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5.10 河西走廊|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作者:耿朔

2020-04-13·阅读时长3分钟

25966人看过

5.10 河西走廊|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13.1MB
00:009:31

三联中读的朋友你好,我是耿朔,让我们一起伴随着驼铃阵阵,走进河西走廊,探寻丝路传奇。

离开高台骆驼城,我们前往下一个目的地酒泉,这中间有150公里的路程。今天一说到酒泉,大家第一反应是不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它是建于1958年,是我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卫星发射中心,也是载人航天发射场。长期以来以神秘面目示人,不过现在已经有条件的对外开放了,是很有特色的一个的研学基地。我们想啊,能发射火箭的地方,肯定要地广人稀、干燥少雨,酒泉发射中心就是这样地处大漠戈壁深处,位于酒泉城区以北200公里的地方,还占了内蒙古阿拉善盟的一点土地。与此形成对比的是,酒泉这个名字却传递出一种很滋润的感觉,还带有诗意。


河西走廊手绘图(制作/林欣霞)


显然,酒泉城区所在也是一块绿洲,南边不远就是祁连山,雪水使得这块小盆地有了人类聚居的条件。酒泉的历史很悠久,之前我就提到它也是汉武帝所设的河西四郡之一,所以是河西地区建立较早的一个城市,酒泉和其他三郡的历史与中原王朝的兴衰紧密集合。一直到清代左宗棠平叛阿古柏,酒泉一直起着帝国边疆军事要塞的作用。

《汉书·地理志》中说酒泉郡“城下有泉,其水若酒,故曰酒泉”。李白也有一句诗说:“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听着怎么都像是跟酒有关。而关于酒泉名称的由来,除了史书上记载的,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广为流传的还是霍去病注酒入泉的故事。据说汉武帝时,少年将军霍去病率骑兵万余人一举收复整个河西。汉武帝派人从长安送来三坛御酒,以示犒赏。霍去病认为这是全军的功劳,应该犒赏所有的将士,无奈人多酒少,于是他将御酒倒在附近的泉水中,让将士们都品尝到了美酒的滋味,“酒泉”的历史就由此开始了。这口被灌注了美酒的泉水当然无处去寻,但今天酒泉城里最主要的一座综合性公园有个池子被视为就是霍去病倒酒的那个泉,而这个公园就叫酒泉公园,我相信这里承载了酒泉几代人的记忆。


酒泉的城区叫肃州区,因为隋代时将酒泉归于肃州,现在甘肃省的“肃”字就来源于此。之前讲张掖鼓楼的时候,我提过酒泉城里也有一座鼓楼,我们在酒泉旅行,可以感觉它的老城区也是以鼓楼为中心,十字大街,方方正正,城区面积不大,街道狭窄相邻,步行就可以走遍大部分角落。


酒泉鼓楼(耿朔摄)


酒泉鼓楼的形制和张掖的差不多,规模要小一些,但台基上建于清光绪年间的三层木楼,飞檐翘角,就像振翅欲飞的凤凰,倒是更有几分灵动之感。城楼东西两边二楼高悬“声振华夷”、“气壮雄关”木匾各一块,显示出酒泉边关重镇的地位,台基的四向券门分别有额题,“北通沙漠”、“南望祁连”、“东迎华岳”、“西达伊吾”,所指涉的地理空间比张掖鼓楼的匾额更为辽远。 

酒泉城内除了鼓楼外,可看的古迹不多,但出了酒泉城,往西南十多公里的祁连山北麓有文殊山石窟,也是始建于北凉的和河西早期石窟之一,一直延续到西夏时期,不过这里行政上属于张掖市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管辖。酒泉西北十多公里的戈壁滩中,则有一处规模极大的古墓群,具体来说是位于酒泉市果园乡北和嘉峪关市新城乡西南这一大片区域,所以考古上称为“果园-新城墓群”,在戈壁滩上分布有千余座大大小小的墓葬,地表大多可见隆起的沙砾堆积的封土,还有许多低矮的茔圈,围出一个个大小不一的院落,每个院落里面有若干墓葬,这就是家族墓地。

这种葬法是西北地区特有的,在东到高台,西到吐鲁番的丝路沿线都能见到,延续时间很长,最盛期是从魏晋到唐代。如果从空中俯瞰,就更清晰了。果园-新城墓群是这类古墓群中比较重要的一处,曾经发掘过多座,有的可以参观,比如人们去的比较多的是新城墓群,可以下到砖砌的墓室里面感受一下。这片墓群出土的最有特色的文物也是彩绘画像砖,每块砖就像一个小画框,内容题材上既有神仙世界,也有世俗生活。其中最为人所知的出自新城5号墓前室的“驿使图”画像砖,这块砖长35厘米,宽17厘米。画像砖为米色底,上面用黑色轮廓线勾勒出一人一马,这匹马四蹄腾空,一看就是在飞驰,而马上之人头戴黑帻,左手持棨传文书,棨传是过关卡、驿站时的信物,所以学者认为这是当年驰骋在丝路之上信使形象的艺术化处理。更有趣的是,信使脸上五官唯独缺少嘴巴,有人分析这是意在表明昔日驿传的保密性。这块砖现在藏在甘肃省博物馆,如果大家用过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储蓄卡的话,有印象吧?卡面选的就是这个图,还发行过这个的邮票。或者大家如果看《国家宝藏》第二季的话,也可能记得甘肃省博物馆选的三件国保中,就有这块砖。

我们的旅程之中,总会涉及到不同的关和城,像是剑门关、居庸关、长城。它们有一些是历史中的防线和节点,有一些在现代也依旧发挥着作用,接下来我们的脚步就要到达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嘉峪关。

 如果您喜欢本讲内容

可以随手保存下方海报

分享至您的朋友圈

文章作者

耿朔

发表文章216篇 获得37个推荐 粉丝1835人

从考古学到艺术史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耿朔·给孩子的人文地理课

八条古道游学中国

1538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