是非常大的木头,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当年的宫殿应该是非常宏伟的。
我们在城外发掘的时候,发现了用木板做的河岸,是垂直的河岸,就像现在的乌镇这样,那么一般的船会直接停在房子背后,停在街道在房子里面。 当时的良渚大概是这样的一种江南景象。
良渚末期,大概在4200年前,它的文化面貌实际上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叫它钱山漾文化和广富林文化,在长三角地区已经变成另外一种文化。那么只是在良渚古城这个区域,在大概4100年前的时候有大洪水,加上钱塘江潮水,可能再加上雨季的影响,就把杭州整个盆地一千平方公里淹掉了。之后杭州盆地一千多年没有人,一直到战国时期、汉代才开始有人。所以良渚,整个古城它可能失传了,但是今天能够完整地保留下来,跟这个洪水也有关系。
▲杭州与余杭在地理环境上处于一个大的C字形盆地内
在互动环节,到场读者向刘斌老师以及良渚考古工作站站长陈明辉、工作站文物修复工作者廖文艳提出了一些有趣的问题,其中还有一位在妈妈的带领下到分享会现场的小考古迷。
回顾撷取了部分精彩内容,以Q&A(问答)的形式与未能到现场的读者进行分享。
▲互动环节嘉宾,自左向右分别为刘斌、陈明辉、廖文艳
Q:良渚的挖掘工作何时结束?
A:我们现在找出来古城遗址光范围就一百平方公里,这一百平方公里边,我们现在发现了有300多个遗址,可是我们挖的连1/10都不到。拿其他地方做参考的话,殷墟挖了八九十年,庞贝古城挖了200多年现在还在挖。
Q:什么时候去良渚参观会比较好?
A:游玩杭州最好的季节是春秋天,比如每年的4、5月份,10、11月份。但是我们挖出来的地方大部分都回填了,只剩地面上的一些标识,不过可以去那个地方感受当地的地貌,也可以去博物馆看出土的玉器。
Q:您也讲到文明的一些标志,比如文字。那么您能在文字方面将殷墟和良渚这两处遗址进行比较吗?
A:判定文明的标准当年是西方考古学界根据已有的发现来定的,有没有文明就是说有没有进入国家,主要通过判断是否有社会组织来定。当时我们有组织了有60多个国家的考古学家们到良渚遗址的现场,大家都承认这个肯定是国家,这一点是很清楚的。
至于金属,一方面金属的出现受发现条件的制约,另一方面加工金属的工艺并不是最高的,所以我认为没有必要去硬套标准,标准无非是用来判断是否出现了国家社会。目前国际考古界就非常认可良渚,认为当时的社会组织已经不亚于埃及跟西亚地区,只是我们的物质材料不一样。
目前来看良渚的确没有成熟的文字,但是不能完全确定当时就没有发明文字,这需要发现的机遇。商代因为占卜需要把文字刻在甲骨上,如果没有这个需要的话,我们也不可能发现商代的文字。我相信良渚文化有记事的方式,它不一定完全是后世那样的文字。
▲黑陶片上的表意符号
Q:在良渚修复文物大概是要做哪些事情?
A:文物修复的话,陶片比较多。很多人听到考古,就想到了玉器。但是在我们那儿,其实大多数的东西就是生活用品,比如陶片、陶器。然后这些陶器的话分两部分,一部分的话是实用器,也就是在遗址里面发现的,大家生活中用好以后就扔在地上,或者扔在了河道里面。然后我们会对陶片进行比对,能拼起来连接起来的,就给它拼起来。然后另外一部分就是墓葬里面出土的。就像刚才刘老师图片里面的。它里面除了玉器以外,还有一些罐,罐子这种陶器然后这部分作为冥器来使用,它的质地也好、造型也好,跟实用器来比就要简单的多了。
▲文:刘斌、余靖静,图:曾奇琦,《五千年良渚王国》,浙江少儿出版社
《五千年良渚王国》以“大考古学家写给孩子”的科普角度切入,由良渚古城的发现者、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领衔执笔。全书从“水”、“城”、“玉”三个核心关键词入手,重点向孩子介绍了世界上最早的拦洪大坝系统、中国境内新石器时代重大的城址、中国独有的“玉器时代”等良渚文明特点。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古城综合研究报告》,文物出版
为配合良渚古城申遗,同时整理良渚古城十余年来的考古发掘成果,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经过六年的努力,编撰了《良渚古城综合研究报告》,现经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482页分十三章,包括:良渚与太湖、宗教——王权与艺术、治玉技术与工艺、良渚城的兴建、城内的贵族墓地、城墙遗址的考古、城内的考古、外城郭的考古、城郊的观象台与贵族墓地、良渚古城外围的水利工程、良渚古城营建工艺与工程研究、良渚城的兴衰与环境、相关研究附录,内容涉及良渚遗址的考古与保护历程、年代学研究、古环境研究、城墙铺底石石源研究、城墙推筑土源研究、草裹泥研究、动物考古、漆器检测分析等。
该报告是“良渚遗址群考古考古报告系列丛书”的第七部,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城遗址历年来的额考古工作,在科学的基础上进行了通俗性的解释。
发表文章351篇 获得9个推荐 粉丝9213人
中读各类活动的官方发布账号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